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中国造

2015-05-13王煜全

商界 2015年5期
关键词:航天飞机生产能力短板

王煜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一步步成长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世界工厂。然而,近些年的互联网大潮中,从上到下都在鼓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引以为傲的制造业能力反而被人们冷落了。我觉得我们现在过度强调“创新”这件事了,其实创新的核心还是提振经济。

当我们片面提倡创新的时候,其实是没有优势的,因为我们的创新能力短时间内超不过美国,甚至连以色列都未必超得过。所以,我们要在全球创新产业链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在制造业方面无人能及的优势,实现对创新产业链的控制。以己之长,补他国之短,才能进一步发挥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

全球创新下的中国制造王牌

如何实现对全球创新产业链的控制?先要看现在全球创业公司体的瓶颈在哪里,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切入。

据我在美国的观察,制造类创业公司从研发到产品形成,非常缓慢。一旦产品形成,上市以后就会迎来快速增长,估值、市场扩展速度都跟着上去了。而这类创业公司在拐点处面临的瓶颈即是,就算技术再好,但是做出1个产品离做出100万个产品,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时就面临着一个“鸡和蛋”的悖论:你要想从1做到100万,需要很大的生产能力,但是生产能力需要巨大的投资。如果没有生产能力,就又无法吸引足够的投资。并且,在美国的创新产业链里,资本向来强势,创新再好,如果没有人投资设厂,就会死掉。资本强势意味着创新者必须把大部分利益割让给资本,因此,美国很多优秀的制造型创新企业,创始人股权被严重稀释。

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一个“全球创新”背景之下的机遇:淘金不如渡船。

我们需要思考的不是追求和美国一样有创新力,而是中国能不能在创新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形成控制。虽然我们的创新能力并不强,但我们手中制造这张牌很厉害,可以对创新产业链提供支持,反过来也就是控制力。

中国是全球唯一的开放的大规模制造基地。日、韩、欧洲都有大规模制造能力,但是不开放,小米为什么诞生在中国?因为在美国,你找不到一个开放的第三方公司帮你生产100万台手机。所以,开放制造和大规模同时兼具的,只有中国。

如果全世界创新产品的量产都在中国完成,我们就掌握了话语权。以前我们的量产是 OEM甚至是代工,来料加工。今天,我们可以在美国先投资,再带回中国来,帮美国的企业解决了腾飞的瓶颈问题。同时,我们也成为了他们的合作伙伴,可以参与利润分成。

前一段时间,我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个文件,总理亲自批的,说是支持国外中小科技企业和中国制造业直接对接。中国的制造能力是现成的,只需要改一下生产线,形成生产能力的成本就大大降低了。中国可能是解决全球创新爆炸之后面临的生产瓶颈的唯一的解。如果我们能把这个解提供给全世界,就意味着未来的创新里面,中国将取得很大的影响力。

小而精:未来公司的趋势

改革开放前30年招商引资的核心是什么?用邓小平的话叫“技术换市场”。但实际上我们是用市场换技术,而且我们没换来技术,换来的是生产能力。当时这套模式是可行的,因为在1980年代之前,先进技术都掌握在大公司手中,换来的先进制造中就包含了很多技术。

80年代之后,通过这30多年的变迁,我们发现,前沿的科技绝大多数不在大公司手里了,而是分散到了小公司手里。现在大公司没有新的技术给你了,它要依靠并购。因此,现在我们合作的对象要换了,换成掌握技术的小公司。

这其实就是美国80年代以后形成的开放式创新(我把它称为“积木式创新”)。这个潮流对大企业形成了颠覆式的影响。比如,无线充电技术,过去想都不用想肯定在 GE的手里。现在,世界最先进的无线充电公司叫WiTricity,做了7年也不过70多个员工。

这件事的本质是创新的难度越来越高,因为技术越来越复杂,形成一个产品需要的系统结构越来越复杂。但同时,我们又希望创新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进来。创新的高难度和低门槛之间的差距是核心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就会有巨大的能量释放出来。

怎么释放?就是把公司内部的功能全部“公司化”,这些公司再像积木一样组合起来。

我们投资了一个做航天飞机的公司,几十个人的小团队在加利福尼亚沙漠里做出了一架航天飞机,这在以前必须是成千上万人在大公司内部集体合作。但是,“看不见的手”在企业内是失效的。于是,大企业内部的独立功能现在纷纷拆解成了小企业。小企业只需要有一个很强的部分,其他的几十家公司都可以“拼积木”一样围绕它形成一个大的系统。这家公司在火箭推进发动机方面技术领先,在这个基础之上把其他公司整合起来,就做出了一架航天飞机。其实,它动用的人力、物力不亚于一家大公司。但是,这个过程中存在竞争,优胜劣汰。这样的效率就要高于大公司,而且“看不见的手”是有效的。

当航天飞机都能这样造的时候,就意味着替代Cisco的企业就不远了。假如一家公司在路由器技术上大大超越了Cisco,其他东西一样也可以整合。今天,航天飞机还是个案,很多领域,大公司还是依靠着系统复杂性,完备的解决方案来战胜小公司。但这件事10年、20年以后可能就不成立了,未来我们可以会看到:大公司的市场会急剧萎缩。未来,你甚至能够看到一个小公司可以做核电站。

中国角色:补上那块短板

美国的创业者绝大多数岁数都在三四十岁以上,为什么呢?因为人家凭什么把专利交给你?就是因为你的cridit、track record。你首先要够强,然后找到一个合适的专利,“双长制”就形成了,核心积木就拼出来了。其他在此基础上拼插,就能迅速形成这样一个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短板都会被“关注”,被大量涌入的资本想进办法去提升。现在,最大的短板就是制造。国外的整个创新模块,就差制造这一块板了。

怎么样补上这块短板,就是中国要做的事情。

美国为什么能够形成即插即用的“模块式创新”,而中国不行?因为中国的企业都不是标准件,需要团队多年磨合。一旦CEO下台,就意味着公司基本上散架,新领导上台意味着新一轮的“磨合”开始,员工大换血,和做一个新公司没区别。美国社会的职业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了。

这意味着美国企业的界面是标准的。虽然他们没有量产能力,但你看他们为量产做的准备,你会惊叹。每一个材料是怎么保存的,所有的说明书是什么样的,全部标准化,这意味着我们能够快速学会怎么帮对方制造。这是中国制造业亟需提升的地方,变成可以迅速拼插的标准件。

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因为3D 打印已经不远了。美国一家公司已经开发出多种材料的实时3D打印,人家正在淘汰我们的制造能力。另外一个威胁就是工业机器人。在这些技术没起来之前,如果我们已经形成了核心控制链,就能够长期生存下去。在3D打印和工业机器人快速普及之前,我们只剩下十几年的时间窗口。

猜你喜欢

航天飞机生产能力短板
第一架飞上太空的航天飞机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提高母猪生产能力的措施
航天飞机和马屁股
执行“强制休假”还需“补齐三个短板”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
我国PVC糊树脂生产厂家概况
2015年我国聚丁二烯橡胶主要生产厂家概况
别了,航天飞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