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

2015-05-24林聪祥施正阳王家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跖骨足弓克氏

林聪祥 施正阳 王家林

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

林聪祥 施正阳 王家林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骨折固定术;内中足三柱理论

跖跗关节(也称Lisfranc关节)是跖骨近侧与远排跗骨远侧构成的关节复合体的统称,其损伤临床上少见,约占全身骨折的0.2%[1]。以往大多主张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由于疗效较差,易发创伤性关节炎,导致行走障碍[2],目前多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以降低远期并发症。2010年1月—2013年10月,采用切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1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0~50岁,平均(29.66±9.04)岁;受伤原因:交通伤11例,重物挤压伤5例,高处坠落伤2例;闭合性损伤16例,开放性损伤2例。按照Myerson分类:内侧柱损伤2侧,中间柱损伤9例,内侧、中间柱合并损伤5例,三柱同时损伤2例。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拍摄足正、侧、斜位X线片及三维CT重建。

2 治疗方法

2.1 手术方法 闭合性骨折脱位,先石膏托固定,抬高患肢,脱水、消肿治疗,手术时间3~10天,平均(6.5±1.76)天;开放性骨折脱位,则急诊清创,克氏针固定。在腰麻或联合麻醉下,常规消毒铺巾,上止血带。根据损伤情况,在第1、2跖骨基底部及第3、4跖骨基底部作纵形切口,暴露内、中、外楔骨和第1、2、3跖骨关节面,直视下复位,首先复位内侧柱,在第1跖骨背侧基底1cm处、2.5mm克氏针向内侧楔骨固定,必要时进入舟骨,再复位内、中间楔骨2.5mm克氏针横形固定;再复位中间柱,第2跖骨背背侧向第2楔骨固定,再从内侧楔骨向第2跖骨基底固定;第3跖跗关节复位后用1枚2.5mm克氏针固定于外侧楔骨;外侧柱复位后经皮用2.0克氏针贯穿第4、5跖骨固定于骰骨,术中C臂透视三柱解剖位置与足弓恢复情况。

2.2 术后处理 用短腿石膏托制动4~6周,6周后允许部分负重,12周后拔出克氏针完全负重行走。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6~16个月随访,平均(11.5±2.46)个月。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中前足功能评分进行评定[3],内容包括疼痛40分、力线15分、功能45分三个方面,满分为100分,100~90分为优,89~80分为良,79~60分为可,<60分为差。

3.2 临床疗效 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发生针孔感染1例,经换药后愈合,未发生切口皮瓣坏死,未出现骨折移位或内固定失败等情况。影像学证实骨折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9±1.16)周,术后半年均可完全负重行走。术后均能正常穿鞋,无再次发生关节脱位,术后5~10个月,平均(6.4±1.5)个月基本能恢复原来工作。根据AOFAS功能评定:总评分为(82.94±8.40)分,其中疼痛(32.44±3.55)分,功能(39.39±4.16)分,力线(11.78±1.40)分。优4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3%。典型病例见图1(封三)。

4 讨论

4.1 中足三柱的解剖特点 跖跗关节复合体的概念及三柱理论是由Myerson等[4]依据其解剖及负重特点提出。内侧柱由内侧楔骨和第1跖骨构成;中柱为中、外侧楔骨及第2、3跖骨构成;外侧柱由骰骨和第4、5跖骨构成。第2跖骨基底是足弓的最高点,与周围楔骨关节面之间并不成直线,在第2楔骨形成骨间凹与第2跖骨基底部所形成梯形连接结构[5],成为关节稳定的主要结构。由于第1、2跖骨间仅有跖侧的Lisfranc韧带连接,力量较弱,因此外力作用下骨折脱位多发生在内、中间柱。外侧柱的限定韧带较少,因此具有较大的活动性。

4.2 中足三柱重建的原则 跖跗关节是微动的关节,其稳定性是各个独立柱的解剖复位和固定,并需各柱相互连成一个整体,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治疗的关键是稳定的解剖复位[6],使Lisfranc韧带在无张力下自行愈合,早期功能锻炼。笔者根据中足三柱解剖及重建原则,认为中足的内侧柱、中间柱可用多根克氏针获得坚强固定,外侧柱通常随内侧柱及中间柱的复位而随之复位,采用1~2枚克氏针固定,以尽可能保护跖跗关节的灵活性,对于三柱的固定顺序为:先内侧柱,再中间柱,最后外侧柱。对于单纯内侧柱损伤,用克氏针交叉固定即可;对于单纯中间柱损伤,将克氏针纵行贯穿跖骨至跗骨中,再从内侧楔骨打入第2跖骨基底;对于内侧柱、中间柱联合损伤或三柱损伤,术中必须精确复位并坚强固定内侧柱、中间柱,用多枚克氏针交叉固定内侧柱及中间柱,恢复足弓高度及第2跖骨基底与周围楔骨构成榫眼结构,对日后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4.3 手术方法 ①手术切口的选择,常选择第l、2跖骨基底部及第3、4跖骨基底部作纵形切口,此切口刚好是三柱的界面,也可以直视骨折脱位复位情况。②内固定物的选择:单独用螺钉固定,只能固定单柱,不能形成各柱的连接,笔者采用多根克氏针固定,既能获得坚强固定,又能减少关节面的损伤,从而减少可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7-8],本组18例,优良率为83.33%。

综上所述,中足三柱理论对指导跖跗关节骨折脱位具有重要的意义[9],术中尽量达到解剖复位,重建足弓,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创伤小,软组织并发症少,能有效治疗跖跗关节损伤。

[1]Hardeastle PH.Reschauer R.Kutseha-Liasberg E,et al.Injuries to the targsometatarsal joint.Incidence,classifycatoon and treatment[J].JBone Joint Surg(Br),1982,64(3):349-356.

[2]Loveday D,Robinson A.Lisfranc injuries[J].Br JHosp Med(Lond),2008,69(7):399-402.

[3]Niki H,Aoki H,Inokuchi S,et al.Development and reliability of a standard rating system for outcone measurement of foot and ankle disorders:development of standard rating system[J].JOrthop Sci,2005,10(5):457-465.

[4]Myerson MS,Fisher RT,Burgess AR,et al.Fracture dislocations of the tarsometatarsal joints:end results correlated mth pathology and treatment[J].Foot Ankle,1986,6(5):225-242.

[5]栗剑,王福权.跖跗关节损伤的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14):1072-1073.

[6]施忠民,顾文奇,张长青,等.跗关节复合体损伤的手术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10,48(9):651-654.

[7]周勇忠,吴献民,张友忠.克氏针三柱重建法治疗Lisfranc骨折脱位[J].中国骨伤,2008,21(7):539-540.

[8]张龙君,陈建良,郑晓东,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伴跖骨骨折[J].中国骨伤,2010,23(5):390-392.

[9]喻鑫罡,施忠民,陈旸,等.中足三柱理论在跖跗关节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2(5):413-416.

(收稿:2014-12-06 修回:2015-01-20)

浙江省平阳县中医院骨科(温州 325401)

林聪祥,Tel:13958963129

猜你喜欢

跖骨足弓克氏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第二趾短伸趾肌腱转位加强拇内收肌止点重建治疗拇外翻
桃红四物汤对跟骨骨折患者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影响
未受伤也会发生骨折
异常足弓男童的静态平衡能力与足底压力特征研究
不同足弓高度对踝关节肌力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足弓破坏法医临床学鉴定的影像学理论与实践
选跑鞋,先测足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