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引导促进青年正向发展

2015-05-14田国秀

前线 2015年5期
关键词:青年人环境生活

田国秀

根据我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14~29岁的青年人有3442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5.8%,意味着,在我国四分之一多的人口是青年。青年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发展状况,青年问题也必然是国家问题。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我们如何看待青年?如何看待青年在社会中的地位?如何解读青年与社会的关系?都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定位与社会的发展路径。基于此,我们倡导一种“相信青年”的青年观,通过相信,激活与促进青年达到积极正向的发展。

正视青年发展的时代背景

近年来,各种青年问题不断见诸媒体,比如吸毒贩毒、聚众斗殴、色情活动、网络成瘾、暴力行为等,都已成为社会和公众不可回避的现实。人们不禁困惑,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家庭和社会为青年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好生活,他们为什么不珍惜,不自重呢?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离不开当下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的中国,身处风起云涌的世界舞台,成就与伟大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展现巨大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回避地面对众多挑战。第一,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网络全覆盖,信息快速交互,人员流动往来,已使世界各国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脱离地球村而独步世界舞台。与全球化相伴而生且对个体生活影响深刻的两个趋势是多元化与个体化。多元化意味着各国带着各自的文化特色、思维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政治设计、制度安排呈现在世界面前,组成了色彩斑斓、良莠杂陈的生活万象。这样一种生活场景对青年人的吸引与诱惑是多样的、复杂的、混乱的,既为青年人设计未来,憧憬梦想提供了无限可能性,也容易导致青年人无所适从,抑或随波逐流,忘乎所以。多元化的另一面是个体化,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个体必须以清晰、稳定的自我特征与内化自我保持适度的独立与自尊,若想不被多元化大潮裹挟而去,坚守个体化的同时也有可能变得故步自封,离群索居,抑或人情淡漠,唯我独尊。

第二,老龄化。老龄化带给青年一代的是如何处理继承与发展问题。将历史经典加以保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还要在经典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超越,妥善处理二者的关系,需要年轻一代坚持历史感,怀揣未来感,在历史与未来的边界理性应对,适度取舍。

第三,两极化。两极化的现实表现是发展分化并导致贫富悬殊。面对贫富悬殊,年轻人容易产生心理失衡,抱怨命运不济,甚至怨天尤人。经过一定的努力,仍然不能实现理想,有可能破罐子破摔,对社会产生怀疑乃至敌视。

第四,信息化。信息化使人们拥有丰富便捷的交流与沟通,同时也导致人们的生活碎片化和快餐化。青年人长时间在线生活,远离生机勃勃的社会实践,沉溺虚拟的网络空间,容易产生脱离实际的幻想,容易被不良信息腐蚀诱惑,容易想入非非,耽于行动。

全球化、老龄化、两极化、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基本特征,由其引发的青年问题令社会大众忧心忡忡。但同样的社会环境既可能导致青年人出现问题,也可能成全青年人成就大业,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思考与解读青年与环境的关系。每个人都是环境的产物,当人们无法回避与选择环境的时候,发掘与利用环境中的积极资源,并与环境建构成健康的互动关系,是一种有效路径。

启动青年资源的路径

以生态发展观看待青年。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发展观日益成为认识青年与社会关系的重要取向。生态发展观强调三个理论主题,第一,关系性存在。有机体处于复杂的系统网络中,既不能孤立存在也不能孤立行动。青年与周边环境是共生关系,彼此相依,互不分离。青年能否得到健康发展,既不取决于青年人自身,也不取决于外在环境,而取决于青年与环境所建构的关系。良性的、和谐的关系为青年人成长发展提供资源,恶劣的、冲突的关系对青年人成长发展形成阻力。这当中,青年自身不是消极被动,无能为力的角色,而是富有影响作用的能动者。

第二,内外交互作用。所有有机体均受到来自内部动因与外部动因的交互影响。当我们把青年人自身看作有机体,其内在的思想意识、兴趣爱好、品德素质等构成内在动因,周围的社会制度、社区民情、人际关系、教育文化等构成外在动因,二者都有可能成为动力源。青年是最富生机与活力的群体,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往往成为启动社会资源的动力源。

第三,主动寻求平衡。个体主动塑造着环境,环境也塑造着个体,达到并保持与环境的动态平衡,就是个体发展过程。个体在环境面前永远都不是被动无措的,而是积极寻求发展的资源与可能性,达成个体与环境的动态平衡。每当平衡被打破的时候,就是个体重新启动内在动力,发掘环境资源的关键时刻,直到形成新的平衡状态。由此看来,青年与环境互动过程中,始终具有积极、进取的发展态势,珍视并保护青年群体的这一状态,正是社会关爱青年,重用青年,开发青年,成就青年,顺势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

青年人本身就是资源,每个青年人都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主体,相对于儿童和中老年而言,青年就像干柴,星星之火就可燎原。但是,要想保证青年人这堆干柴烧得得体适度,温暖社会,充实自己,不要肆意无序,危及社会,需要社会与青年人一起选择恰当可行的路径。

鼓励青年人努力学习。青年是学习知识,积累文化的黄金阶段,特别是身处当代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知识海量的时代,学习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学习的人肯定会被社会淘汰。引导青年努力学习,既包括在校青年的学习也包括社会青年的学习。在校青年要热爱自己的学校,与学校建立紧密连接,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维护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与文化氛围。刻苦学习,理解学习的艰苦,努力培养学习兴趣,在艰苦之中寻找乐趣。学习是一种苦中求乐的过程,如果不能真正走进知识的深处,满足于浅尝辄止,走马观花,不可能领略知识的魅力所在。培养阅读习惯,书籍是人类精髓的载体,汲取人类精华最为常规的路径就是阅读前人留下的著作。通过读书陶冶自己,丰富自己,发现自己,超越自己。努力学习的动机源于积极进取的成就意识,青年人应该富有强烈的成就动机,才能打破自己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懒惰思想和不良行为。把个人成就与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紧密相连,是保持生命活力,实现人生意义的正确选择。

倡导正面价值观。坚持正面价值观可以从两大方面入手,一是对待自我,二是对待他人和社会。对待自我方面有正直、磊落、诚实、自制。正直和磊落指向的是有坚定不移的追求,坚持正确的方向,执著努力,不轻言放弃,不半途而废。诚实的青年人不欺骗,诚实守信,实事求是。当前的中国社会,诚信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德,特别是面对各种利益诱惑时,尊重事实,恪守信誉,是尤为需要弘扬的品行。社会发展多样化,越是诱惑纷扰越是需要高度的自制力和自控感。面对毒品、色情、烟酒等物欲引诱,需要青年人守得住自己,保持洁身自好,敢于并能够拒绝多种多样的不良诱惑。对待他人和社会方面,突出在以下几方面:公平公正,责任感,关怀。公平公正是维持社会运行的基础性准则,是保证社会安全稳定的根基与命脉。青年人要坚持正义,出于公心,在关键性、原则性问题上,以公正之心,公平之行处理问题,维护社会道义,坚守社会良心。之所以坚持公平与公正,源于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主动承担社会义务,尽己所能地履行责任,不推卸,不逃避。从小的方面说,责任感表现在对待家人、对待邻里,从大的方面说,责任感可以扩展到全人类、全世界。青年人要从承担和履行家庭责任入手,为有机会承担更大的责任创造条件。公平公正与责任感需要必要的情感基础,出于对国家的爱,对社会的责任,对家人的情,责任感体现在真实可行的关怀关系。关怀亲人朋友,关怀社区邻里,关怀家国民情,才能使责任感与公平公正看得见,摸得着。

提高青年人的社会能力。一个人的社会能力体现在方方面面,概括起来,以下几点对当代青年人尤为重要和紧迫。首先是计划与自决。做事情有计划,有条理,看似微不足道,实则不可或缺。社会发展很快,为青年人提供的机会很多,青年人的渴望与梦想也很多。但时间毕竟有限,精力毕竟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率,高品质地完成一些工作,需要青年人必须具备计划能力,能在千头万绪中分清主次,能在主次工作中做好计划,能对多种任务统筹协调。计划能力还体现着自决能力,当机立断,敢于抉择,有所取有所舍。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即使需要付出代价,也要勇于承担,不推诿,不逃避。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主动与人连接,尊重人,诚心待人。虚心学习别人,善于从每个人身上发现闪光点,善于与人合作,通过团队力量达成工作目标。对别人保持同感,愿意并能够倾听别人的疾苦,以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对别人的需要与困难具有敏感度,不强人所难,主动帮助别人化解困境。再次是化解冲突的能力。面对冲突与危机时刻,能够保持头脑冷静,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感情用事,学会迂回地应对冲突。即使冲突十分紧迫,也要善于通过非暴力方式解决问题,不要使问题激化,不要导致问题扩大化,以最小的损失和代价妥善处理冲突或危机。

帮助青年人形成积极自我认同。形成自我认同是青年阶段极为关键的任务之一,形不成自我认同,会延迟或误导青年人的长远发展,形成扭曲或是畸形的自我认同,将导致青年人对社会有害。因此,帮助青年人建构并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是开发青年资源的重中之重。首先是较高的自尊感。对自己的尊严很看重,懂得自我尊重和尊重别人,不会为眼前利益或蝇头小利放弃良心和道义。保守别人的秘密,保护别人的隐私,绝不会随便取笑别人,更不会为满足一己私利伤害别人的尊严与人格。其次是坚持明确人生方向。有目的的生活,绝不浪费生命,也不蹉跎岁月,选择实事求是的人生方向,使每一天的生活都有意义。将意义定位在较高的境界与品位,关注个人成功,但不能只关注个人成功,重视物质生活,不能无视精神生活,努力使自己的生命可以为更多的人带来利益。再次是积极的未来规划。对自己的未来始终保持乐观和充满希望,也许生活的道路会出现坎坷或挫折,但不会放弃对理想、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为了保证理想与未来的真实可行,要对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骛远,通过自己严谨、理性的思考,保持自己的发展道路与未来走向积极健康,富有生机。

(作者: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宋明晏

猜你喜欢

青年人环境生活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材料作文“做一个Nice 青年”导写
环境清洁工
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分钟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漫观环境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大师摇头的玄机(外一篇)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