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朗名电影和它们的导演

2015-05-15柳笛乔子倩/整理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外语片阿巴斯柏林

柳笛+乔子倩/整理

《樱桃的滋味》

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樱桃的滋味》是阿巴斯最好的作品,获1997年戛纳电影节最佳电影奖,讲述一个中年男子开车在德黑兰郊外徘徊寻找一个能够在自己自杀后处理后事的人的故事。作为1979年伊朗革命后的第一代电影大师,阿巴斯的《随风飘逝》还在1999年获得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一次别离》

导演:阿斯哈.法哈蒂

本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金球奖最佳外语片以及柏林金熊奖。细腻的故事,对信仰和现代生活冲突的思考,以及对声音的处理都是此片的亮点。阿斯哈.法哈蒂的处女座是《与尘共舞》,一经推出就获得好评。他的第三部电影《烟火星期三》在2006年获得了芝加哥国际电影节金雨果奖。

《醉马时刻》

导演:巴赫曼.戈巴迪

导演凭本片获得2000年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导演用儿童的视角折射出现实世界的残酷,讲述关于库尔德族人的生活。巴赫曼.戈巴迪于1969年2月1日出生于伊朗班纳,他是一名库尔德人。

《静谧的生活》

导演:苏赫拉布.沙希德.萨利斯

1974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提名,最终获得银熊奖。一部黑白电影,描述波澜不惊的生活,却给人惊天动地的心灵回响。作为前革命时代的伊朗电影代表,他的影片《一次普通事件》在1973年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获奖,并在柏林、伦敦等电影节上放映。《无息的自然界》在1973年柏林国际电影节获银熊奖,《在异乡》在1973年柏林电影节获奖。

《小鞋子》

导演:马基德.马基迪

本片获199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荣获11项重要奖项,还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年度十大影片之一。儿童视角是伊朗电影的特点之一,而此片围绕一对兄妹展开,纯真满溢。

马基德.马基迪曾在莫森.玛克玛尔巴夫的电影中担任主角,延续了阿巴斯的朴实风格,也开拓了新的艺术成绩。2000年他又导演了作品《天堂的颜色》这部温暖而苦涩的作品,同样获得了国际影坛的欢迎与关注。本片获得蒙特利尔影展最佳影片,曾与《卧虎藏龙》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生命的圆圈》

导演:贾法.帕纳西

本片获57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围绕伊朗女性生活的暗面展开,但观众也最好不要以偏概全。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刚获得了2015年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1960年出生的贾法.帕纳西毕业于德黑兰的电影与电视学院,曾担任阿巴斯的助理导演。1995年他执导的第一部作品《白气球》赢得了戛纳影展金摄影机奖以及东京影展金奖。

《万籁俱寂》

导演:莫森.玛克玛尔巴夫

本片获邀参加1998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虽未获奖,却深受影评人赞赏。这是一个盲童的故事,而音乐贯穿始终。导演在此片中关注盲人的世界,借此反问人心。莫森.玛克玛尔巴夫的电影反映了1979年革命以后他的国家所遭受的动荡时代以及戏剧性的转变。

猜你喜欢

外语片阿巴斯柏林
汽车冲进柏林闹事酿惨剧
今天
They Are Not Allowed to Fight
奥斯卡外语片将改“国际片”
How to Use th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n English Teaching of Ethnic Group Students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
废弃柏林
柏林
金球奖曝外语片初选名单 中国五片入围
爱上埃及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