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首例换头人传奇

2015-05-14张小彤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15年7期
关键词:儿子母亲手术

张小彤

把一个人的头颅切下,移植到另一个人的身体上?!即使有当今成熟的器官移植技术垫底,恐怕患者也不敢轻易尝试这种只有在科幻片中才能看到的手术。可是,意大利著名神经外科医生塞尔吉奥·卡纳维罗宣布:虽然换头术听上去很惊悚,但是自己已经掌握了全部技术,并且找到了一位志愿者:俄罗斯30岁的天才计算机专家瓦勒里·斯皮里瓦勒里。

据悉,这台手术规格和风险极高,整个手术将长达36个小时,花费约1300万美元,需要大约150名医生和护士协助完成。一旦手术失败,患者将直接面对死亡,并且滋味比死还可怕,凶险程度让人不寒而栗。人们不禁质疑瓦勒里:这个30岁的年轻人为什么愿意接受如此极端的手术呢?

母爱创造的生命奇迹

1985年,瓦勒里出生于莫斯科市郊,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中学老师,随着这个小男孩的出生,家里顿时充满了希望和欢笑。可是,幸福如开放的花朵一样短暂:他的父母和邻居们都惊讶地发现:较其他孩子,瓦勒里的反应总是慢半拍儿,当别的孩子能流利说话时,他咬字仍然很不清楚,并且他还特别容易摔跤,经常无缘无故地一头摔倒在地。父母带着瓦勒里去了医院,于是,他们第一次知道了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缩症。

医生告诉他们: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从今往后,瓦勒里的肌肉将停止生长,骨骼会慢慢扭曲成畸形,直到再也无法行走,瘫痪在床。这种病的患者大多数都撑不到20岁,一般只能活十多年。医生的话让瓦勒里的父母欲哭无泪……

短暂的惊慌过后,不死心的父母奢望自己的儿子会是唯一一个能够出现奇迹的例外,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带着儿子四处寻医问药。可是他们花光了积蓄背上了债务,也没有换来一句乐观的诊断。最后,夫妇两个绝望地回到家里。知道瓦勒里已经没有救治的希望,邻居们纷纷劝他们放弃这个孩子,连瓦勒里的爷爷都劝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可是,瓦勒里的母亲拒绝了,在她看来,把孩子带到这个世上,就有责任给他正常的生活。这位坚强的女性辞掉了工作,决心全力维护好儿子有限的生存时间。于是,一家人的生计问题都落到了丈夫身上。

每次母亲带儿子外出晒太阳,看到别的小朋友开心地跑跳,可是儿子走路都不成形,母亲都会流泪。母亲的尽心照顾也无法阻止瓦勒里的身体一天天僵硬起来,不但肌肉萎缩,手指也弯曲变形。在他5岁时已经不能行走,轮椅成了他终生的伙伴。因为失去一切生活自理能力,每天早上,母亲需要为他穿衣,然后把他抱到轮椅上,洗漱、上厕所、喂饭。夜里睡得再沉,也要不定时地为儿子翻身,否则他的皮肤就会因生褥疮而血肉模糊。

一有空闲,母亲就给儿子不停地按摩身体,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把靠近儿子的病魔驱赶得更远一点。可是即使这样劳累,在瓦勒里7岁时,她竟然又做了一个让众人惊讶的决定:送儿子去上学。

曾有人劝母亲放弃瓦勒里的学业,那样她也轻松些。可是母亲执拗地说:“让儿子读书,从没想过会有结果或回报。”只因她看到儿子趴在窗前,望着外面的小孩背着书包上学而沉默、发呆,她便心如刀割。她相信融入到同龄人中,能给儿子带来更多快乐。

生活因此异常地忙碌起来:每天6点她就要起床给儿子穿衣、做饭,然后背着儿子走30分钟送到学校,交给老师照顾后,她又要赶回家,洗衣、做饭,等放学时赶过去接儿子回家,一天下来忙得连轴转。即使发烧感冒,也必须硬撑着。

瓦勒里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一堂课都不肯落下,母亲就要按时接送,背上背下。就这样咬牙坚持着,瓦勒里在母亲瘦弱的脊背上,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直至2004年考入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无论是什么绝症,精心的照顾和乐观的心态都是最好的特效药。母亲不服输的性格,教会了瓦勒里乐观、自强,他性格开朗,能说能笑,尽管四肢逐渐萎缩,人却越来越自信。在完全没有治疗和服药的情况下,他依然眼睛明亮,面色红润,笑容灿烂,并打破了医生的预言,开心地吹灭了20岁的生日蜡烛。

平等地与高手过招

从进入大学后半年,瓦勒里从臀部以下都失去了知觉,因为不能正常坐立,不得不停止了学业。可是,半年的学习已经让他深深地迷上了计算机编程,看着儿子离开校门时满脸的眷恋和不舍,母亲狠狠心,为瓦勒里买了一台可以放在轮椅上用的笔记本电脑。从此,这台电脑便成了瓦勒里继续自学和唯一与外界接触的渠道。

凭着惊人的毅力,瓦勒里硬是修完了全部大学课程,在编程方面有了很深的功力。2008年,他参加了Google编程挑战赛,想不到竟以残疾的双手战胜了实力最强的美国选手,获得了冠军。瓦勒里因此获得了“俄罗斯IT天才”的称号。仅仅两年后,他又参加了topcoder公开赛,这是世界范围内一年一度的编程大赛,这一年在美国的赌城拉斯维加斯举行,瓦勒里因身体原因获允在家中参赛,想不到他竟一路跌跌撞撞地进入了决赛,最后在马拉松式的24小时赛中体力不支,获得亚军。

到获奖的那一刻,主办方公布了瓦勒里为残障人的资料,顿时引来参赛者的一片惊呼。“我不想靠同情赢分,我享受与高手平等竞争的快乐!”瓦勒里的参赛宣言,也成了当年IT界流传最广的经典。

因为在赛场上的突出表现,瓦勒里成了俄罗斯家喻户晓的名人,当年被评为俄罗斯最励志人物。近百万网民成了他的粉丝,人们鼓励瓦勒里一定要坚定信心,和病魔抗争到底。俄罗斯最大的软件商Yandex还破例聘用瓦勒里效力,让他终于坐在家里就挣上了薪水。瓦勒里的努力,让母亲泪流满面……

瓦勒里在工作之余,还研究出了一些帮母亲做家务的程序。2011年他研究出了刷碗机,可以通过内置的感应器像人一样对盘子逐个洗干净。第二年他又研究出了拖地的机器,只要充满电便会不知疲倦地拖干净几百平方的地板。

更让人们称奇的是,虽然他手无缚鸡之力,居然能够将盗贼抓获。这是在2012年初的时候,独自在家的他突然听到手机上的安全系统响起警报,于是挣扎着打开电脑上的监控视频,发现家中连接网络的12个摄像头拍到2名窃贼正撬开大门,偷偷闯进来进行盗窃。于是,他点击了早就预设好的报警程序,接到电话后警方立刻赶至现场,结果将毫无察觉的窃贼来了个瓮中捉鳖。

用电脑帮助家人解决烦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让瓦勒里非常得意。他以为可以用自己的智慧为家人带来幸福。可是,很快他就发现自己错了:母亲除了白天要照顾自己,晚上为了给自己翻身也不得安宁,休息的时间通常很少。随着年龄增大,身体也招架不住,有时还会头痛难忍,每次听到睡梦中的母亲痛苦呻吟,泪水便热乎乎地糊了瓦勒里一脸。

因为瓦勒里的病越来越重,父母也变得越来越提心吊胆:每次吃饭,一家人都会慢慢吃很久,都希望一直这样厮守下去。父母担忧的眼神终于让瓦勒里意识到:如果不改变自己的现状,父母的幸福便永远不会到来。

抓住唯一的抗争机会

2013年,瓦勒里的身体已经自胸腔往下都失去了知觉,他的双手也只剩下了六根手指还能听从指挥,每时每刻都需要家人的帮助。当年4月的检查中,专家告诉他:如果不出意外,他最多活不出五年。这个判决再次让父母以泪洗面,寝食难安。

死亡不可怕,可是等死的过程却非常可怕,在清醒地感受着生命的流逝和死神一点点降临中,瓦勒里忍受着日夜的煎熬。他的病情也引来了广大粉丝的关注,在鼓励的同时也帮他想办法,有一天粉丝建议:能不能像普通的器官移植手术一样,把他的脑袋移植到一个健康的躯体上呢?

虽然感觉这个想法近乎荒唐,可是瓦勒里仍然在网络上搜索了相关信息。原来,人类对换头术的探索已经由来已久:1970年,美国的怀特博士首次为灵长类动物恒河猴施行了换头术,接受手术的恒河猴存活了8天,不仅存有意识,而且可以吃东西,因此也证实了日后人类头颅移植的完全可行性。

瓦勒里还发现:意大利都灵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塞尔吉奥·卡纳韦罗是目前研究换头术最资深的专家。死亡的逼近让他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于是在第一时间,他就与卡纳韦罗取得了联系。卡纳韦罗告诉他:现有技术已经克服了换头手术的最大技术障碍,只要先在灵长类动物身上进行初步试验,成功后再利用脑死亡的躯体进行头颅移植,这样的把握是非常大的。

就这样,经过近两年的交流,瓦勒里确信卡纳韦罗并不是一个爱幻想的疯子,他主动表示愿意成为卡纳韦罗的第一次试验对象。

可是,想做这次手术也必须征得父母的同意。父母听到他的讲述后马上被吓得半死:捐献者身体需要在性别、血型等方面与瓦勒里相匹配,术前两人将被冷却到12摄氏度左右,让心脏停止跳动,以延长细胞在无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手术进行时,瓦勒里和捐献者同处一个手术室,先剥离开脖子周围的组织,并用管子连接主要血管,然后用锋利的手术刀切断两人的颈部,用聚乙二醇把瓦勒里的头粘接到捐献者身上,让脊髓神经连接起来,然后进行缝合。

在这一温度下,哺乳动物的血液不流动时最多能存活1小时,因此切割头部与缝合的整个过程必须在1小时内完成。一旦连接成功,受赠者的心脏即能再次跳动,数分钟内体温就能恢复正常。手术完成后,瓦勒里会进入四周的昏迷期,然后在抗排斥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辅助下,身体的两部分合二为一,正常运作。整个手术需要100名医生和50名护士组成的专家小组,大约36小时就可以完成,全部花费约1300万美元左右。

几乎不假思索,父母就表示了反对:手术太危险,再说也掏不出高昂的费用。为此,瓦勒里再三劝说:在病死前找到一个健康的新身体是生存下去的唯一机会,相信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足以避开可能的风险。早晚都得面对死亡,为什么不尝试一下?他也鼓动粉丝们也参与到说服工作。因为没有别的选择,最终父母黯然地同意了。

随后的工作进展非常顺利,瓦勒里取得了Yandex等一批大公司的支持,同时,无数粉丝为他捐款,终于凑齐了全部费用。同时,还有志愿者帮他找到了一名脑死亡的捐赠者。这些工作让卡纳韦罗非常满意。今年4月中旬,卡纳韦罗高调对外宣布:这次被命名为“天堂”的换头术将于2017年正式实施。

消息一出,举世震惊,很多人大加赞誉,如果手术获得成功,那将给患有绝症的病人提供最佳的出路。可是,各国的专家学者也纷纷质疑,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的巴特杰尔医生批评手术“比死更难受”,希望人们不要接受。《新科学家》杂志评论:这次手术势必引来极大的道德伦理争议!一时之间,瓦勒里和卡纳韦罗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不过,瓦勒里对汹涌而来的质疑不为所动,他说:“我已经做了决定,而且我不打算改变我的想法。”目前,他已经积极准备迎接这个非同一般的命运挑战!

编辑/张小婧

猜你喜欢

儿子母亲手术
打儿子
手术之后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给母亲的信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中西医干预治疗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围手术期106例
儿子
悲惨世界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