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半年报究竟看什么

2015-05-14孙小林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用电量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孙小林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0%。

这初步表明经济企稳回升。若再仔细梳理这些枯燥的数据就会发现一个积极的现象:尽管经济增长仍然基础不稳固,但是就业形势却出奇地超过预期。

官方发布的数据证明了这一点: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面目标的71.8%。调查失业率在5.1%左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或许我们要从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创业以及城镇化等角度来进行分析,而这些因素的背后则反映的是政府评价经济的指标开始出现调整。经济发展为民众服务的宗旨在这些指标上得到体现。

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来说,上半年第一产业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长6.1%;第三产业增长8.4%。可以看出,第三产业比重越发增加,显示了调结构促转型升级初有成效。而第三产业解决就业人数的能力远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典型的用人大户,这就是为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后,尽管GDP增速不再高企,但就业数据却好于以往的原因。

政府此轮出台了各类支持政策和松绑措施以支持大学生、退伍军人、失业者、海外留学生、体制内人才等7类人群创业。应该说,创新创业让新开设企业处于一个高峰期。显然,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就业。

从城镇化角度来说,李克强总理6月29日在布鲁塞尔出席2015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并致辞称,大规模的人口迁移、集聚和安居,意味着巨量居民消费品的置办和更新,意味着庞大的城镇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由此带动的各类消费、投资需求也会成倍增长,将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目前城镇化速度仍然在高速前进,因此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问题。

上述三个原因是就业持续走好的现实原因,而究其根源则在于政府发展理念和评价指标的改变。这就是所谓的发展指数从1.0升级为2.0版。

发展指数1.0版,侧重将用电量、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作为评估GDP数据的参照指标。1.0版指数主要反映工业情况,2.0版指数则更侧重产业调整和民生方面情况。

比如上半年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下降0.5%,但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1%。因此可以判断出经济正在朝着有利的方向和更加优化的产业结构方向发展。

在3月5日公布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两个更能够反映中国经济转型成果的指数取代了社会用电量指数和货运量指数,这两个指标分别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以及能耗强度。能耗强度反映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度。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也是一个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的指标。

所以2.0版发展指数凸显了一个发展观:既要GDP,更要优质GDP。

但2.0版指数不是全部,该指数只是用于衡量发展经济、优化经济,但是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民众福祉。所以这些指标背后还有更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就业、收入、消费等民生指标。

就业首当其冲。在美国等国家,政府将就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而在国内,这个认知正逐步化为政策实施。

人社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表示,在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背景下,就业保持稳定来之不易。如今,各项经济指标中,“就业”始终是中央政府最关心的经济指标之一。6月1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再次强调,发展经济,最基本的还是保障就业,不断增加百姓的收入。

而收入则是另外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因为收入能否增加是公众最为关心的话题。若经济发展,而收入不增加,是难以让民众享有获得感的。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1元,同比名义增长9.0%。

除了就业和收入,财政公共支出被开始史无前例地关注,因为这涉及到居民的福利保障。目前,在公共支出方面,民生保障的力度也不会减弱,各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已经体现了这一点。而这又关系到民生指标中的另一个重点:消费。只有收入增加了,就业稳定了,公共支出得到保障了,民生消费才能真正起来。

经济指标要真正“好看”,取决于民生指标的向好。而这预示着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

(作者系识局智库研究员)

猜你喜欢

用电量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在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安徽省沿江城市带第二产业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7%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