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原则·思维方式·研究方法

2015-05-13黄南珊

西部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

摘要 :《生动而复杂的“具体”》一书,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沉潜思考中,不仅在研究内容方面深入探讨了一些重要问题,而且在“如何研究”方面重点关注三个重要问题,即要求注重坚持正确研究原则,注重推进思维方式更新,注重运用科学研究方法,以利于进一步推动学科研究的拓展和深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原则;思维方式;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今国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为时代重大课题和重要学科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多维而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金德万研究员新著《生动而复杂的“具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问题和思考》,[1]在“如何研究”方面以其独到性和启示性而引人关注,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重在现实“具体”:学科研究的基本原则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主要分为“什么是”、“如何实现”、“如何衡量”这三大方面,三者内在关联而整合一体,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和深入探讨。而“如何研究”“中国化”,学术界则关注不够涉及较少。其实“如何研究”涉及学科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原则和方法论问题,关系到学科建设成效,不可忽视和遮蔽。该著不仅关注和探究这一学科的重要问题,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实基础,与理论创新,与发展规律,与民族传统文化等,而且比较关注和思考“如何研究”的问题,包括研究原则、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等。该著书名标举“具体”话语,揭明书中有关重要问题的探索乃至这一学科研究,都要立足于和落脚于“具体”,“重在具体”成为学科研究的基本原则。强调只有坚持具体化这一研究基点和致思路向,才能有助于深入推进学科发展。

著者指出,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性认识,是具体性与普遍性的统一,不仅从具体实践中来,而且回到具体实践中去,具体性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内在基本规定。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强调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具体实际;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这是强调从具体实际中总结规律解决问题。因而马克思主义本身突现出“重在具体”的思想原则和运思方法,“重在具体”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观点和必然性要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一切现实实践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也是具体的,都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和规律,在实践具体化的基础上实现理论的具体化。该书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进程是具体的,具体是生动而复杂、丰富而多样的统一,包括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新矛盾、新关系和新趋势等,需要运用科学理论加以解答和解决,这也就要求落实到具体实际,“重在具体”观点和具体分析方法成为学科研究的内在要求。

该书不仅强调注重和确立而且贯穿和运用了这一观点和方法。著者指出,马克思在解答“历史之谜”时,已提供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具体化的思想方法。 “当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时候,真理本身的意义衍变及其指导实践的作用程度也呈现出生动而复杂的具体”。[1]7这就强调用“具体”的视域和方法来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历史经验、基本规律和理论成果。重在具体观点和具体分析方法,具有科学方法意义,成为这一学科研究的基本遵循和必然要求,著者对此相关论述表现出理论思维的开拓性和创建性,也彰显出开示学术研治门径的意义。

二、思维方式更新:学科研究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发展的实质就体现在概念化、理论化在科学的思维方式中”,[1]163其科学理论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和结果包含有实践性变革和理论性开新,这种变革致新有赖于思维方式的更新。因而“从思维方式上切入,也是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理路径、科学方法的体现。”[1]161该书提出这一学科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并强调“要实现思维方式更新”。[1]159思维方式的更新是深层次的变革,就这一学科研究领域而言,主要表现为三个新要求。一是确立系统集成思维。要求从现代系统论角度来观照和把握研究对象,着重于其自组织系统的整体性建构及其内在关联性,强调系统内部要素与关系、维度与层次、结构与功能的系统协调和整合一体,突显其综合性、整体性、动态性和关联性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作为一个开放性包容性系统,具有建构的整体性和体系的完整性,内含特定的概念范畴体系、逻辑体系和理论话语体系,需要用系统集成思维和综合把握方法加以研究,才能把握学科建设的科学内涵和体系建构,充分发挥学科的整合性和对话功能。这一学科是一个有机整体,表现为多向性互动和逻辑性关联,进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因而必须注意把握学科研究的内在整体性、联动性和协调性,进行一体化把握、辩证性分析和深度阐释。

二是确立视界融合思维。要求以包容心态、交互眼光和兼容观念来进行学术思考,注重强化学术视域的开放性、前瞻性和融通性。必须在学科、系统、界面、场域之间进一步开阔视野而宏观高瞻,思接千载而视通万里,融会贯通而触类旁通。这种视界融合致力于整体通观和互联互应,讲求多向互动和深度沟通,强调时空视域拓展,文化语境关涉,内外关系牵连。强化共鸣思维,彰显同步共振意向。强化参照系思维,着意于提供外部多维参照。从共时性出发,扩大视界的兼容性和覆盖面,扩大联想的激发性和内在张力。著者指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其所显现的两种异质思维方式需要通过视界融合而保持张力空间,通过互鉴会通而互化同新,“在民族文化创新过程中整合思想文化资源,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改变传统思维方式”。[1]163三是确立跨越会通思维。注重思维指向的超越性、交集性和渗透性,保持跨学科、跨文化、跨局域、跨时空的特点和功能,特别是必须超越以往那种分门别类、画地为牢、各守门户的传统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跨越学科界限,超越文化差异,拓展交叉界面,沟通研究领域。强化同构思维,尊重异质同构、逻辑同构、类比同构。强化越圈思维,即跳出圈外看圈内,超越主体自身认知局限性。当今科学的发展趋势是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且科研的环境和手段日益信息化,因而必须打破学科藩篱,破除学术隔阂,强化超越思维,满足创建新的完整理论体系的要求和需要。著者对于思维方式更新比较重视而别有会心,并要求把上述三种新的思维与实践思维、辩证思维相结合,以利于提升学术含量和学术价值。

三、科学研究方法:学科研究的必然选择

从方法论意义上说,研究方法是推进学科健全发展的中介环节,科学方法论既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这一学科研究的有力工具。必须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思想的指导意义,正确掌握和自觉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该著比较重视研究方法的优选和运用,并着重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因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而内在地要求重视和运用三个基本研究方法。一是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一方面要求用历史的眼光和态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将其历史进程、历史经验、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价,重视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又要求从逻辑思维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综合,演绎和归纳。逻辑思维必须符合历史实际,并对历史的本质加以深刻反映。透过历史眼光和逻辑思维的结合,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演变脉络和逻辑线索、逻辑关系,使其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著者强调指出,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实质上是理论逻辑的复杂性与具体历史的丰富性的有机统一。

二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具体和抽象在主体认识和理论思维过程中互相联系、渗透和转化,具体认识需要进入到抽象认识,抽象认识又需要上升到具体,以获得高级的理性的具体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和由抽象到具体两个往复交互的完整过程可概括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理论思维过程。这一重要思维方法,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详尽地占有生动丰富的实际材料,客观地分析对象之间的各种内在联系并把握整体性,进而抓住事物的本质。著者在此书中多次阐明并自觉运用这一重要方法,并强调指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成必须运用这种基本方法,这一方法突出了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贡献。

三是比较分析方法。这一方法主要是根据可比性原则把彼此有着某种联系的对象事物加以对比和对照,以探究研究对象的关联性、相似性、趋同性和趋异性,以便不断深化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和特征。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可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如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苏俄化”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反思苏俄模式确立中国道路,探寻“中国化”的特殊规律与民族化的普遍规律的关系。再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与同为二级学科的其他学科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其内在关联性和各自理论特色。该著也重视和运用这一研究方法,并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必然涉及中国文化这个根本性问题,并对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先进文化与中国本土民族文化加以比较分析,深刻阐明了两者所呈现的异质性和互补性及其价值契合点。著者要求把上述三种基本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结合起来,把问题导向和方法选用结合起来。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思想为指导,综合地运用多样化研究方法,以利于推进学科研究的深入和认识的深化。著者有关研究方法的论述和运用,突现出学科研究方法论的引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由其性质和特点所决定,需要重视“如何研究”的问题,金著《生动而复杂的“具体”》,基于此而涉及学科研究的基本原则、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不仅显示出正确的理论思维导向,而且指引了科学的治学路径。对于“如何研究”的基本的原则和方法知易行难,而真正贯穿和运用于学科研究之中实在不容易。反思这一学科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都与“如何研究”密切关联,因而亟需重视和运用科学的研究原则、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用以助力提高学术质量和学科研究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金德万.生动而复杂的“具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问题和思考[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2.

作者简介:黄南珊(1948-),男,湖北鄂州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学理论、文艺美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责任编辑:杨立民)

猜你喜欢

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浅谈科协组织如何在区域发展战略中发挥其作用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
法学研究及其思维方式的思想变革分析
法学研究及其思维方式的思想变革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天趣自然 质朴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