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预学热身”之设计

2015-05-22孙庆华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预学小学数学设计

孙庆华

[摘要]:“一年之计在于春”通常是指:新年伊始是制定未来一年计划的最佳时机。就像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一样,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是否能够通过预学,对将要学到的知识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以及这种认识的深度;老师在讲授新知识时,能否善于精而准地利用同学们通过预习掌握的知识,及时洞察学生掌握的程度以及他们在预习时可能存在的认知上的盲区,是决定我们数学授课效果、效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小学数学 预学 设计

“先学后教”的模式曾在上世纪90年代,在杜郎口中学开展关于“先学后教”教学改革成功后,曾风靡全国。而这种“先学后教”模式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它遵循了人类“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论基本规律。由此可见,我们现在提倡的“预学热身”,可以在基于这种认识论的基本规律上,大大提高同学们在数学教学中的学习能力,体现其主体角色。当然这也需要我们老师能够在学生们“预学热身”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完成预学任务,协助他们更好地吸收新知识。

然而关于小学数学的“预学热身”,体现了哪些教学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设计,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预学热身”的教学价值

从“预学热身”四个字我们可以抓住以下几点信息:(1)“预”是方法,即提前预习;(2)“学”是核心,即学生可以做到“真懂”;(3)“热身”是效果,即同学们通过“预学”,提前对新知识有一个认识。因而,“预学热身”概括起来彰显了以下教学价值:

1.把新知识归结到旧知识的基础上

从数学学科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数学知识具有连续性、层次性和体系性,很多新的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就像我们常用的以旧引新,以旧推新的教学方法一样。所以同学们在“预学热身”时,不仅可以提前掌握新知识,还可以复习和巩固旧知识,及时发现自己在旧知识中存在的薄弱点,并在课前补上这部分的内容,这样也为老师“补差”找到了切入点。

2.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问题是老师教学程序或学生学习的根本出发点。有了问题,学习才会更加高效的进行。同时,问题积累的数量、层次高低,也反映了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新旧知识必然要发生认知上的冲突,或多或少会遇到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些问题使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失衡,从而成为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有目标听讲的动力。这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得他们在上课时可以有重点、有难点、有选择性的去听讲。提前发现问题也激起了学生的质疑心理,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品质、创新品质,使我们的教学为学生创造了机会,同时也有助于老师在课堂上的讲为“精讲”,有利于教学相长。

3.摆脱“学困生”的窘境

“学困生”问题对老师来说一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而“预学热身”可以最大程度地逆转这种局面。我们之前常常认为“学困生”出现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基础差、学习方法不对,自制力弱等,因此老师在应对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其实我们应该教会这样的学生如何提前预习,一则让他们在预习过程中明确自己旧知识的漏缺,知道自己补什么,也让老师明白应该给他们补习什么;二则让他们提前了解新知识的重难点,提前做好功课,避免听“天书”的情况出现。这样预习——听课——补习——作业——纠错良性循环下去,“学困生”的被动局面就会有所转变。

4.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小学阶段,课堂讲课是学生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同学们的自学时间少,自学的能力也非常有限,然而这个阶段也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最佳时间。实际上,小学课本很多时候只是相当于一个习题本,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听得懂、会做题就万事大吉了。我认为要求学生做到预习数学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契机。首先,学习新知识是一个“积极感知,主动构建”的过程;其次,它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从外界获得知识后,在大脑里对信息进行加工,并向外界输出,在于外界信息交换过程中取得反馈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总结,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系统,使得每次循环呈现螺旋式上升趋势,从而促使自己的思维向高级方向发展。当然,这种全面的自学辅导教学对老师的教学能力也会有更高的要求。总而言之,充分利用“预学热身”这一环节来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是不容忽视的。

二、“预学热身”设计

“预学热身”从多方面对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那么我们如何科学、合理地对其进行设计呢?

1.精而准地设计预学问题

预学问题为学生预习自学起到了明确的导向作用,同学们明白了预学问题,那么他们对新知识也就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而预学问题在设计时一定要做到:

(1)具有可操作性。在布置课下预习作业时,一定要避免出现“今天回去同学们预习一下第xx页”这样的预习要求,同时,也要避免将预学问题设计的过大。这就要求老师将预学问题以若干小问题来呈现,让同学们可以根据预习问题来明确预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一课时,预学问题要这样设计:

①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②哪几个月是30天,哪几个月是31天,二月都有多少天?

③如何巧记大小月?

④难点:大月小月是怎么回事,是谁规定的?

⑤难点:为什么判断闰年要除以4或者400呢?

⑥尝试解答:教材第xx页的“练一练”

⑦想一想:还有什么疑问,请在书上记录下来,请作好课堂提问。

(2)体现量力性

通过预学,同学们可以初步理解和掌握一些问题,同时老师也要明确掌握学生能理解、解决哪些问题,不可简单的将教学目标和预学目标混为一谈,不能对同学们提出过高的要求,以防止打击学生的预学积极性。

(3)具有启发性

例如,在预学“小数除小数”时,因为学生之前已经学过小数除以整数的相关知识,而新知识的关键是运用商不变性质将除数是小数转化为除数是整数。于是可以设计如下预学问题:

①阅读课本上xx页《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②仔细思考“笑笑”和“机灵狗”的对话,说一下要使商不变,除数和被除数应该如何变化?

③小数除法在转化成整数除法时,运用了什么规律?

④填写算一算空白部分。

⑤请试一试:62.4÷2.4。

2.科学确定预学形式

“读”“想”“试”“问”,是目前小学数学预学的基本形式,但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性的预学形式,例如:收集数据、查阅资料、观察设计、实验等。总的来说预学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多式多样,瞄准学生们的兴趣点的同时也要找准其能力点,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预学热身”,作为高效教学的启明灯,并非是追逐时尚的炒作,而是遵循数学本性的理性行为,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发挥积极作用,与同学一起实现“减负提质”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预学小学数学设计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