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得云开待月明

2015-05-22张旭波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阅读兴趣

张旭波

[摘要]:文言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选入初中语文的文言文,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词句优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立足根本,吸取传统教学的精髓,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阅读吸取古代文化给养的习惯与兴趣,文言文教学,必将会“守得云开待月明”。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 阅读 习惯 兴趣

文言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尤其是选到初中语文的文言文,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词句优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可是一直以来,我们的学生都是“谈文言色变”,对文言文的讨厌和抵触甚至凌驾于写作文之上了。毫不夸张的说,初中文言文教学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备受煎熬。这其中既有文言文本身远离学生语言实际的因素,更有我们的教学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在日常文言文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教学方式机械、刻板,教学脱节,缺少创意,缺少探索与研究,缺少师生的互动,它严重地束缚着学生的思维,遏止了学生的创造力,令中国传统文化名篇沦为学生难以接受的“残羹冷炙”。

其二,受考试制度的影响,日常学习中,教师往往只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反复阅读和背诵。这种枯燥的阅读环境最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以这种方式学习的学生,往往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不能够探索文字里面的魅力,学生开始对学习文言文失去兴趣。

面对文言文学习的现状,反观自己的课堂教学,让我思考颇多。

1.文言文教什么

一直以来,在文言文考试题型的影响下,文言文教学功利性目的性较强,几乎是“考什么教什么”:读音、断句、词义、翻译等。诸如此类,老师教得机械,学生学得被动。长此以往,鲜活生动的古典文学在师生眼里逐渐变成了得分的工具。文言文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在老师一步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让学生不仅掌握重点词句,还应学会体验情感,感悟情怀,对所学知识有立体感和生命感。

2.文言文怎么教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几乎一直是“讲”(教师讲解,这种讲解很大程度上是逐字逐句翻译)——“背”(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或划定的内容机械背诵)——“考”(通过考试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习文言文的课堂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和感悟。“从读中来,到读中去”,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层次递进的朗读披文入境、披文入情。

在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抛却种种杂七杂八,面对形神兼美的文言文,让学生的学习回归本源,即是读,多读,熟读成诵,博览群书;悟,读悟,感受事理,了然于胸;趣,让学生爱读诗文,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感受魅力。

一、文言教学中的“读”

我们大家都知道,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法宝,它能很好地增强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体味情感。学习文言文的课堂就应该特别重视诵读品味,“从读中来,到读中去”,咬文嚼字读、声情并茂读、创设情境读,音乐渲染读,指名读、齐读、畅读、通读,方式丰富多样,在朗读中初步感知文本,这样坚持下去,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文言文诵读能力会越来越强,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语感,那么喜欢文言文就水到渠成了。

当然,文言教学要划分阅读能力的层级,规定各阶段的教学重点,反对不分学段、年级,一律面面俱到,一网打尽。初一初二属于文言阅读能力培养的起步阶段,应该主要管住认读、释义这两个阅读能力层级,大量积累经典的文言语料,积淀文言语感,适当渗透一点点文学鉴赏元素。不但在课堂上摒弃大量分析、生硬引导的作法,让学生多读会读,更要在课下多读,博览多识,增加内涵。这与提倡的大语文教学思路是一致的。

二、文言教学中的“悟”

纵观我们的教学,包括各级公开课,老师引导着学生去读,边读边悟,实则是把老师或教参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预定思想去悟去读,哪还有学生自己的自由的阅读和思考,这与考试的标准答案有何区别?尽管强调阅读,也只不过是默读一遍、范读一遍、独读一遍、齐读一遍而已。读,不过是为分析服务的梯子,甚至成为一种课堂点缀。

老师在课例当中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实在是急功近利,更是生硬灌输的表现。再说,“少年读诗,如隙中窥月;中年读诗,如庭中望月;老年读诗,如台上玩月”。对某一作品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专家尚且争论不休,又怎能要求孩子去附和某一种解释呢?那种让孩子“被”读“被”悟的做法,只能使孩子更多地去猜测老师的答案,最终会令孩子们生畏乃至而逃。教师用少量的时间进行方法的指导,而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自然阅读状态中感悟,以此训练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尤其是阅读中的思维能力。这种阅读训练目前不是很多,哪种更符合汉语阅读教学的规律?老师们不难看出吧。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对于那些“章句、句数、声律之学”非常鄙弃,终日读之者七八年,“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面书之,已而再三读之,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他就是在这种反复读反复悟的过程当中积累沉思感受,终成大家。

三、文言教学中的“趣”

汉语悦耳动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古人讲究出声吟咏,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有韵,声情并茂。它就是歌,就是诗,就是舞蹈,就是戏曲,就是娱悦。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有精彩的叙述:“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那种沉湎自我、陶醉惬意的感觉,决不是一般的心灵的幸福。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任何一门功课,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刚升上初中,都是些十几岁的孩子,这年龄段的儿童好奇、好胜、好异,对文言文这种陌生的文体,大多是有兴趣的。如果我们把“培养兴趣”作为教学目标,而后怎样引导、怎样诱发这种兴趣,怎样使其潜滋暗长中狠下功夫,那我们的文言教学必将大有起色。

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人文精神的底蕴。作为承载着这种精神传承的文言教学更应立足根本,吸取传统教学的精髓,把根留住,在读、悟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阅读吸取古代文化给养的习惯与兴趣,那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必将会“守得云开待月明”。

猜你喜欢

初中文言文阅读兴趣
浅析初中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