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衔

2015-05-14吕传彬

杂文选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头衔海归校方

吕传彬

与旧时同学聚首叙旧,许多人已是当地头面人物。盛情难却,不免要出席一些应酬。朋友介绍我时总爱说“这是吕总”。起初我还会无视同学的尴尬,红着脸认真地把那种拔高的介绍“拨乱反正”一番。久之便发现,“×总”或许只是过去“先生”、“小姐”称谓的2.0版,毋须当真。且以同学尊崇的地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那是必须的。从此对这莫须有的头衔尽管有些心虚,我也只好干咳两声,“笑纳”了。

国人的头衔崇拜古已有之,所谓“纡紫喜换头衔旧,衣锦荣归鬓发新”,头衔上不带“长”,说话一点儿都不响。所以早年海归的留学生,简历上赫然印着“美国××银行副总裁”的字样,让人肃然起敬。年纪轻轻就坐上高大上的“副总裁”宝座,那得有多优秀?而且这样的人才居然放弃国外的高薪、香车与美人,毅然海归,那对祖国老母亲要多热爱才行啊!后来大家才弄明白,欧美银行的Vice President,只是基层专业人员的普通职务而已,一个数十人的银行街道营业所里,或许有一半职员是Vice President,与国人理解的“副总裁”相距何止十万八千里。而那些自称“董事”的年轻海归人员,这个Director也非董事会成员,只是部门经理而已。

最近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留学生团体为了谁当主席闹得不可开交,输的一方一状告到学校,迫使校方出重手暂停该团体活动,整改后才得以恢复运作,但校方还是派出监军,以防再节外生枝。其实哥大中国留学生团体的内讧,就是一个头衔之争。谁要是顶着这个“学联主席”的光环回国找工作,或者继续留在美国,与中国打交道时,别人也会敬你三分。

不过,在互联网时代,拿一个唬人的头衔回中国忽悠,恐怕越来越不容易了。曾有一位知名主持人闹过自称“哥大校董”的丑闻,又有一位“打工皇帝”被曝他的美国博士学位原来是买自夏威夷某“野鸡学校”。“摘帽”运动风起云涌,已给那些欺世盗名的人敲响了警钟。尽管如此,仍有一些人心存侥幸,为能忽悠他人而乐此不疲。在美国华人社区,各种社团多如牛毛,“一人会”比比皆是,竟还都敢叫“全美总会”,目的就在那响亮的主席头衔。某位侨社人士,过去一直只以“爱国侨领”的头衔出席各种活动,但毕竟因为没有山头,成不了大事。后来终于鼓足勇气,拉起大旗,成立一个“某省友协”,自任主席。主席一当,不仅该省在美东的大事小情都托付他张罗,而且那些来留学的“二代”在美国的起居,也都请他一手包办了。

头衔其实是一柄双刃剑,可能垫高身价,但也有被人用同等学识、能力来检视的风险。或许在社会风气尚未改变的情况下,滥竽充数的现象仍然难以杜绝,但切记:就算是真的头衔,也无非是虚名而已;真正的本事,永远不是“头衔”所能代替的。

【以上三篇作品选自2015年5月26日、30日、31日《新民晚报》】

插图 / “大圣”分身也乏术 / 李法明

猜你喜欢

头衔海归校方
破除教师头衔功利化倾向需“名”“利”分开
闲聊“头衔”
海归如何看待海归工资仅5000元
加大力度 全面保障学校学生合法权益
新海归
80、90后海归创业新头牌
30万海归将加入就业竞争大军
我的团长我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