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熬熬

2015-05-14赵志勇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寡妇上场生产队

赵志勇

熬熬耍得一手好钢叉,在河浜村很有名。熬熬在河浜村地皮上生活了半辈子,却不是河浜村人,上岁数的老人都知道他的根儿在邻村。

熬熬从小没了爹,爹在家里是顶梁柱,没了顶梁柱,剩下孤儿寡母日子就分外难过。那还是在生活困难时期,娘俩儿难有隔夜粮,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于是,当娘的狠狠心,就打算把熬熬这孩子送人,好保条小命。经人说和,河浜村一个孤老婆子收养了熬熬。她养了熬熬,却供不起他上学,十几岁上熬熬就跟大人们给生产队开机器,浇地。那时水脉浅,用不着深井泵,“195”机器挂上三角带,使那种四进三出的水泵浇地。这活儿,一个人干不了,得俩人一班,开机器的专管开机器,看水的专管看水。

有生产队时,文娱活动少。村里只有一个拳班, 农闲时节,年轻人都到拳班练拳。熬熬跟七十来岁的猴子爷学舞钢叉。猴子爷是个精壮的瘦干巴老头,在元氏马庄、栾城韩家庄都有他的师傅,有道是名师出高徒,师傅愿教,徒弟肯学,没个练不出来的,三年两载的工夫,猴子爷就把那手里的一杆钢叉使得风生水起,出神入化,钢叉听话的就像是他身上一个零部件。

猴子爷可怜熬熬这个苦命娃,恨不能把一身本事传给他:“熬熬,使劲学吧,往后单凭着这身本事,也能混口饭吃。”

河浜村拳班的功夫很杂。除了舞狮子的,还有耍武术的、滚钢叉的,红透一方。方圆几十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要提前下帖邀请,并以延请到河浜村的“拳班”为荣。一般最先上场的是舞狮子的艺人,他们披上毛茸茸的狮子皮,舞起狮子头,跳、转、腾、扑,配合着锣鼓表演各种动作,忽而走梅花桩、狮子望月,忽而穿档过桥、跳八字,来展现狮子的威猛彪悍。轮到熬熬上场,只见他将钢叉靠在臂膀上,轻轻一抖,那钢叉便乖巧地缠上手臂,先是从左臂滚向右臂,再由右臂滚向左臂,钢叉稳住后,他一切掌一撑臂,那钢叉又顺势滚上他的脊背,犹如灵蛇。钢叉上的两片铁圈随着转动发出“哗啦啦”的声响。随即,钢叉又被抛入半空中,“哗啦啦”的声音便在空中响起,荡人心魄,随即又稳稳地落在熬熬的手臂上,整套动作有板有眼,套路娴熟,喝彩不断。

过大年,拳班还经常被外村请走。河浜村人接到帖子格外重视,全村的精壮小伙集中起来,好中选优,筛选高手。十几个生产队各出一辆马车,挑的是最好的胶皮大车、最好的骡马。十几辆大车拉上刀枪剑戟,排成长长的车队,浩浩荡荡就出了村。土路上烟尘滚滚,你赶我超,人欢马叫,场景十分火爆。熬熬一帮年纪小的根本选不上,只能远远到村口等,车队一到死乞白赖往上挤。请到拳班的村子,就像过大事一样隆重接待,拳班走时,条件好的村送烟酒的,差的有送糖的,也有买糖葫芦的。

拳班每到一个村,瞬间即被村民围得水泄不通,于是,拳班的头面人物忙张罗着打场子。拳师们打场子有几招——两节棍、水流星、七节鞭齐上,哪个不拍棍砸鞭打?躲躲闪闪,纷纷后退。熬熬领着那班玩钢叉的顺势上场开道,七八个钢叉,飞上去能有一丈多高,遮天蔽日,“哗啦啦、哗啦啦”,声震十里,甚是威风。

在拳班混了几年,熬熬就到了娶媳妇的岁数,只可惜空有一身绝活,手里却没落下多少钱。提了几门亲事不是女方不干,就是熬熬相不中,一来二去晃过了婚配,唱起了光棍苦。改革开放之后,光棍时兴到南方去买媳妇。熬熬真金白银买回个媳妇,哪料想是个“放鹰”的,过了两年光景,眼见得榨干了熬熬身上的油水,便鞋底抹油溜了去。

这期间,有好心人又在河浜本村给他提了一个比他大七八岁的寡妇。这寡妇模样俊俏,可惜男人死的早,又拉扯三四个孩子,始终没有改嫁。熬熬就把铺盖搬到寡妇家,两家并成一家搭股过日子。他白天到砖窑上拉碳挣个零花钱,拳班有了生意就跟班耍钢叉,一年下来能有一万多的收入。家中几个孩子也认可他的存在,一生命运多舛的熬熬,花甲之年终于过上了舒心的日子。

村里老少爷们说,熬熬总算是熬出来了。

猜你喜欢

寡妇上场生产队
一头老黄牛的尊严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古代的寡妇
浅析生产队政治夜校对农民的影响
塬上千阳(外一篇)
光影视界
除夕赴年夜饭
幺叔
上场之前
聪明的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