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贴扎技术结合针刀治疗运动员髌腱末端病疗效观察

2015-05-24潘江飞姚新苗指导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针刀髌骨韧带

潘江飞姚新苗(指导)

贴扎技术结合针刀治疗运动员髌腱末端病疗效观察

潘江飞1,2姚新苗1(指导)

髌腱末端病;运动员;针刀;贴扎技术

运动员髌腱末端病主要表现为跳跃、负重、突然加速及变向跑时髌骨下方疼痛的一种慢性创伤性病变。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技术特点决定了其与此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治疗与康复比较困难,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训练与竞技水平。贴扎技术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肌内贴对容易损伤的肌肉、关节、韧带予以贴扎保护,对运动训练、损伤康复进行辅助支撑、保护。笔者采用针刀配合贴扎技术治疗运动员髌腱末端病取得较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7月—2014年2月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体育医院运动创伤科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髌腱末端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6~28岁,平均(21.06±2.75)岁;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16~28岁,平均(20.43±2.8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曲绵域[1]等主编的实用运动医学髌腱末端病诊断标准:①有明确的外伤史,如膝前部受撞击、蹲位急起、跳跃损伤等。②有长期的慢性劳损史。③伸膝力量减弱,轻者无明显疼痛,但伸膝无力,而伸膝动作依然存在。④胫骨粗隆髌韧带附着点(或髌尖)、胫骨粗隆处有疼痛,行路、跑步均疼痛;半蹲位时疼痛加重,且常有打软腿现象。⑤股四头肌收缩,引起疼痛。⑥髌韧带起、止点处有压痛,膝关节不易伸直,走路可有跛行。⑦髌腱变粗,可触到髌尖加长,且有压痛。⑧股四头肌可有肌萎缩。⑨X线片可见钙化或骨化块。具备①或②项兼有其他症状中的3项可即可诊断。

1.3 纳入、排除标准 ①符合髌腱末端病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6~28岁;③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接受治疗;④意识清醒,能配合治疗。排除标准: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等非髌腱末端病疾患;②有针刀治疗禁忌症者;③进行药物等其他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给予针刀结合贴扎技术治疗。针刀治疗[2]:患者取仰卧位,屈膝70~80度,足平稳放于治疗床上,以舒适自然为佳。施术方法:痛点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选用1型4号针刀。①在髌骨下极的髌韧带两侧点,施术刀口线与髌纫带纤维走向平行刺入,行纵行疏通。②在髌韧带起点髌骨下极处,施术刀口线与髌韧带平行刺入,直达髌骨下极,行纵行疏通、横行剥离,再将刀锋调至髌尖下端,透过髌韧带,有落空感后立即停止进刀,在髌韧带深面行纵行疏通、横行剥离,有松动感后出刀。③在髌韧带止点胫骨结节处施术刀口线与髌韧带平行,刀体和髌韧带皮面垂直,深度直达骨面,先纵行疏通,再横行剥离,如有硬结则纵行切开。出针后创可贴外贴治疗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采用林志雄等[3]制定膝关节综合评分标准。根据关节疼痛(休息痛及运动痛)、肿胀、压痛、活动度及行走情况共6个项目综合评分,每项分4级评分,正常为0分,优为0~2分,良为3~5分,可为6~10分,差为10分以上。参照上述评分标准,设定0~2分为痊愈,3~5分为显效,6~10分为好转,10分以上为无效。

3.2 临床疗效 治疗过程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无脱落病例。治疗组30例中痊愈23例,显效3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中痊愈15例,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3]两组治疗后疼痛均有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4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髌腱周围血流阻力指数比点,注意按压,防止出血。以上治疗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

肌内贴外固定[2]:患者仰卧位,患肢屈曲135度居中,取15cm×5cm肌内贴3条,10cm×5cm肌内贴2条,30cm×5cm肌内贴2条。上界为髌骨上缘2cm,下界为胫骨结节下缘2cm,先取15cm长肌内贴1条,以肌内贴宽度的中线对准髌骨上缘线2cm,沿髌韧带行走方向贴至胫骨结节下2cm;再取两条15cm肌内贴以旁开髌骨内、外上角各1cm为起点,沿髌韧带行走方向至胫骨结节内、外侧缘各2cm处固定;然后取2条10cm长肌内贴沿内外侧副韧带方向固定;最后取两条25cm长肌内贴将上下两端横向固定,加强髌韧带的稳定性,让髌骨处于正常的生理位置。每次运动员训练前固定,训练后去除,连续固定3周为1个疗程,对胶布过敏者则缩短固定时间。

2.2 对照组 仅给予针刀治疗,方法及疗程同上。

2.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膝关节综合评分;采用彩色多功能超声检测膝关节髌腱周围血流阻力指数;膝关节等速测试情况。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髌腱周围血流阻力指数均有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30 30治疗前8.28±2.93 8.27±2.95治疗后1.27±2.22**△4.75±2.2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髌腱周围血流阻力指数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髌腱周围血流阻力指数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30 30治疗前0.832±0.032 0.849±0.045治疗后0.521±0.022**△0.651±0.032*

3.5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等速测试力量改善情况治疗后两组屈曲60°/s、伸展180°/s等速测试的膝关节的力量数值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或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等速测试力量比较(N·m,±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等速测试力量比较(N·m,±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4 讨论

髌腱末端病的病因十分复杂,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运动员的损伤原因主要是慢性劳损、急性拉挫伤为主,临床上大部分运动员没有急性损伤史,很多病例都是经过长时间高强度训练后出现疼痛症状。目前对髌腱末端病的研究,多数学者[4-7]认为与腱止点承受过度负荷或过度使用有关,如长时间运动导致肌腱内部的血液循环变差等,纤维软骨区的营养主要依靠外面血管的弥散作用和来自骨髓腔的血管通过钙化软骨区的营养弥散作用[1,8]。如果末端区的主要结构长期处于被动牵拉的紧张状态,则腱内及纤维软骨区内的压力升高,造成末端区结构的长期缺氧和营养不良,导致病变的发生。目前对髌腱末端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已基本达成了共识,认为病变主要是腱止点胶原纤维和软骨的退行性变[1,4,9]。

髌腱末端病属中医“骨痹”范畴,多因劳累日久,局部气血受损或久居湿地,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入,致气血不通,经络闭阻,不通则痛。针刀通过对局部粘连的肌肉、韧带和肌腱周围进行切割、剥离,从而达到解除肌肉粘连,疏通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并止痛的目的。肌内贴通过改善血液、淋巴回流达到消肿止痛作用,而且在支撑及稳定肌肉关节的同时又不影响进行治疗性活动。通过贴扎技术对股四头肌肌群予以加压阻断,使股四头肌肌群作用于髌腱的力大幅度减少,为髌腱的自身修复创造了条件,从而得以消除局部疼痛,达到康复的目的。针刀松解加肌内贴固定保护,作用直接,可直达病灶,治疗髌腱末端病疗效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髌腱末端病患者在接受针刀结合贴扎技术为主治疗后,与传统针刀治疗相比,疗效有显著提高,在膝关节关节活动度的改善上,有明显优势(P<0.05)。治疗组改善膝关节髌腱末端疼痛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贴扎技术具有定位准确,简单方便,安全实用的优点,可缩短治疗时间。

[1]曲绵域,于长隆.实用运动医学[M].第4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500-502.

[2]潘江飞.针刀为主治疗运动员髌腱周围损伤15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8):599.

[3]林志雄,余楠生,卢伟杰.关节镜诊断和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J].中华骨科杂志,1998,18(4):199-202.

[4]于长隆.体育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与进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62-173.

[5]陈世益,James HC,Wang Savio LY.腱病的基础与临床若干研究[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5,26(2):83-86.

[6]陈东风,郑小飞,黄建强,等.军事训练所致髌尖末端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2):54-55.

[7]刘波.电针治疗腱末端病的生物力学研究-Ⅰ电针对末端结构断裂特性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5,5(3):9-13.

[8]刘波.电针治疗腱末端病的生物力学研究-II电针对末端结构粘弹性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5,6(3):4-8.

[9]李宏伟.末端病的基因治疗初探[J].浙江体育科学,2003,25(1):19-21.

(收稿:2014-10-30 修回:2015-03-20)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00);2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体育医院运动创伤科(杭州 310000)

潘江飞,Tel:13666666157

猜你喜欢

针刀髌骨韧带
寻找最“长寿”的膝盖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髌骨软骨骨折的疗效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走路膝关节总是发软当心髌骨脱位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二分髌骨患者合并髌骨骨折诊断治疗1例
超声结合应力实验在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经高频超声分析跟骰关节周围韧带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