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压波衰减计算模型及最小泄漏率的分析

2015-05-14胡月于正林郑研斌

机械工程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因数入口负压

胡月, 于正林, 郑研斌

(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长春 130022)

0 引言

管道泄漏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1],但我国输油管线中间站大多无流量信号,负压波检测法恰好适用于我国。对于负压波检测法,很多研究者对其检测系统性能的改善[2]更为感兴趣,而忽略了管道可检测性的限制。管道的一些物理特性控制着可检测泄漏率的大小,管道不同,其可检测泄漏率则不同。因此,了解负压波产生的原理和研究衰减的计算模型,可以确定管线自身的泄漏率,使得管道运输有了更好的保障。

1 负压波原理

流体管道会因人为、机械等原因发生泄漏,泄漏处由于流体物质的缺失而引起局部密度的减小,而产生瞬时的压降、流量的变化和速度差,因为连续性,流体的速度是不会立即改变的,泄漏点与其周围的流体会产生压力差,从而泄漏点处被其相邻区的流体填充,使得泄漏区周围的压力和密度减小,这个现象向泄漏区上下游扩散,这在水力学上称为负压波[3]。

2 管道中负压波产生及衰减的计算模型

分析管道内流体的动态过程,同时要建立管流方程[4],即流体的连续方程和运动方程两个偏微分方程:

式中:ρ为流体的密度,kg/m3;k为水力摩阻系数;ν为液体的流速,m/s;p为压力,Pa;α为水平方向与管道的角度;D为管道的内直径,m;l为沿管道的沿轴距离,m;t为时间,s。

将此二方程联立,应用特征线解法[5]求解。并通过有限差分法求解特征方程,管道分成N段,将管道长度标为1、2、...、i-1、i、i+1、...、N。每段管长为 Δl,沿时间轴离散成若干时间段 0、Δt、...、(j-1)Δt、jΔt。在忽略高程变化下,j时刻的节点i沿特征线有限差分方程为:

式中:pi,j表示 j时刻 i节点的压力;νi,j表示 j时刻 i节点的速度。以此类推,再结合泄漏点边界条件:

式中:Δν为泄漏点泄漏前、后速度的变化量,m/s。综上可得

式中:ν1为压力波的波速,m/s。

设m为泄漏率,用来衡量泄漏量大小,其定义为

式中:Δpa为在泄漏点处的压力变化,Pa;ν0为管道泄漏前的流速,m/s。

忽略管线中流体流动对负压波能量损失产生的影响,由于负压波传递过程中一定会产生衰减,若在其泄漏点距离入口长度为x处发生泄漏,压力变化由安装在管道入口和出口处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多次实验观察其数据发现流体沿着管线运动时,在泄漏点附近产生的负压波的幅值的衰减类似于指数衰减,即在管道入口及其出口处负压波压力的表达式为:

式中:Δpα为泄漏点处的压力波的值,Pa;pi、po为在管道进口及其出口的负压波压力值,Pa;β为负压波的衰减因数;l为管道轴向长度。

所以,根据式(9)~(11)可以求得管线中负压波传递到两端的衰减数学模型

负压波衰减的验证:大庆油田松原段某段管线长48.525 km,其内径为340.5 mm,油品密度为 846 kg/m3,B处发生泄漏距首段20.2 km,得到首末两端负压波衰减的实际值与计算值的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负压波衰减的实际值与计算值比较

3 负压波可检测的最小泄漏率

要对泄漏率进行检测,就要得到在管线入口出口处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变化,即要求得入口出口处有效压力变化的最小检测值[7]:

式中:h0、hi为入口出口最小有效压力变化;λ0、λi为入口出口传感器灵敏度系数;δ0、δi为入口出口处传感器的测量误差;σ0、σi为入口出口噪声的标准差;Hi,max、Hi,min(i=0,1)分别表示压力传感器的上限和下限;ε0、ε1表示仪器的精度。

将式(12)、式(13)代入上式中有:

将式(9)、式(14)、式(15)代入式(18)、式(19)可得最小可检测的泄漏率为:

式中,泄漏率m主要受到负压波衰减因数β和泄漏点距离入口的距离x影响:

1)衰减因数β与最小泄漏率m的仿真分析。当衰减因数在0~0.5之间变化时,令管长l=50 km,x=20 km,则衰减因数β与最小泄漏率的关系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到,随着衰减系数的逐渐增加,最小检测率随之增加。对于固定的泄漏点,当衰减因子β≤0.05时,几乎检测不到泄漏率。图中衰减因子在0.15≤β≤0.3时泄漏率增大,且幅值也随之增大,所以,这时较容易通过负压波法检测出来泄漏,因为此时的泄漏率幅值增大较快。

2)泄漏点距入口距离x与最小泄漏率的仿真分析。泄漏点距入口距离x也影响最小泄漏率,若假设β=0.2,l=50 km,泄漏点距入口的距离x与最小泄漏率的关系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最小泄漏率随距入口距离x的增大而减小到一个最小点后,再随x的增大而增大。若泄漏发生在管道中段时,负压波可检测的泄漏率最小,而距离出入口越近,其可检测的泄漏率越大。

图1 衰减因数β与最小泄漏率的关系

图2 泄漏点距入口的距离x与最小泄漏率的关系

4 结论

1)了解负压波的原理,建立负压波衰减计算模型。通过模型,得到其衰减与管道长度、管道工况、流体速度、油品密度等因素有关。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准确地估计出负压力波的衰减情况。

2)通过衰减计算模型,进一步对管线最小可检测泄漏率进行分析计算,发现泄漏率与衰减因数和泄漏处距入口的距离等因素有关,通过对相关指标的估计,为管道设计提供参考,确保管线的泄漏监测要求。

[1] 唐恂,张琳,苏欣,等.长输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发展现状[J].油气储运,2007,26(7):11-14,29.

[2] 崔谦,靳世久,王力坤,等.基于序贯检验的管道泄漏检测方法[J].石油学报,2005,26(4):123-126.

[3] 姚光镇.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989.

[4] FINNEMORE E J,FRANZINI J B.Fluid mechanics with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M].10th ed.New York:McGraw-Hill,2003:1013-1018.

[5] 夏海波,张来斌,王朝晖,等.小波分析在管道泄漏信号识别中的作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3,27(2):78-80.

[6] 孙良,王建林,赵利强.负压波法在液体管道上的可检测泄漏率分析[J].石油学报,2010,31(4):655-656.

[7] 葛会平.长输管线负压波法最小可检测泄漏的研究与应用[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因数入口负压
因数是11的巧算
基于新一代称重设备的入口治超劝返系统分析
“积”和“因数”的关系
积的变化规律
秘密入口
作品三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