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胜法宝:波兰第二共和国时期的骑枪与马刀(下)

2015-05-15秦延景

轻兵器 2015年9期
关键词:刀鞘刀身刀柄

秦延景

1917年式系列马刀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关键的1916年,德国为拉拢波兰人,以扭转其两线作战的颓势,11月,德国政府许诺建立“独立的波兰国家”,12月底,德、奥成立了“波兰临时国务会议”,并开始在波兰征兵,毕苏斯基被任命为临时国务会议的军政部长。由军政部下发《波兰军队制服的指示》,要求设计新马刀以装备步兵、骑兵、炮兵及运输部队等军种。

1917年,系列新马刀设计完毕,命名为1917年式系列马刀。从1918年11月开始被波兰军队作为制式马刀装备。此系列马刀由波兰本地的设计师和军官进行设计,分为步兵版、骑兵版两个系列。

1917年式步兵版马刀因为由奥匈帝国以及德国的不同工厂制造,所以刀身长度、弧度略有不同,但刀身均较为平直,护手的3个金属片之间的距离较大。此种马刀在护手前方设有突出的钢片,用以夹紧刀鞘鞘口的加强钢环。

1917年式骑兵版马刀分为骑兵军官型马刀、骑兵士兵型马刀两种。

骑兵军官型马刀的外形近似于波兰古典时期的马刀,刀身多为波兰G.博罗夫斯基工厂、G.Kawecki工厂及M.Gredeńskiego工厂生产,由于生产厂家较多,所以长度并不统一,常见的刀身长度为80~90cm,刀身宽约3.5cm,刀身弧度很大,最大弧度为7.5cm。

这种马刀通常设有一条血槽,有些设有两条血槽,设有三条血槽的比较稀少。有些马刀的刀身或血槽表面蚀刻有文字、花纹及图案,例如“信仰与祖国”、“上帝、荣誉、祖国”的文字,“1917~1921年”的日期、英文缩写、波兰加冕鹰的国徽图案等等,这类马刀通常是私人定制品。加冕鹰图案是一只头戴金色王冠、双翼舒展的白鹰。

护手采用黄铜打造而成,借鉴了法式1822年式马刀的护手形式,也为3条金属片的笼形护手。

其刀柄长约12cm,刀柄内芯与刀身一体打造而成,内芯外部包覆黑色或者褐色皮革,再使用8~10条双股铜丝绞线固定。刀柄正上方设有黄铜片上盖,这个黄铜片上盖在刀柄后部形成一个盾形,在盾形片上制有波兰国徽图案。

这种马刀在波兰军队换装1921/22年式系列马刀之后,交给波兰警察继续使用,一直使用到1939年。

骑兵士兵型马刀主要由G.博罗夫斯基工厂、华沙ARMA工厂及Konrada Jarnuszkiewicza工厂生产。刀身及刀柄的加工比骑兵军官版马刀简单,刀身上仅加工出单血槽,刀身前部为圆弧形的普通刀尖,刀柄内芯外部只是包覆木料而非皮革,木料外表涂黑色漆,最后用金属丝线捆紧。

1921年式系列马刀是波兰在第二共和国时期最流行的军刀。1921年4月12日颁布的波兰陆军部第14号命令中,规定该系列马刀为各类武装力量的新制式马刀。命令中还有对马刀尺寸及工艺处理的说明:“刀身长度为80cm,刀身最大宽度3.4cm,刀身抛光,刀身表面无需进行电镀处理。”

该系列马刀同样有骑兵军官型和骑兵士兵型两种。由于该系列马刀生产时间较长、生产厂家较多,其型制并不完全一样。

1921年式骑兵军官型马刀 此种

马刀质量为0.9kg,含刀鞘的总质量为1.5kg,刀身两侧各加工出一条22cm长的血槽。

由于此种马刀可以由私人向军工厂进行定制,所以刀身的长度、弧度有所不同。大部分私人定制的马刀由G.博罗夫斯基军工厂生产,刀身镀铬,有一些马刀的刀身上加工有鹰徽、卷草及“荣誉祖国”、“祖国的自由”、“于1921年为纪念祖国诞生”等字句。

军官型马刀刀身弧度较大,刀柄外部包裹黑色小牛皮,再使用铜丝缠覆。护手、刀柄上盖由黄铜制成。

1921年式骑兵士兵型马刀 此种马

刀刀身略带弧度,其左右两侧各加工出一条26cm长的单血槽,护手由金属片制成“D”字形,金属片采用黄铜或者钢制材料。刀柄内芯外部包覆木片,且未采用金属丝线缠覆,只是在木片上加工出11条防滑槽。木片长11cm,加上黄铜或者钢材制成的刀柄上盖,刀柄总长度为12~15cm,

为了便于骑兵在马上携带此马刀,刀鞘上固定有一种挎带。这种挎带采用黑色皮革制成,主要由皮套、腰带套等组成。皮套位于挎带下端,刀鞘穿入其中,并且利用鞘身上的两个加强环将皮套定位,所以这种挎带是不能从刀鞘上拆卸的。腰带套设有两个,位于挎带上部,用于套接在骑兵的腰带上,以便携带刀鞘。

这种马刀在使用时采用“开式握刀法”,即大拇指不压住食指,而是按压在刀柄上,挥刀时略为减小握力,握刀之手向后滑动,刀则会向前滑动,便于向前刺砍敌人。

此马刀主要是由波兰华沙军工厂和G.博罗夫斯基军工厂生产,刀身不镀铬。早期生产的马刀,由于采用的钢材质量较差,所以到1930年后开始回收。这种马刀留世很少,既使在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品中也非常罕见。

1929年,1921年式骑兵士兵型马刀曾出口到爱沙尼亚,每把马刀的报价是17.64兹罗提(波兰货币单位)。

马刀总长度为90~94cm,刀身长为78~80cm,刀柄长约13cm。刀身上加工出3条平行血槽,刀身弧度比1921年式的两种马刀小。

此马刀产量极少,除了波兰骑兵部队少量试装之外,波兰警察部门等单位也曾少量试装。

这款马刀的研制时间始于1928年。到1931年9月16日,装备委员会下达了新马刀设计的技术标准:新马刀必须满足大多数人的使用能力,适合于劈砍和刺击,整体质量不应超过1.6kg。刀身、刀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刀柄不得设有金属上盖。在冬季不戴手套使用时,不会难以握住。马刀的金属部件应采用不锈钢材质,刀鞘和刀身的结合必须牢固。

各设计师和设计公司总共提供了19款马刀,经过漫长的部队试验,1934年 4月,新型马刀选出,命名为1934年式马刀,1936年10月开始大量生产。截止1938年7月1日,1934年式马刀总共装备39 564把。

1934年式马刀总质量1.5kg(含刀鞘),刀身质量0.9kg。刀尖为剑尖式设计,便于刺击。刀身两侧均加工有一宽一细两条血槽,刀身长83cm,最宽处3.4cm,厚度0.8cm,最大弧度3cm。

刀柄内芯与刀柄部件的结合方式改为螺纹连接。具体地说,就是刀柄内芯中部加工有两个孔,两个木制握把片相应位置上镶有圆形黄铜件,圆形黄铜件上加工有螺纹,利用螺钉可将两个木制握把片固定在刀柄内芯外部;刀柄尾端的延伸段加工有螺纹,铜制护手及其后堵片上均加工有孔,组装时,先将铜制护手上的孔套入刀柄尾端的延伸段,旋接上一个六角螺母加以固定,再将后堵片上的孔亦套入刀柄尾端,然后旋接上一个锥形螺母即可。这种结合方式看似复杂,但当马刀的一些部件损坏时,使用者可自行拆卸进行更换,而在此之前,波兰装备的各种马刀不能简单地拆卸,只能送后方修理。

1934年式马刀采用单金属片护手。刀鞘为钢制,鞘身上设有单吊环,鞘尾呈长方形。刀鞘内壁两侧各设有一条木质片,以防止刀身抽出或插入刀鞘时被钢制刀鞘划伤。

1934年式马刀性能优良。刀身可以向左、右方向弯曲150mm,恢复后不变形;刀身从2m高度跌落到硬质地面后,不会出现大的裂纹;可以砍断直径5mm的钢丝;刀鞘横向承受120kg的负荷时不会出现变形、开裂。

1938年,波兰陆军又研制出新型马刀,命名为1938年式马刀。该马刀主要供军官在重大仪式活动和舞会上佩戴。这种马刀目前已经难觅其踪。

1938年式马刀的刀身上加工有非常复杂的血槽,刀身的型制基本上是波兰第一共和国时期马刀的复制品。刀柄的木质为特别珍贵的黑檀木,金属丝的捆扎也非常细腻,共捆扎19道。护手为黄铜制,外形与1934年式马刀的相似。

刀鞘鞘身是木质的,外表包覆黑色的皮革或涂黑色漆。鞘身外部设有3个造型别致的抱箍,其中靠近鞘口部位的2个抱箍上分别设有1个吊环,以加挂在皮带上,便于携行。(全文完)

猜你喜欢

刀鞘刀身刀柄
BT40刀柄性能检测装置开发
刀鞘不需要锋利
那一阵风
刀鞘不需要锋利
卡皮兰刀:刀尖分又为哪般?
切割部件用途及制造方法的探究
维根斯:德国KEMMLER系列刀柄、配件
基于IGBT的刀柄热装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登山
克赫帕什镰形刀的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