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不同维度的高职农科类课堂生态影响因子分析

2015-05-17潘丽芹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高职生态影响

潘丽芹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 台州 318020)

以生态观来思考、解释、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索,将教学超载、关系失衡、缺少和谐的课堂作一些改造,具有重要意义.以Doyle等[1]提出的教师、学生和背景信息所组成的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分析高职涉农课堂生态的影响因子,对于改变高职教学中的生态失衡现状,提高教学实践性,促进学生个体素质的提高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与嘉兴职业学院农学类专业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主要对涉农类课程的课堂生态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探究课堂生态的影响因子,旨在为高职涉农课堂的生态构建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概况

以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与嘉兴职业学院农学类专业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均为文理兼招的三年制高职学生,多为一二年级在校学生,涉及专业有观光农业、园艺技术、商品花卉、动物疾病防治与检疫等几个农业生产类专业,深入涉农类课程的课堂,从教师、学生、课堂环境3个方面对生态影响因子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如表1所示,调查时间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

表1 研究对象(教师、学生)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观察法

深入到课堂中,采用听课的形式了解高职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学环境等因素.选择学生或教师反映较好的课堂进行听课学习,与反映较差的课堂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寻找两者间的不同点,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这3个方面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而总结课堂生态系统的影响因子.

2.2 调查与访谈法

从学生学习维度、教师教学维度、课程维度、课堂文化、课堂环境维度等方面设计并制定课堂观测量表.采用适当的调查,与学生和教师的访谈,了解学生的心理因素、教师的心理和社会因素,调查教学环境,听课后分别填写课堂观察量表,通过这些表格获得相关数据,以实现课堂生态的定量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维度对课堂生态的影响

3.1.1 学生性别、年级的影响

本调查共有男生190名,女生213名,从结果来看,性别对课堂生态有一定的影响.随机选择一些涉农课堂进行听课,发现课堂上“认真听课”的学生平均不到40%,而其中80%以上是女生.从班级男女生比例来看,女生比例较高的班级,其课堂生态一般较好,课堂较为安静和谐.从课堂纪律来看,迟到缺课现象也非常普遍,某一班级的某一课程,其迟到率达到40%以上,且大多是男生;从课堂生态位(座位)来看,坐在前几排且靠近教室中间位置的多数为女生,多数男生则坐于后排且较分散分布.当课堂设在教室外,如花房、温室或实训室等环境时,围在教师身边,与教师近距离和谐交流的也大多是女生.

从年级段来看,一年级班级由于涉及本专业的课程相对较少,因而对于一些专业基础课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对于专业的曲解或缺乏兴趣,导致其学习目的不明确,前途渺茫,因而缺乏学习动机.而高年级学生中则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有些同学由于对专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甚至有了一定的专业情感,则学习认真,学习动机明确,态度端正,若教师能很好地组织教学,则能形成较良好的课堂氛围.而另外一部分同学,由于明确了今后就业的方向与农学无关,因而就出现了“学了没用”的想法.

3.1.2 学生学习基础的影响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招生是文理兼招,对于农学类专业来说,很多学生的理科基础知识是极其缺乏的,因而一些课程由于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课堂效果较差.在对一些课堂生态较差的课堂调查中发现,有83.7%的学生认为难度太大,超出其接受范围,听不懂而导致上课积极性差.

3.1.3 学生专业认同(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的影响

专业认同(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对学业成绩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对学生的主动学习呈正相关关系[2].对于所学的专业缺乏兴趣与专业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农学类专业由于就业的局限性及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多数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专业情绪,对所学专业不太满意,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在调查中发现,25.50%的学生对所学的专业表示满意,且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62.30%的学生认为一般,即对专业的态度表示无奈,持着既然“已经学了就学呗”这样的消极态度,谈不上专业情感与兴趣;而12.20%的学生表示讨厌现在的专业,不喜欢田间农业劳作,如图1所示.调查中还发现,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认知度与专业情感比低年级同学强烈,这可能是由于通过一年的专业教育,对所学专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不断的专业学习中逐渐培养了专业情感.学生性别差异对农业类专业认同度并无显著差异.

图1 学生专业认知度调查结果

为了进一步了解影响学生专业情感的因素,对本专业表示“不满意”和“一般”的学生进行了访谈,结果如图2所示.多数学生认为“就业难”是影响农学类专业学习兴趣的最重要因素,就业面较窄,自主创业需较大投资,且难度较大,因而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农科类学生的难题.其次是“怕吃苦”,这主要体现在学习专业课过程中的劳作,也预见了从事本专业后的工作性质,因而产生了一定的专业抵触情绪,这种现象在女生中表现比较普遍.对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占了一定比例,这主要表现在低年级学生中.

图2 学生专业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

3.2 教师维度对课堂生态的影响

3.2.1 教师职称、学历等要素对课堂生态的影响

通过对28名农学类专业教师进行的调查与访谈,结合学生反映的课堂效果情况发现:教师的职称、年龄、性别和学历对课堂生态的影响不明显.尽管学生对高职称与高学历教师有着崇敬与敬畏之情,但这种情感只是暂时的,并不能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驱动力.青年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着较多的共同语言,平时相处较为融洽,师生关系容易和谐,但年长些的教师同样具有自身的魅力,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高超的课堂控制能力.

3.2.2 教师综合素质对课堂生态的影响

对课堂生态起重要作用的几个因素分别是:责任心、幽默感、亲切感.在针对“你认为最重要的教师综合素质”这一项目的调查中发现,54.30%的同学认为“责任心”是最重要的,对学生负责、对课堂负责,只有具有强烈“责任心”的教师才能当好一个教师,上好每一堂课.而17.9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幽默感”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充满欢乐与笑声,自然而然地强化了课堂生态.23.30%同学则认为教师的“亲切感”可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交流变得和谐,见图3.

图3 教师综合素质的调查结果

3.2.3 教师教学能力对课堂生态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情境,创造良好有效的互动,正确评价学习成果等[3].被调查的学生普遍认为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实践动手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对课堂生态有着很重要的影响.高职学生注重的是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而对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非常看重,占了41.70%;课堂组织能力是体现教师教导能力的很重要的因素,42.90%的同学认为有效的课堂组织模式能大大改善课堂生态,提高课堂效果;而10.40%的同学认为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结构”,能及时更新学科最新知识,把最先进最有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见图4.调查中还发现,多数学生认为现任多数教师并不缺乏深厚的学科知识,缺乏的是实践动手能力与课堂组织能力.在与学生的访谈中,一致强调了教师综合能力的重要性,而不应偏向于其中一项.

陈琳等认为大学教师应具备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先进的教育理念、渊博宽厚的综合知识素质和精湛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4].笔者则认为高职教师应更注重专业实践操作能力,既能讲得了理论,又能很好得把理论付诸于实践.同时要加强对课堂内容的合理组织与谋划,学会控制、协调课堂氛围,利用提问等方式创造有效的师生互动.

图4 教学教学能力的调查结果

3.3 课堂环境对课堂生态的影响

3.3.1 上课地点的影响

针对不同上课地点的调查发现,教学环境对课堂效果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多数学生认为:在花房(温室)等室外环境上课时,摆脱了课堂的呆板,学生有一定的新鲜感,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的期待感,学习兴趣较为浓厚.这种教学方式也摆脱了讲台与课桌的距离带来的师生隔阂,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促进了师生间的和谐交流.而在实训室上课时,由于加入了更多的实践操作性,也促进了课堂生态的和谐.在普通教室上课时,排列式的桌椅、刻板的讲台以及限制度较强的多媒体屏幕,构成了师生间的交流障碍,“师生+讲台+多媒体”、“学生+课桌+手机”犹如两个独立的群体,构成了各自的生态小环境,而整个课堂生态则严重失衡.

3.3.2 课堂内容与组织方式的影响

为了了解课堂生态的影响因子,针对学生反映的课堂效果较好与较差的课程,深入课堂听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组织形式对课堂生态有重要的影响.学生认为较好的课程,其课堂的组织形式均为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最佳的课程组织形式应为:每一次课先进行适量的理论讲解,接着根据理论知识开展实践操作训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又强化了动手能力,学生感到能真正学到有用的东西,且记忆深刻,有成就感.比如“花卉栽培”一课,教师把上课地点设在花房,让学生身处花海中,现场讲解某一花卉的栽培过程.教师先针对某一花卉讲解理论,然后布置项目任务,把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小组教学,要求每位同学都有参与实践的机会,每一小组都要有成果提交,并在每次课结束前进行评价.而学生最反感的则是枯燥的纯理论讲解,或是读课件,若教师本身幽默感不强,气氛调节不佳,则课堂生态就沦为“教师唱独角戏”的程度,学生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甚至睡觉等,课堂生态严重失衡.

3.3.3 课堂生态位的影响

从课堂生态位来看,学习兴趣较浓厚的同学一般坐在前几排且靠近教室中间位置,而坐于后排且较分散分布的同学往往不愿学习,这部分同学在上课期间思想不易集中,教师若不进行管理,则会玩手机上网发短信、睡觉或是干些与课程无关的事情.这与Hamilton等[5]的研究结果相似,Hamilton等将接近度(即学生到教师的距离)和学生密度作为大学课堂的生态变量,结果显示前排位置的学生比坐后排的学生获得更高的成绩.因而,教师需要对课堂的生态位进行调节,比如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学号从前排往后按序就坐,这也可较好地避免因生态位不同而引起的课堂失衡现象.

4 结语

4.1 教师是生态课堂营建的关键因子

在调查中发现,课堂生态效果较好的通常是某一教师的不同课程或不同班级.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师成为课堂生态的关键因子,幽默的、广征博引的、亲和性强的教师易受学生欢迎,更易于营造亲切和谐的课堂气氛;而课堂控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强的教师更能赢得学生的崇敬之情,通过构建课堂中有效的互动来达到良好的师生交流,课堂生态得以提升.

然而,目前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存在严重不足,职称压力迫使教师对科研项目、论文写作的盲目偏重,而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则疏于锻炼,这与高职教师这一特殊群体是不相称的,加强高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已刻不容缓.柴秋等认为强化实践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是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6].刘扬军等[7]对高职教师提出了“三师型”的要求:既能传授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还能帮助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的教师,要求高职教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生产实际经验,同时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4.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佳的课堂组织模式

根据对近10门课程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内容组织模式最受学生欢迎,课堂效果最佳,这与高职学生的特色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授课模式,契合高职教育教学的特征,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有效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得课堂教学由封闭转向开放[8]、学生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所学知识由理论转向实践,从而实现了课堂生态的有序和谐.

[1]DOYLE W,PONDER G.Classroom ecology:some concerns about a neglected dimension of research on teaching[J].Contemporary Education,1975,46:183-190.

[2]张弘,曹大友. 学生专业认同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主动学习的中介作用[J]. 网络财富,2010(7):3-4.

[3]邓涛,饶从满. 论高素质教师及教师职前教育改革[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50-56.

[4]陈琳,苏艳芳. 应用型大学教师素质结构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15):120-122.

[5]HAMILTON,STEPHEN F.The social side of schooling:ecological studies of classrooms and schools[J].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1983,83 (4):313-314.

[6]柴秋. 对培养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08(12):89-90.

[7]刘扬军,何晓民. 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式研究[J]. 职教论坛,2011(16):71-73.

[8]伍建桥. 高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06(8):91-92.

猜你喜欢

高职生态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