APP下载

两岸青年交流要重质量和效果

2015-05-25于强

世界知识 2015年8期
关键词:大陆交流同学

于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未来两岸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加强基层和青少年交流”。近年来,随着两岸和平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两岸青年交流的形式和渠道也在逐渐增加,特别在每年寒暑假,很多台湾青年朋友通过各种渠道来大陆参观访问,与大陆青年学子进行交流。在两岸青年交流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接下来的重点应该是提升两岸青年交流的质量和效果。

笔者从2002年开始组织参与了多次两岸大学生交流的工作,在笔者看来,提升两岸青年交流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在于打破大陆和台湾的身份界限,让青年们能敞开心扉真诚交流,以期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相知相助,共同成长。

精心选拔仔细准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陆年轻人愿意投入到两岸青年交流的活动中,如何从中选拔出优秀青年参与交流,是交流活动能否成功的第一个关键。

选拔包括提交申请表和面试两个环节。在提交申请表阶段,除了了解申请者一些基本信息外,相关负责人主要通过考察两个问题来进行筛选,以确定参加面试的同学。

第一个问题是:如果需要你写一个行前小叮咛,通过Email发给即将来京的台湾同学,你会怎么写?这个问题一方面考察申请者的细心和认真程度,更重要的是甄选出会照顾人的同学。参与交流的大陆同学要尽地主之谊,照顾台湾的朋友,就必须敏锐地体察他人的需求,并能照顾他人。但是,大陆的很多青年朋友是在全家人照顾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他们会享受照顾,但在敏锐体察别人的需求、照顾他人方面,其间有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五花八门:有的人会回答“北京欢迎你,这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除此之外,更加细心的同学还会加上这样的话——“北京太阳光很强,所以一定要带防晒霜”,“北京比较干燥,带一些保湿的护肤品是很重要的”,“我们行程中会一起去爬长城,爬长城很辛苦,要穿舒服的鞋子哟,还有要带裤子来,长城很陡,穿裙子爬长城会很尴尬哦”。

第二个问题是:假设在和台湾同学分别之前,你要赠送给他们一件礼物,你会选择送什么,为什么?这一题主要是考察创意。青年的交流活动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如果活动形式都是多年不变的千篇一律,很容易让青年朋友倦怠。而青年最了解青年,因此需要参与活动的青年同学创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对这个问题,我们遇到最让人惊艳的回答是:“台湾朋友很喜欢找一个装有海边沙子的玻璃瓶,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纸条上放进瓶中送给朋友。我也会把自己想说的话,通过这样的‘瓶中信送给台湾同学。不过,瓶中装的不是海边的沙子,而是托陕西同学寄来的黄土高原的黄土”。后来在活动中,这位同学的黄土“瓶中信”得到了很多台湾同学的好评。

在志愿者选拔过程中,还会关注的一个重点是志愿者的籍贯。相对来说,来自福建省闽南地区的同学,由于文化上与台湾最为接近,语言上又会讲闽南话,因此往往能够成为促进交流深入有效的“催化剂”,因此安排一定比例的闽南籍同学加入,对提升交流的效果很有帮助。

通过报名表选拔的青年同学会进入面试环节,面试中使用的是情景模拟法,问的问题是过去在交流活动中曾出现过的问题,以考察青年学生对交流过程中对临时发生的问题的反应处理能力。比如“集合时间已经到了,但是你陪同的台湾同学还是照相照个不停,丝毫没有顾及集合时间的意思,你怎样处理?”“有台湾同学在旅游景点买纪念品被小贩骗了,如果当时你在场,你如何处理?如果你事后才知道,你怎么处理?”

经过选拔脱颖而出的大陆同学,会在与台湾朋友见面前,记住每个台湾同学的姓名和专业,以期尽量减少初次见面带来的生疏感。此外,活动开始前,大陆同学还会发一封Email给对岸同学,内容包括台湾同学抵达当天北京的天气,行前的小叮咛(比如住所没有电吹风,女同学一定要记得带电吹风;再比如大陆电压是220V与台湾的110V不同,插座的样式也有所差异,一定要确认自己带的电器在大陆可以使用)。在E-mail中,大陆同学还会每个人写一段附带个人生活照的自我介绍,帮助相互之间的了解。

以往的两岸青年交流活动,为了能邀请到尽可能多的台湾青年来大陆交流参观,因此在活动经费既定的情况下,往往会压缩参与交流的大陆青年人数。现在反思一下,其实这样做会对交流活动的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交流活动中,大陆同学还肩负着照顾台湾同学的安全、保证行程顺利完成等多方面的任务,如果大陆同学的人数明显地少于台湾同学,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往往不能尽如人意。因此我们也建议,如果进一步扩大两岸青年交流规模的话,应该增加大陆方面参加交流的青年的人数,尽量做到两岸青年人数大致相当,这会极大提升交流的效果。

打破身份藩篱,以细节制胜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交叉类别”是建构共同认同的重要方法。个体有不同的社会身份,不同社会身份对应的是不同的分类标准,通过激活个体社会身份复杂性的认知,让人们发现某种类别群体外成员换个标准就成了群体内成员,最终身份界限被模糊,群体之间的藩篱降低,共同认同的建构开始。

正是如此,两岸青年交流活动的关键,在于通过活动设计,让青年朋友们打破已有的“大陆”“台湾”这种心理上的界限,真正变成一家人。在一次暑假青年交流活动中,参与者中有两位“女神级”的大家闺秀型女生,无论天气多热,她们总是会穿一袭美丽的长裙,而且长裙的颜色款式每天都不一样。经过了两天的交流,两岸的同学熟了起来,于是从第三天开始,每天晚上两岸的同学都会坐在一起讨论竞猜:明天两位“女神”穿的裙子会是什么颜色的。

暑假的交流活动一次会邀请台湾十几所高校的200多名同学来一起参加。有一次,一位台湾男同学喜欢另外一所高校的台湾女生,想去表白,可是当面讲又很害羞,身边的同学也都不认识那位女同学。想来想去,最终他来求助组织活动的大陆同学,把他写的小纸条转给那位令他心仪的台湾女生。

猜裙子颜色也好,帮着传小纸条当“爱的使者”也好,其实最终的结果是通过这些活动,打破“台湾”“大陆”的身份界限,让大家真正的融合成为一家人。除了这些临时安排的活动,固有活动的优化也是提升活动效果的关键。

在青年交流活动中,我们一定会安排青年交流讨论会。早期由于没有经验,在讨论会座位的安排上,我们会让大陆同学坐在会场左半区,台湾同学坐在右半区,活动的内容是两岸的同学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轮流发言。有一次活动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一位大陆男同学率先举手发言,谈了他对两岸关系的看法,并问台湾同学对于在两岸关系中美国所扮演的角色的看法。接下来两个半小时的讨论,完全围绕着两岸关系和美国因素的作用这一政治议题展开。由于两岸的同学受到不同舆论导向的引导和接受教育的差异,对于政治议题的看法自然存在一定分歧,讨论现场的气氛和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主持人数次试图将讨论的议题从政治引到其他领域,均未成功。结果活动结束时,在场的一位台湾女同学举手发言:“我想,今天这场讨论,如果第一个发言的是一个来自台湾的同学或者是一个女生的话,整个讨论的内容或许不会如此单一。”

这句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在之后的两岸青年交流活动中,座位安排上我们会刻意地安排台湾同学和大陆同学混合坐,避免让座位上的分野形成心理上的暗示。同时,讨论之前会拟一个参考议题的列表,议题内容包含大学生都关心的影视动漫、美食、校园生活,目的是刻意回避敏感的政治议题。讨论的流程,会要求主持人先让台湾来的女同学第一个发言。结果表明,之后两岸青年讨论的气氛都很融洽,且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在交流的后勤保障上,注重细节、让台湾同学感到方便舒服非常重要。大陆的餐馆,一般吃饭的顺序是先上凉菜、再上热菜,等大家吃得差不多再上主食。之前我们安排交流活动的就餐顺序也是如此,可是发现总是在最后上主食的时候,台湾同学会皱眉头。后来经过询问才知道,台湾吃饭的习惯是先上米饭,然后再上菜,大家习惯在用餐的一开始手中就有一碗米饭。于是在之后的两岸交流中,我们总会再三叮嘱餐厅,先上米饭再上菜。

另外,大陆青年习惯吃饭时喝可乐和雪碧,安排台湾同学吃饭,大陆同学自然而然地也点可乐和雪碧。但是台湾朋友好像不是很爱喝,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台湾饮料的品种相当多,台湾同学在吃饭的时候有冬瓜茶,苹果多、仙草蜜、芭乐汁等很多种选择,很少喝可乐、雪碧。到大陆来,一餐喝可乐、雪碧他们能接受,可是每餐都喝,他们就有点吃不消。此后,在此后的两岸青年交流活动中,我们会注意使用绿茶、橙汁取代可乐、雪碧作为饮料。

成效颇为显著

十几年下来,两岸青年交流活动播下了很多美好的种子。通过交流,很多年轻人跨越海峡,相知相恋,走入婚姻的殿堂,有了爱的结晶。我个人因为当年参加两岸青年交流活动,对台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走上台湾研究的道路。有同学参加了两岸交流活动之后,留校工作,成为负责学校对台交流的主管老师。也有台湾同学因为两岸交流,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规划,来大陆读研究生,毕业后从事两岸经贸交流的工作。

著名学者耿曙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两岸青年交流的确收到了很大的成果,交流后台湾青年对于大陆的印象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善。

两岸青年交流结束时机场分别方式的变迁,也折射出了两岸关系这些年来的发展和变化。2002年笔者刚刚负责两岸青年交流工作的时候,大陆普通民众赴台的大门是紧闭的,加之当时两岸关系很紧张,机场分别有如生离死别,青年朋友们都不知道此时一别下次何时能再相见,甚至有同学分别时说出“守护两岸和平,就是为了让我们不会在战场上相见”这种话。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快速改善,大陆青年朋友可以通过跟团游、自由行等多种方式随时赴台与台湾同学重逢,因此,虽然机场告别时,两岸的青年人还是会因为分别而难过,但已经见不到当年那种生离死别的痛哭和心酸,更多的是相约下次早日相见。无论大陆青年去台湾,还是台湾青年来大陆,让两岸交流更加顺畅已经成为两岸青年共同的心愿。 (作者为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大陆交流同学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IQ大陆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北方大陆向
冰之大陆
“交流”等5幅
大陆的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