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猩猩变人

2015-05-20朱星光

出版人 2015年5期
关键词:书业黑猩猩书籍

朱星光

开年至今,如果说有什么概念最火,那一定是“互联网+”。今年3月,“互联网+”更是以战略的高度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互联网+”的概念不同于“+互联网”。后者将互联网视为一种有一些新特性的工具,可以使传统行业或降低成本、或增加收益,但其主体仍然是传统行业本身。而“互联网+”的概念核心在于,从最底层根本上重塑整个传统行业。后者好比是一只聪明的黑猩猩,学会了用简单的工具,可其依然是一只黑猩猩;而前者则完全成为了“人类”这个全新的物种,是基因层面的完整进化。

那么,对于图书和出版行业这只“黑猩猩”而言,应该怎样从基因层面上进化,成为全新的“人类”呢?

国内的出版行业,都已认清形势,积极地参与进“互联网+”的浪潮中,但仍有许多机构,把互联网当作黑猩猩手中的工具,将生产的传统内容简单的由纸上搬迁到网上,表面上看似乎在传播的形态上更加多样化了,但实际上相当于自掘坟墓——在纸媒时代,倘若市场对某产品已呈现出没落的态势,那么迁移到网上,岂非更加南辕北辙?纸媒时代读者不看,同样的内容放到网上读者依然不会看;而对于那些在纸媒时代颇有市场的媒体而言,只把互联网当黑猩猩的新工具,会使读者更加倾向于阅读被迁移到网上的内容,没有合适的盈利方式,反过来造成纸媒市场的萎缩,岂非得不偿失?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一些一开始就已经融合进互联网基因的媒体,如“好奇心日报”、“界面新闻”,以其轻型化但并不“碎片”的独特角度成为“人类”。可供传统媒体及出版行业借鉴的是,除了早已有之的将“网络小说”变成线下正式出版物之外的模式,起码还可以有“知乎”出版两本实体书籍的有效尝试。更不用提著名的互联网社群“罗辑思维”进行的“好书复活”,着实挑选和“复活”了一批出版时间较长、内容过硬,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主要是宣传)没能卖得很好的书籍。或用个人化的“罗胖”向社群推荐书籍以及与“老六”的合作,共同为好书背书,完成了“互联网+”与传统出版营销的融合,从书的销售状况来看,效果甚好。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读者和市场,其实也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模样,亦完成了消费端的“进化”。读者已经渐渐厌倦了去新华书店、图书大厦等大卖场像买大白菜一样买书,而是呈现出需求多元化、口味个性化、消费便利化和环境优雅化的趋势,这也是绝大多数实体书店将文具售卖、咖啡简餐、文化创意和讲座场地等结合经营的原因。更不用说众多独立出版物和出版人也在进行着艰辛却充满新鲜的尝试。

出版业和书业作为陪伴人类许多年的传统行业,在与“互联网+”相融合并进化的过程中,似乎显得稍微慢了一些,但慢也意味着,潜力巨大。“互联网+”下传统书业的美丽模样,就在来路上。

(本位作者为独立媒体人)

猜你喜欢

书业黑猩猩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被隔离的黑猩猩
黑猩猩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民营书业与上海书业的发展
有趣的黑猩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