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闻故事化的表现手法

2015-05-15高辉

记者摇篮 2015年6期
关键词:悬念新闻报道细节

高辉

新闻故事化,就是将一则新闻通过讲故事的手法进行表现。新闻界对新闻故事化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提出:“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显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新闻故事化的报道手法与一般新闻的报道手法不同,故事化报道不仅关注事件的结果,而且更加重视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同时,新闻故事化也是一种新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方式,它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新闻报道变得更有人情味也更生动。

今天,网络的便捷让新闻受众能够接受的信息往往处于“过载”状态,要想抓住读者眼球,故事化的新闻报道手法不失为有效之选。那么,如何较为合理地对新闻进行故事化的表现呢?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内容为王——新闻故事化不能离开新闻事实这一根和魂

新闻故事化只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并不意味着新闻变成了故事。故事多是作者构思出来的,即便依据真人真事也多有夸张、美化等修饰。而新闻始终离不开的就是新闻最根本的真实和新鲜两条特性。著名报人、老一辈革命家陆定一老先生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也是国内新闻界公认的定义之一。因此,即便是故事化的新闻也同样是新闻,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凭空捏造,这是最基本的新闻常识。

既然是新闻就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内容为王是从新闻的原始定义出发的一种经典的表现手法,故事化新闻坚持内容为王是不可辩驳的。只有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才能真正吸引读者,抛弃新闻事实盲目地将新闻故事化是舍本逐末。

故事化的新闻报道能够更好地迎合读者口味,但是在新闻采访、创作过程中也不能一味地向读者品位靠拢而使新闻失真、失实。新闻从业人员不是新闻的创造者,不能 “左右”新闻事实以博取读者眼球。有的记者为了追求故事性,在新闻报道中凭空创造了很多并不存在的情节,或是为了突出新闻事件的冲击力和张力而故意将个人主观臆断插入新闻事实中。这些问题都是新闻人不该犯的低级错误。无论这篇新闻报道构思如何新奇、描写怎样生动,内容翔实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坚持内容为王同样可以避免一些媒介审判或者说是报纸审判的情况发生。故事化新闻报道往往比一般新闻报道更有煽动性也更有感染力,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和社会关注。近年来,我国媒介审判的案例屡见不鲜,“药家鑫案” “李铭案”,甚至是央视的“陈永洲事件”等,通过新闻报道影响司法公正的情况并不在少数。因此新闻故事化报道在创作时要尽力避开煽动性的语言和具有结论性的观点,在对素材进行选择时要慎重考量,不能受所谓的“社会声音”影响而把一篇故事化报道做成“大字报”。新闻从业人员要立起红线、划出底线,无论如何创作、如何表现,新闻的本色都不能丢。

二、细节是金——以小见大让新闻故事“丰满动人”

故事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有细节的地方往往就是出“故事”的地方,可以说细节是被“放大了”的小故事。好故事留给人印象最深的,通常是一个个描写生动、真实感人的细节。故事化的新闻同样像故事一样,要在细节描写上下功夫。

文字虽然不能像影像那样给受众带来直接的感官冲击, 但同样可以通过富有冲击力的描写来制造情景再现,好的故事化新闻往往通过文字来让读者有较强的“画面感”。如果把框架比作故事的筋骨,那么细节就是故事的血肉,它能使故事变得立体、丰满和鲜活。而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斗争,人物间的矛盾冲突,事件的跌宕起伏也都是靠细节来完成的。

2014年11月5日的《中国青年报》刊发了这样一篇文章:《毁容少女:我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坚强》。文章开篇是:“摆在病房的画架上,有一幅未完成的西瓜,欠缺一粒粒黑色的西瓜子。可画上这些点,对周岩太难了。他用粘连的手握住的画笔,总是一次次掉落。”这是一篇后续报道,讲述的是三年前被同学泼油纵火而毁容烧伤的少女如今的情况。文章开头没有介绍背景,只是一小段的细节描写就把读者的心“揪住”了。这样的细节描写非常简单,但却增添了全文的感染力,简单的描写并不涉及新闻五要素中的任何一个,但是却把读者一下子拉到了新闻现场。

新闻传播界著名人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希光教授提出:“什么样的画面最具传播效果? 那是真实、动感、能刺激人的情绪, 能使人产生感情反应的画面。”动感的画面需要细节化的描写,新闻记者应时刻记住一个好的细节胜过千言万语。

三、悬念制胜——新闻故事化需要跌宕起伏的情节

一篇优秀的故事化新闻应该让故事慢慢展开,步步深入,引诱读者不停地想要读下去。对新闻进行故事化的表达就如同乐手弹奏乐曲一般,往往有前奏、有递进、有高潮、有尾声。要把新闻当故事讲, 且要讲得娓娓动听、扣人心弦, 就一定要善于运用悬念,设置“曲折”和“冲突”, 这是一个技巧, 同样也是吸引受众眼球的妙招。

新闻故事化离不开故事,但并非所有的故事都有波澜起伏的情节。就新闻事件而言,在采访过程中大多数的素材都是浅显直白的,作为记者要善于在这些平淡的故事中发掘亮点,而亮点就是要找出故事中包含的曲折和冲突,要刻意地创造一些悬念来引人入胜。在设置悬念方面,著名的《华尔街日报》就做得很好,而“华尔街日报体”更是被新闻人奉为经典。例如上世纪80年代的一篇关于工业和教育联姻的《计算机公司与学校》报道,文章以一名6岁的小作家坐在电脑前进行创作为开头,层层过渡,行文中不断抛出家长的看法和学生的评判等种种“冲突”,结尾还设置了“婚姻”能否成功的悬念。虽然文中的很多情节在现在看来略显杂乱,但情节的推进恰到好处,每一个独立的部分都可以看成是记者有意设置的悬念,而这些悬念成为了全篇最大的亮点。

当然,还有一些作品采用曲曲折折的写作手法,如揭秘一般层层揭示事实的真相, 报道的情节起伏跌宕、扑朔迷离,这样新闻的故事性也就更强。因此,要想将平淡的新闻写成起伏的故事,记者要善于在不经意间设置悬念,让读者有阅读悬疑小说的感觉。

四、情感融入——用真心真爱唤起读者共鸣

新闻故事化离不开情感表达,在新闻故事化的创作过程中,记者寄托于文章中的情感如何,决定着整个新闻故事对于受众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也决定着新闻故事的质量。一篇新闻故事之所以能够吸引读者,很大程度上缘于文章表达了作者和受众强烈的情感特征。简言之,新闻故事化需要依靠情感要素去补充,这也是新闻故事化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法。

新闻故事虽不由记者本人创造,但或多或少都会体现出记者的个人风格和情感诉求。新闻故事化是一把双刃剑,优点与缺点并存,这样就带来了对新闻报道不利的因素。因为情感并不是真实和公正的,面对新闻事实,记者应该站在中立的立场上进行叙述,但是在新闻故事化中又会不可避免地打上某些烙印。此外,由于新闻媒体过多追求故事化而造成新闻流于肤浅和虚假危险,使受众难以接受;新闻故事化追求曲折情节的特点还容易引发人为设定和主观介入等不利后果。

因此,新闻故事化绝不是只为了盲目追捧故事新闻而去简单地把新闻变成故事。记者要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准确、生动地传递给广大受众,使受众从新闻事件的故事化报道中领受到某种情感的震撼与生活中的感悟,甚至是某种思想上的启迪,这也正是我们新闻工作者所希望达到的新闻宣传效果,更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任务。所以,作为新闻人要恪守职业道德,要用真心真爱来表达和传递积极向上的思想和文化。

(作者单位: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报社)

猜你喜欢

悬念新闻报道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