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生创新性研究性学习问题刍探

2015-05-18赵成

企业导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创新性

赵成

摘 要: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为目标,以一般本科院校推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的活动为手段,提出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在一般本科院校的实施策略。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相应的研究性课题资助形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团队,结合课堂知识,进行创新性问题研究,加强创新性实验和前沿性问题的探索,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步掌握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本科;创新性;研究性;创新人才

论文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为目标,以一般本科院校推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为手段,提出研究性学习在一般本科院校的实施策略。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相应的研究性课题资助形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团队,结合课堂知识,进行创新性问题研究,加强创新性实验和前沿性问题的探索,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创新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步掌握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对创新性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是基于研究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的学习方式,是在大学本科教学过程中从接受性学习到自主发现学习的转化环节。本研究将建立一套合适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创新。给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的提高。本研究将对教学科研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相关性分析通过学生对问题进行研究,在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中容不断地融入学科前沿的知识。

在许多本科教学中,老师在上课堂上以理论课为主,而且教材的选取与学生的基础不相符,学生只是被动的在听课,应付式的完成作业,缺乏主动思考,动手实践能力不强,谈不上研究,更难有创新的思想。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这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改革。即要求学生发现问题,把问题当成学习的动力;又要通过学习提出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主动学习并努力去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是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学会真正的学习。美国密执安大学校长塔潘认为,大学“必须包括两个层次的活动:低层次的活动是为那些还在学习如何学习的人准备的活动;高层次的活动是为那些已知道如何学习、懂得如何创造新知识的人准备的活动”,塔潘认为的“低层次的活动”就是指本科教育,而“高层次活动”则是指学士以上的研究生教育。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教学相接合,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指导他们通过实践创新,学生也要改变被动的受教育方式,主动学习,勇于创新,这就是要研究性学习。具体包括如下: 研究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性。大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高校科研发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高校教学与科研的统一。

研究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践问题。包括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研究性学习的实现手段及推行研究性学习的保障条件。结合大学生课题“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研究一般本科院校的大学生通过上述实践提高创新能力的可行性和实现方法。

一方面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简单的照本宣科,而要善于指导学生融入社会、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要学生敢于批评,提出不同意见。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探索和研究过程中去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个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培植课程特色,课程建设要为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方便。通过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改革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能满足学生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要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内容能及时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要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都上网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要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要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实验,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二、对创新性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通过大学生课题“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等实践途径,改变目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推广研究性学习,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性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它是以问题为基础,以探索活动为过程的一种综合学习活动。目前在创新性研究性形式上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以课题研究为特征的创新性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内容选择的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方面。课题研究还包括项目(活动)设计类的课题。这种以课题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交流表达阶段,相应地,对于这种学习的评价过程就分为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对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等),和结题评价。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组织形式又可分为个人研究、小组研究和班集体研究三种形式。第二种情况就是有人称之为基于研究性学习理念的“创新性研究性教学”,即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热衷于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即在一节课中铺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尽管这种问题也会是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多数只与某一个学科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这种学习的课堂教学与各自的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放弃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的自主探索学习活动形式,那么研究性学习就将背离它的初衷,而被纳入“应试教育”的狭窄轨道,终究是没有什么前途的。反过来,如果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的创新性研究性学习密切结合,则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会更加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与性质。因为,创新性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探究能力。第三种情况就是“带研究性特点的”创新性学科教学形式。就是教师在日常的各学科中,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问题,也就是将研究性学习理念渗透于学科教学中的作法。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和性质,对提高学科教学水平有积极意义。

综合以上三种研创新性究性学习的三种基本形式看,当前的重点仍然应是第一种形式。没有第一种学习形式的广泛开展,就无法造成一定的气势和氛围,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正因此,教育部在创新性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特别强调“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另外,创新性研究性学习的许多问题是一个不断研究、创新的过程,不是一堂课或两堂课所能解决的。但是,与此同时,当然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形式也可以有教室课堂上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前所述,活动评价中的开题论证,中期评价,结题论证,活动总结与交流都可以在教室课堂中进行。

三、让创新性研究性学习融入开放

创新性研究性学习包含探究性、自主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研究性学习打破了“权威"、“定理”的霸权,同时也要求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开放的胸襟,要求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自由开放、民主协商和大胆质疑。这种开放具体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地点和评价标准的开放性。开放性的特征,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心理氛围,给学生一种心理安全感,而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正是学生主动发展的摇篮。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特征告诉我们,研究性学习的灵魂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既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是以学生组成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创新性研究性学习可以在课堂内进行,也可以是课堂外,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实践活动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创新性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关注学习结果,更注重于学习活动过程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结果均具有开放性。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从他律到自律,不仅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实施者,是学生的引导者。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的最关键因素。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也要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 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主修自己专业的同时,鼓励学生还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大学创新性研究性学习是为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而开展的活动。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向创造型、主动型转变。大学生 通过探索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践,不仅有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老师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使高校教学真正体现高等教育的特点,进一步丰富对高校教学过程的认识,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晓宁.高等学校教育改革与“研究型课程”[J].外国文学研究,2002,9(4):142-145.

[2] 刘少雪,洪作奎.综合课程:现代大学通识教育之路[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3):78-81.

[3] 赵多山.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2,

10.34-35

[4] 郭冬生.我国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的反思与重[J].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3):96-100.

猜你喜欢

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创新性
记一次写生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李玲慧作品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