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红色江西·婺源篇

2015-05-18吴精通

党史文苑 2015年7期
关键词:先遣队独立团婺源

吴精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婺源是闽浙赣苏区的重要区域之一,先后驻设过中共闽浙赣省委、皖浙赣省委、皖赣特委、浮乐婺中心县委、婺源县委等领导机关,留下了方志敏、邵式平、寻淮洲、关英等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

红十军攻打婺源

1931年12月,经侦察得知,原驻防县城的国民党保安团调走,城防空虚。红十军决定乘虚攻打婺源县城蚺城(紫阳镇)。针对蚺城东南北三面环水、西面靠山、四面高墙环绕这一情况,时任中共赣东北省委军委主席的唐在刚决定智取。红军先派出一批侦察员,化装成普通群众混入城内,查清敌人的兵力布防,然后留在城内作为接应。17日深夜,唐在刚率红十军第一团占领蚺城外的西山,构筑好进攻阵地。凌晨,在城内侦察员的接应下,内外夹攻,从西面的宝婺门攻入城厢,俘虏保安中队40余人,缴获长短枪40余支,放出“囚犯”,烧毁国民党县政府办公楼。1931年12月28日,《红色中华》以“皖赣红军攻下婺源”为题作了报道。

北上抗日先遣队清华破击战

1934年9月29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主力从安徽休宁县岭南乡三溪村出发,越过省界进入婺源东北部的段莘、溪头二乡。9月30日,先遣队主力经段莘阆山村,向婺源北部浙源、清华二乡前进,到清华圩附近的三望源时,遭遇国民党军第四十三旅阻击。激战数小时,傍晚击退国民党阻击部队,攻克清华。当晚,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清华、新桥湾、岭下、沱口、里村等地宿营。10月1日,转入安徽省休宁县境。

北上抗日先遣队裔村阻击战

谭家桥一战失利后,1935年1月3日,方志敏率领部队从休宁鹤城等地越岭进入婺源北部沱川乡。4日经浙源进到段莘乡北部的官坑村和裔村一带,敌军第四十九师也尾追而至。5日上午9时,先遣队后卫部队与尾追之敌国民党第四十九师第二九一团,在裔村禁止岭展开激战。敌一部占领官坑亭左右两侧高地,另一部分两路攻占王村两侧山头。红军先遣队则占领裔村与王村之间的高地禁止岭,利用有利地形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敌团长见正面强攻受阻,便以一部于正面佯攻,纠缠先遣队阻击部队,大部则绕道裔村南侧向先遣队阵地袭击。先遣队发现敌人意图后,英勇反击。阵地上硝烟弥漫,弹如雨注。激战三个多小时,先遣队分两路撤出阵地,分别由段莘圩和晓庄村向婺源东北的溪头乡转移。禁止岭阻击战,击毙敌少校团副王瑞及官兵28人,红军牺牲约百人。

中共皖浙赣省委成立

1935年秋,关英率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转移到婺源北部的鄣公山。1936年4月,皖浙赣边区分散坚持游击活动的党组织负责人,率红军游击队汇集于鄣公山,由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关英在鄣山村主持召开了省委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将闽浙赣省委改为皖浙赣省委,关英继任书记。会议确定了“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大力进行抗日宣传,积极发动与组织群众,发展党的秘密组织,巩固与扩大以鄣公山为中心的皖浙赣边区游击根据地”的总任务,对皖浙赣边区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特别是各项政策的转变作了具体的规定。从此,结束了皖浙赣边区分散坚持斗争的局面,统一和加强了党的领导,促进皖浙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的发展。

皖浙赣红军独立团组建

1936年4月,根据中共皖浙赣省委的决定,数百名红军游击队战士在婺源召开大会,宣布成立皖浙赣红军独立团。由熊刚任团长,刘毓标任政治委员,邵长河任政治部主任。独立团下辖三个营,以原皖南独立团为基础编为第一、第二营,各地调来的游击队编为第三营,共800余人。红军独立团为皖浙赣边区的主力部队,直属中共皖浙赣省委领导。皖浙赣红军独立团成立后,在根据地周围进行了月岭、平鼻岭伏击战,又采取远距离奔袭的战术成功攻占浙江开化县城和昌化(1960年并入临安县)县城,使皖浙赣边区红军的影响迅速扩大。

月岭伏击战

1936年7月7日,皖浙赣红军独立团攻克开化县城回师婺源时,前哨侦察员捕获敌军两个电话兵。经审问得知:当天敌军独立四十六旅两个连从清华到沱川驻防。团长熊刚和政委刘毓标获知这一情况后,决定利用月岭的有利地形,采取“诱蛇出洞”战术伏击敌人。并命令敌电话兵向清华的旅部打电话报告,说红军从开化方向有两个连向这一方向行进,赶快派部队阻击。约三小时后,敌人沿着山下的石板路慢悠悠而来。当时正是酷暑天气,敌军一个个热得直喘粗气。当敌人进入伏击圈后,亭子里的机枪一响,顿时枪声四起,敌军在山谷中乱作一团,毫无还手之力,只一阵工夫就结束了战斗。当场打死打伤敌军30余人,俘虏100余人,缴枪100余支。○

责任编辑 彭月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先遣队独立团婺源
婺源美
乡愁里的婺源
韩国兴奋玄松月率先遣队来访
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占领咸宁城
画中婺源游
“叶挺独立团”跨海征琼崖——忆海南岛战役中的第127师
叶挺独立团内的共产党员
北伐战争中的叶挺独立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