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究
——以浙江省玉环县海洋循环经济发展为例

2015-05-19褚新东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13期
关键词:玉环县玉环海洋

■褚新东/文

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究
——以浙江省玉环县海洋循环经济发展为例

■褚新东/文

海洋循环经济是具有海洋特色及发展思路的循环经济,以海洋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海洋产业为核心,依靠临海区位优势,依托循环经济技术,整合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及技术等资源,实现海陆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包括三个层面的模式:海洋产业内部小循环、海洋产业间区域层面的中循环和海洋社会整体层面的大循环,遵循循环经济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生态工业园区是实现海洋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玉环县是浙江省海洋经济强县,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14个海岛县首位,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依托粗放式的发展路径,对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但玉环县是资源小县,自然资源要素匮乏,自然环境承载力相对薄弱,玉环县要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亟需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提高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以降低资源环境的承载压力。大力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是有效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重要手段。

一、发展海洋循环经济优势及制约因素

(一)发展优势

1.海洋经济实力较雄厚,政策优势独特

海洋循环经济是沿海发达国家对“富裕污染”模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要求在技术创新、环境治理等方面有更高的投入。因此,发展海洋循环经济需要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技术支持和资本支撑。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00.5亿元,比上年增长7.8%;财政总收入6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6亿元,分别增长8.7%和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04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229元,分别增长8.3% 和10.8%;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3.5亿元,增长24.1%;在全国最具综合实力中小城市百强评选中名列第30位,经济实力居全国海岛县首位。玉环县经济实力较为雄厚,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较高,可以为循环经济提供科技研发和应用、人才培养、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的支持,有利于在全县形成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

玉环县是海洋经济大县,是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战略的综合利用岛,是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是全省首个海岛统筹发展试验区。作为浙江省城乡统筹示范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岛、对台合作综合试验岛、海洋生态旅游岛的发展定位,玉环县具有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独特政策优势。这为玉环围绕海洋特色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独特的政策优势基础。

2.循环经济政策不断完善,工作基础扎实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有力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目前,玉环县在海洋经济、海洋生态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绿色创建等方面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依托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综合利用岛、省级海岛统筹发展试验区、省级生态县四大平台优势,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示范试点建设,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构建了“水产养殖-生物医药产品-海洋生物废弃物利用”的特色循环产业链,依托汽摩配、阀门等优势产业分别形成了“废旧金属利用-汽摩配、阀门(水泵)产品”的循环产业链,还形成特色农业循环产业链、资源节约利用等循环经济模式。

表1 玉环县近年海洋经济数据表

图1 甲壳素制备生物医药产业循环链

图2 水暖阀门行业循环产业链

3.产业集群优势明显,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玉环县是浙江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拥有“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中国水暖、阀门精品生产(采购)基地”、“中国欧式古典家具生产基地”、“中国无菌医疗器械自动化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中国眼镜零配件生产基地”等十大“国字号”名片,现已形成汽摩配、水暖阀门、金属制品、家具、眼镜配件、医药包装等六大产业集群和港南工业区块、港北工业城、大麦屿港区、东部滨港工业区四大产业基地。区域产业多样化,特色鲜明,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能够有效弥补单个企业或行业不具备实行循环经济规模条件的劣势,为实施工业园区生态循环化改造,促进形成园区内和企业间的循环产业链,实现集中供热、供气、治污、废弃物回收利用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近年来,大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和海洋产业发展,为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产业发展环境。鼓励汽摩配、阀门、家具、眼镜等行业从产品设计入手,尽量采用小型或重量轻、可再生的零部件或材料,提高制造技术水平。依托省内著名研究院校和研究所,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浙大台州研究院汽摩配研究所、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浙江分院等五大公共科技平台,加强与上海海洋大学、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科技合作不断深化,广泛开展技术和产品开发,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速产品制造向精强方向转变。积极培育机床行业和医疗器械两大新兴产业。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列入国家战略为契机,积极谋划和大力推进海洋产业发展,已基本形成海洋渔业、临港工业、海洋服务业三大海洋产业体系,不断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二)制约因素

1.理念认识有待提高

海洋循环经济对于单纯追求投入产出和增长的思路是新理念。从政府层面,目前仍偏重强调经济增长,强化节能降耗、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全面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从企业层面,企业往往认为循环经济只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而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追求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的经济发展模式,“外部不经济”行为时有发生。从社会层面,广大群众对海洋循环经济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缺乏运用海洋循环经济的理念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认同感。

2.资源要素十分短缺

玉环是一个四面环海的海岛县,人多、地少、缺水、缺电。玉环人均耕地不足0.26亩,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1/6,虽然通过滩涂围垦等手段扩大了陆域面积,但缺地现象仍十分严重。玉环多年平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674立方米,低于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标准(人均1000立方米)。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规模小,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资源要素短缺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投资经营成本,导致资源循环利用的成本增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3.创新动力不足

创新动力不足最突出的表现是缺乏中高端人才。一方面,虽然玉环县六大优势产业突出,但企业大多规模小,自动化程度不高,产品技术含量低,难以吸收聚集大量人才。另一方面,全县没有足够实力的高等科研院校,人力资源开发整体水平偏低,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科技支撑能力弱,科技人才供给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制造业的加快转型升级,制约循环经济的发展。

4.产业布局分散

虽然玉环的工业经济呈块状分布,产业内部较为聚集,容易在产业内部依据规模梯度形成资源的循环利用。但是,不同工业经济以及三产之间的布局仍较为分散,不利于形成大的循环产业链,难以将有用的废弃物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

二、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空间布局、载体及指标体系

(一)空间布局

根据玉环县的产业现状、产业布局、发展规划、交通网络等现实,遵循空间集聚、产业互动、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适宜布局“一城、两翼、两区”的县域发展空间。

“一城”是指主城区和玉环新城的融合体,是城市功能集聚区域。首先,要完善中心区域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借助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等工程,有效改善主城区的环境质量,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其次,在玉环城区建设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引导市民树立环保、低碳的生活观念。再次,在玉环新城加快建设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并在园区实施循环化建设工程,通过用地制约,淘汰一批高污染、高耗能、低技术水平产业,倒逼行业的转型升级。最后,考虑到玉环水资源短缺的实际,建设城市中水回用工程,有效缓解玉环的用水压力。

“两翼”包括“东翼”和“西翼”。“东翼”即滨海产业带,位于沙门、干江、龙溪的东部沿海区域,包括滨港工业城、干江工业功能区、龙溪工业功能区三个片区。首先,依托温台沿海产业带传统工业发达的优势,打造临港装备循环产业链(废旧金属-深加工-再制造)和临港火电循环产业链(废粉煤灰、炉渣、废石膏、淤泥-水泥、新型建材)。其次,建设金属熔炼产业提升区,着力推进金属熔炼产业的升级优化。再次,依托金属表面处理中心,提高电镀行业的生产技术,并集中处理电镀废水,进行中水回用,有效解决电镀行业对海陆两域的环境污染问题。“西翼”即港口产业带,依托大麦屿天然良港的独特优势,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宁波港的集装箱运输支线港、矿石和原油及煤炭等大宗货物集散的中转港,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在物流作业和物流管理全过程实现循环化、低碳化。建设玉环经济开发区综合物流中心,发展以产业供应链服务为核心、现代智慧物流为特色、物流产业集群为重点、生产及生活物资集散为基础的物流体系,打造生态型、智慧型、创新型、综合型现代物流园区。

“两区”包括“海洋功能区”和“生态保护区”。“海洋功能区”指玉环周边的海洋环境和海岸线,该区域应深入贯彻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思想,依托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综合利用岛、省级海岛统筹发展示范区三大试点示范优势,着重开发海水生态养殖、远洋渔业、滨海旅游、海洋医药、现代渔港服务业、海洋新能源等海洋产业,打造海洋生物医药循环产业链(废弃蟹壳-虾壳-提炼甲壳素-保健产品)和海洋资源高效利用体系。“生态保护区”指县域境内的丘陵、山地、滩涂、湿地、水库、海岛、林地等,承担全县的水源涵养、景观服务、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功能,这部分区域可依据循环型农业和循环型服务业的规划要求,适度发展海洋旅游、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等产业。

图3 玉环县循环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图

(二)载体

近年来玉环县围绕海洋循环经济建设,积极开展各类平台载体建设,包括玉环县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玉环县金属熔炼产业提升区、玉环县金属表面处理中心等四大平台,为海洋循环经济集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玉环县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

位于玉环经济开发区汽摩园区,规划面积4500亩,一期建设2000亩,引导玉环临港型工业龙头企业集聚,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进行整体规划,对入园企业的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等综合控制提出要求。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促进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的互补、拓展和延伸,形成互补互动、共生共利的关系,构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2.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

规划“一港、一城、三平台”(一港,即长三角对台综合枢纽港;一城,即两岸民间经济活力新城;三平台,即两岸商贸展示交易平台、港口物流合作平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接平台),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序列,通过浙台经贸合作区平台,大力发展海洋服务业,改善玉环三次产业结构,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消耗。

3.玉环县金属熔炼产业提升区

玉环县低压水暖阀门产量占国内40%,每年消耗大量的再生铜材。针对县内熔炼行业“低、小、散”等问题,金属熔炼产业提升区可以调整熔炼行业结构,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统一规划入园企业产能和环境准入指标及熔炼炉配备标准,对减少熔炼行业环境污染、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有积极意义。

4.玉环县金属表面处理中心

位于县滨港工业城内,总面积为168亩,将县内6家电镀企业搬迁入园,采用先进的电镀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技术组织生产,实行小区化建设,封闭式管理。废污水处理后,回用率可达到70%以上,有效解决电镀行业对县内陆边和周边海域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评价指标体系

海洋循环经济作为一个系统,需要较全面和可计量化的指标评价体系来进行衡量。结合县域发展实际和海洋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可建立以能源产出率为核心,涵盖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主要污染物排放和海洋生态保护等共五个方面的评价体系。

图4 以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为重点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链图

三、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路径对策

(一)构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链

加大海洋生物资源功能开发力度,加快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科研成果转化,积极引进开展海洋生物资源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利用的企业和项目。加强海洋生物废弃物利用,鼓励在完善配套环保设施的前提下,开展鱼皮、鱼骨、鱼油等资源的高值化利用,通过海洋食品深加工项目,制成海洋保健食品。因地制宜发展滩涂特色养殖,鼓励养殖海蟹、海虾等海洋传统药源及具有较高药用、保健价值的海洋生物,推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链向前端药源养殖领域延伸。

(二)构建装备制造产业链

以再生资源利用为依托,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循环产业链的发展。充分发挥玉环县作为国内重要的废旧金属、废塑料等废弃资源再生利用基地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市场网络,出台措施规范再生资源市场运行,提高资源回收效率,减少污染,强化与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和具有特色优势的水暖阀门、汽摩配、水泵等相关制造企业的合作,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向下游精深加工领域延伸,形成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集中处理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

图5 以再生资源利用为依托构建装备制造产业链图

(三)推进循环型农业发展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采用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产品供给无公害化技术途径,形成农牧结合、设施栽培、沼气利用、绿色防控等农业特色生产循环。农业面源污染明显减少,生态效应极大改善,示范区初步成为集示范、推广、科普、观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基地。以漩门湾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为依托,大力发展以无公害、绿色、有机为特色的高效、生态、精品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粮经结合、农机农艺结合等新型高效农作制度,积极推广农作物间作、套作和轮作,稻-鱼共生组合、稻-鸭共育等农业循环链,以及水旱轮作,粮、经、饲轮作等技术模式,加快完善立体高效大农业循环链。

(四)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

结合国家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和玉环县园区生态化改造实际现状,着力推进园区和重要产业集聚区循环化改造,以玉环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建立资源产出率为核心的指标体系,注重园区布局总体优化,提升优化产业结构,建设配套绿色基础设施,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污染集中治理,突破循环经济关键链接技术,合理延伸产业链并循环链接,创新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实现园区资源高效、闭路循环利用和废物“零排放”,逐步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纵向闭合、横向耦合”的现代循环型产业体系,不断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加强资源集约利用

强化资源节约理念,以强化监督考核,推动技术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能源节约利用;以推广节水技术设备,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完善水价机制为重点,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引导企业挖潜节地和“零地技改”,鼓励建设多层厂房,推进土地资源节约利用;推广密度板雕刻贴纸贴木皮工艺,实现木材节约利用;围绕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加大扶持力度,规范管理,推进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六)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

加强水环境治理,大力推进地下排污管规划与建设,严格企业“三废”总量限额达标排放,推进“城中村”改造,严格控制生活污水直排水体,加快污水入网,严格控制陆源海上污染物排放,保护、恢复、改善近岸海域水质与生态环境。努力改善大气和噪声环境,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排放,减少废气排放量。加强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积极提倡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减少生产生活废弃物产生量,分类处理生活垃圾。

(七)推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绿色消费

以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为重点,推动再生资源利用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结合推广绿色照明、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利用清洁能源,利用报纸、电视、网站等多种媒体渠道举办环境日、低碳日、无车日等大型环保宣传类活动,引导市民树立绿色消费、环保生活观念,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

(作者单位:玉环县发展和改革局)

猜你喜欢

玉环县玉环海洋
9778天与2234万元
聚焦张玉环冤案
全国人大代表李玉环:喜欢摄影的女企业家
牢筑节约集约“高压线” 严守国土资源“生命线”——玉环县成功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6次受贿97万这个“土地爷”终进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