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专业课教学为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015-05-22牛秋业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思政课模式

牛秋业

摘 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应该挖掘能够利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学生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资源,它的育人功能是“思政课”所不能代替的,高校应该以专业课为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加强专业课与“思政课”的互动,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实效。

关键词:思政课; 专业课; 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1-0078-04

“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主要功能是育人。无论是专业课还是“思政课”都负有育人的功能,而育人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作为学校必须发挥好每一项教育资源,尤其是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真正使“思政课”收到实效。

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充分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发挥专业课的育人功能。二十世纪最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中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恶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1]

一、以专业课课堂教学为平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

“思政课”与专业课都是大学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都承担着重要的育人功能。高校的育人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既要重视“思政课”,也要重视专业课,不可片面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思政课”要真正发挥它的育人功能,必须发挥专业课的作用,在专业课这个平台上,探索“思政课”的教育模式,真正使“思政课”做到全方位、全覆盖,使专业课与“思政课”相互补充,共同打造“思政课”的大平台。

1.专业课课程目标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部分目标

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课程目标,由于专业课程的差异性,每门课程的课程目标也不尽相同,但是各门课程又有一定的共性。如专业课的课程目标应包括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训练学生科学方法、塑造学生健康心理与完善人格等。传授知识,掌握系统化的专业知识这是每门专业课首要的目标,学生在学习系统化专业知识的同时,自身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尤其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并重。通过专业课的学习,还应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丰富的知识是健全人格的基础,培养学生坚韧、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理解知识的价值,不仅是物的价值,即工具价值,还有对人的价值的正确理解。如政治学这门课程的课程目标包括政治目标、价值目标、塑造人的健康心理及政治参与能力等方面,专业课的这些课程目标与“思政课”的课程目标有重合的地方,可以说“思政课”与专业课最终达到的目标都是育人,因为“思政课”的课程目标也有政治目标、价值目标、心理目标等,只是二者达到目标的方式方法不同。

2.专业课教学内容上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

作为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其教学内容首先是传授知识,因为对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之一就是掌握本专业系统的专业知识,为以后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专业课教学不仅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还担负着塑造学生人格和提升学生精神境界的重担。如果将专业课的教学变成是仅仅传授知识的活动,那么,这种教学活动就不是成功的教学活动。在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如何融入“思政课”的内容,在日常专业课教学活动中持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专业课教学的新课题。

专业课教师应精心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专业课教学貌似与“思政课”教学没有内在联系,其实从育人的功能看,二者是有内在必然联系的。那么,专业课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挖掘专业课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的专业很多,各个专业的教学内容又千差万别,如何探索在教学内容各异的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一个专业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本学科中的思想大师和学术大师影响和感染学生,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自然科学类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传授公式、定理等知识,进一步挖掘创立理论的大师,通过介绍这些理论大师的学术成就,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人文社科类的学科同样也能起到这种作用。专业课中的素材很多,怎样挖掘既取决于教师的水平,也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只要用心就能达到传授知识与育人的同步。

3.通过改革专业课教学方法完成“思政课”的部分任务

大学生从走入大学校园起,就面临着未来走向哪里的问题,要使自己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这就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一个人的竞争实力包括多个方面,其中就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素养,当然通过专业课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基本的技能这是必须的。但是一个人只有专业的知识,而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也很难在社会立足。

专业课教学是高校的主要教学内容,那么我们就要发挥好专业课课时量大,学生学习专业课时间长的特点,通过改革专业课教学方法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部分任务。首先,专业课教师在思想观念上要改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大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在这个前提下专业课教师才能转变教学的理念,即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要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具有非强制性特点,往往可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其次,专业课教师也要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如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业压力、情感纠葛等引起的心理问题,对职业没有一个正确认识,有的大学生诚信意识不足,社会责任感不强等,只有清楚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才能在专业课教学中充分挖掘其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达到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以专业课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必须结合实际,在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得到教育,每个专业都有毕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专业课利用这种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不仅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道路的自信。

1.以校外专家讲座为平台,拓展学生理论视野

聘请校外专家,主要是聘请校外知名学者,这些学者都在某一个领域有着深入研究,他们站在学术的最前沿,通过这些专家的讲座,学生不仅拓宽了理论视野,也了解了当今最新的学术动态,对于学生深化已有的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教材上学到了基本知识,但知识又是不断更新的,尤其学术界最新的观点、最新的研究进展,通过学术讲座这种形式,学生开阔了思路,对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也有了方向。另外,通过学术讲座,专家不仅介绍了学术前沿的东西,以及专家对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思路、得出的结论,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专家如何看待问题,如何研究问题,从而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带着问题去学,这样的学习才能更有效果。

学生在听讲座的过程中,也会了解专家本人的学术成就、治学态度、研究方法、个性爱好等,这些都是对学生无声的影响,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通过了解专家本人的学术成长道路,尤其专家对学术执着追求的精神,更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品质。专家本人的学术道德、学术精神对大学生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学校可以通过学术讲座平台,邀请海内外、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企业家等学者大家来讲授知识、交流思想、碰撞智慧,并通过这些专家的引领,使大学生不断增加知识的厚度,拓宽知识的广度,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并感受专家的人格魅力,不断提升同学们的自身素质。

2.通过专业课社会调查培养学生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社会调查在专业课教学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理论联系实际是根本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了解社会、深化书本知识的有效途径。无论是对理工科学生还是文科学生而言,社会实践调查都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是一种搜集和处理社会信息的方法,是综合运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借助计算机技术,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掌握的方法性学科。”[2]通过社会调查,首先让学生了解社会,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社会上既有健康的、积极的、正确的一面,也有不健康的、消极的、错误的,甚至是腐朽的、有害的一面。要让学生健康成长,立足社会,生存发展,就必须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增强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以及对不良影响的抵制能力。通过社会调查尤其要引导学生多看社会的主流方面,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社会的消极面,要有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既了解了社会,也锻炼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也有积极意义。

社会调查不仅能使学生了解社会,还能使学生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了解。通过实地调查,了解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社会调查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这是书本教育所达不到的效果。

3.发挥好“两个基地”的作用,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通过建立“实习基地”与“就业基地”,一是锻炼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二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培养将来就业能力。

校外“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培养解决生产实践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为将来的就业实现无缝对接。在创新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是一个大舞台,作为高校培养的学生将来都要走向社会,服务社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了解社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也让学生体会到了“细节决定成功”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事情做起,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细致,把每个环节都要做好,这对学生的品格、意志都是很好锻炼。

三、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能否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关键在教师,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整个教学活动是由教师来引领的。并且专业课教师与大学生在一起的时间要长,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更大,因此,专业课教师能否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自觉地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机地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尤其要发挥专业课教师对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中以自己的学识、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1.以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品德,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意志。这些好的品质对大学生都有积极的影响。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师能对学生有好的影响。大学生正处在一个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社会有一定认识,但还不成熟。这样教师的言传身教就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会影响学生一生。另外,专业课教师要发挥好对学生思想潜移默化的作用,还要有受学生欢迎的教学艺术,教师的教学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门艺术,有些专业课教师之所以深受学生欢迎,其超高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方面,这样的教师言行对学生影响也更为深远。专业课教师也要具备较高的学术造诣,大学的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有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专业课教师的学术水平则对大学生有直接影响,也只有学术造诣深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更受到学生欢迎,能给学生更大的启迪和智慧。

2.以和谐师生关系赢得学生认同

专业课教师通过自己的品德、言行影响学生,这里就有一个学生对教师的认同问题,只有学生认同教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师生关系和谐,可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反之,则会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师生关系是影响高校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实际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增强专业课的吸引力。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建立这种师生和谐的状态,是每一位专业课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专业课教师往往在本专业上都有比较深的造诣,自然他们的言行也会深深感染学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是一个方面,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教师就更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在学生和老师这个共同体中,只有学生认同老师,这个共同体才能和谐共生,教师的教育作用也才能更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以自己的思想、行为以至整个人格作用于教育对象,充分发挥教育者主体的人格魅力,才能达到说服和转变人的思想观念、引导人的活动行为、促进受教育者良好品德的自主建构的目的。”[3]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靠强制实现的,强制只能让学生服从,但不能让学生认同,只有学生真正从内心认同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才能耳濡目染影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四、“思政课”与“专业课”的互动

“思政课”与“专业课”都是大学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都承担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因而我们必须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高校的育人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既要重视“思政课”,也要重视“专业课”,不可片面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看,“思政课”与“专业课”都是培养人、塑造人、完善人,使人的精神更高尚。

专业课不能逃,但逃“思政课”并无妨——这样的现象让“思政课”教师颜面无光,觉得自己“没地位”;面对几百人的大课,老师也不容易,但讲授的内容学生不关心也不爱听——这样的评价让“思政课”教师不免沮丧,认为比其他科目老师“矮一截”。必须改变教师及学生对待“思政课”的态度,作为承担“思政课”的教师与承担“专业课”的教师一样光荣,并不存在矮人一截的现象。学校也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强对“思政课”的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始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管理之中,实现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的有机结合。”[4]

每堂课都上好并不容易,“思政课”真正发展的生命力还是在于学科发展。必须坚持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相结合,“思政课”才能持久地具有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在指导理论、根本目标、内容结构等方面着力彰显主导性。在指导理论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指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在学科建设的方方面面,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有力支撑。在根本目标上,要坚持为培育“四有”公民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服务,探索为新时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德育支撑的特点和规律。”[5]“思政课”的建设应该是系统性的,从提高教师待遇增强岗位吸引力到改善课程体系兼顾学生知识结构,都是“思政课”发展需要改革的方面。因而“思政课”的建设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思政课”教师在授课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不同的知识结构去讲授,而不是照本宣科式讲授。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与“专业课”教师经常交流,不断了解学生,面向学生实际。当然“专业课”教师也应该向“思政课”教师学习,了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使“专业课”真正起到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美]爱因斯坦著,许良英,刘明编.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选自爱因斯坦文录[C].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4.

[2] 马芙玲.浅议社会调查课程实践教学的作用与形式[J].人力资源管理,2010(1):114-115.

[3][4] 张耀灿,卢爱新.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魅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9):30-32.

[5] 杨晓慧.对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1):12-16.

[责任编辑:张俊华]

猜你喜欢

专业课思政课模式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英语笔记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