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之教学模式变迁分析

2015-05-22丁红云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变迁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丁红云

[摘要]:不同的教育理念下孕育出不同的教学模式。新时期我国语文教学模式从传统的重知识讲授到如今的重学生个体认知和能力、审美培养,语文教学模式也在发生改变,出现了多种新型教学模式。本文梳理了几项较有代表性的语文教学模式,从这些模式的变迁中我们可以感触到教育发展的脉搏,为进一步教育改革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模式 变迁

一、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

(一)教学模式的历史发展

教学模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产生可以追溯到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和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特别是赫尔巴特根据心理学理论,从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主动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学阶段理论,后来经过齐勒尔和赖因加以提炼加工变为“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想、总括、应用),成为经典的传统教学模式。

不过,教学模式真正作为一个清晰独立的教育学概念,产生于1972年,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于在他们合作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中,定义了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模式是一种可以用来设置课程(诸学科的长期教程)、设计教学材料、指导课堂或其他场合的教学的计划或类型。”

(二)教学模式的定义之争

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开始研究教学模式,但对于教学模式的概念一直没有一个清晰地界定。有学者从教学方法论的角度,将教学模式定义为思考和解释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方式,是“组织、设计和调控教学活动的方法论体系”,而有的学者则认为教学模式是一种动态的概念,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还有学者从开发和组织教学的角度来定义教学模式,认为它是根据一定的客观规律(如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教学目标而建立的方法策略。

(三)本文所讨论的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教学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包括了教学中需要的多种主要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因此,教学模式可以被认为是在一定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所,达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一种确定的结构和过程。下文将以此为侧重点,探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变迁。

二、教学模式变迁的表现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既有自身内部规律,又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内部规律是指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认知变化规律。而外部条件主要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制约。通过研究我们会发现,教学模式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其变化的背后隐藏着教学理论的变革,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当时社会文化条件的反应。可以说,社会的发展推动着教学模式的革新。2003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阶段新的课程标准,这意味着我国新一轮的课程和教学改革全面开始。在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的今天,我们需要通过梳理小学教学模式的变迁,掌握各种教学模式的利弊,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创新奠定基础。

(一)以知识为主,教师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

自古以来,我国语文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重知识,教学中老师位于主体地位,强调知识的传授,尤其是经历过文革的巨大浩劫,十年期间对知识、文化的破坏,对几代学生的畸形的培养,使得文革结束后我国教育处在瘫痪的状态。因此,自恢复高考以来,教育界一直是想弥补十年动乱所带来的巨大损失,更加重视对于学生基础的构建。这种教学模式一直贯穿整个七八十年代,它重新开始了对于知识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矫正什么弥补了文革期间不正常的教育现状,为我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巨大支持。小学语文课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教学模式注重老师传授语文知识,突出强调语文工具性的性质,忽略甚至忽视小学语文培养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对于语言文字的喜爱。教学中强调字词的运用,语义的辨析及语法知识的掌握,教学模式单调。

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虽然高效,但却是建立在忽略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之上,随着人们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学生作为教育中主体的地位日益凸现出来,从学生角度出发,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开始了新一轮教学改革。

(二)重视兴趣,学生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孔子在论语中指出教育的原则应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基本上是我国教育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开端。教学过程是一项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之一就在于教学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一种学习过程。启发式教学中比较有代表的是导读教学模式。其倡导人钱梦龙先生认为所谓导读中的“导”字,是因势利导的意思,“‘因势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承认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兴趣等对教学的制约作用,教师只能顺其势而施‘导,不能逆其势而‘硬牵。”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启发引导,教师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教而不是过去的教什么上。可以说,这是教学模式的一大变革。

导读教学应用在小学语文中,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具体实施。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外界的好奇心强,具体、形象思维占据主导,教学模式也应建立在此基础之上。教师教学中应该以生动有趣的课前导入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理念纠偏了过去教学教师一言堂的灌输模式,更加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的教远不能代替学生的学,而小学生好学乐学的心理特点可以将导学完美地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到小学阶段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教师在运用导读教学模式的时并不能像对待初中生一样,而是更应该侧重运用导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注重个性,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张扬个性,追求自我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对于个性的追求成为我们时下所经常讨论的话题,传统教学一直被批判为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这成为近年来我国教育反思的主要问题。创造力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繁荣的保证。所以,教育中需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过去我们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将学生看作是各不相同的独特个体,教学模式关注的是千篇一律的统一化方式,而在教学改革中教师需要用全新的视角,去发现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所以,在改革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新奇的思想,他们对于外部世界有着无穷的想象。也许这些想法在成人看来不切实际甚至是“胡思乱想”,但这正是小学生童真的体现,是他们真实个性的流露。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给孩子提问题,畅所欲言的机会,引导学生想象语文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主动提问,对于老师、课文也能指出错误。这种教学模式的执行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长远影响。

三、结语

小学语文模式经历了从知识到兴趣再到创造的变迁过程,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对前一种教学模式的反拨和补充,但这并不意味着先前的教学模式是错误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把握知识、兴趣、创新之间的关系。教无定法,探讨小学教学模式的变迁为我们今后教学的改进创造前提,更好地推动教学的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钟志宏.新时期语文教学模式论述[D].首都师范大学,2010

[2]叶丽新.“全程”视野中的语文教学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2.

[3]刘永梅.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4,(03).

猜你喜欢

变迁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