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纪实摄影大师沃克·埃文斯作品鉴赏

2015-05-13北寒

旅游世界 2015年5期
关键词:埃文斯摄影家摄影

北寒

沃克·埃文斯于1903年11月3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市。埃文斯出生后不久就搬到俄亥俄州,接着又搬到了伊利诺州的芝加哥郊区。因为父母的分居,最后埃文斯跟着母亲定居在了纽约。在纽约,他进入贵族学校Andover学习,这所承袭欧洲教条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学校,给予了他良好的艺术感知基础,并影响着他对美国中心地区的观点。

从Andover毕业之后,埃文斯考入了威廉斯学院,然而他仅在此读了一年便提出休学。尽管他的行为,遭到了母亲的反对,但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做法,随后他离开纽约来到巴黎,开始了对文学的梦想追逐。来到巴黎后,他曾在几所学校做旁听,为得是亲身体验二十年代的法国文学艺术氛围。然而,遗憾的是他并没有接触到巴黎知名的文学家和画家,但他却受到巴黎风气的影响。自我要求甚高的埃文斯,在自知与自负的标准下,果断地放弃了文学而决定选择绘画。不久,基于相同的理由他也放弃了绘画。结束了巴黎一年的生活后,埃文斯回到美国。

1928年,他开始接触摄影。他发现摄影是一种工具,可以把他的发现和所受的挫折,通过影像的形式表现出来。自此,他深深地爱上了摄影,摄影成了他对传统思维和乐观主义的一种反抗,一种对权力体系的攻击。他为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并重定他的审美,他甚至将文学、抒情、讽刺、精辟的描述和叙事结构运用到自己的摄影作品中。

冷静客观的纪录,有着叙事诗一般的美感

1935年,正当美国处在大萧条的最低谷时,埃文斯接受了RA(移民局)和FSA(农业安全管理局)的委托,去记录和搜集美国南部的一些农业州的情况。当时,美国南部还比较落后,居民的生活十分困难。这些都被埃文斯用镜头丝毫不加掩饰地一一记录下来。这些作品是一种平淡而又真实的纪录,却又有着叙事诗一般的美感。他在路边建筑的照片,如农村教会 、汽修厂、水果摊、小镇理发师和墓地,揭示了被人们忽视的角落,以简单和直接的方式,影响了后来的美国纪实摄影。从此埃文斯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1936年夏天,他和作家James Agee接受《财富》杂志的任务,去阿拉巴马州记录三户雇农的生活。遗憾的是这个选题最后没有被《财富》杂志录用。1941年,埃文斯把这些文章和照片通过《Let Us Now Praise Famous Men》一书刊发出来后,便在美国引起了不小轰动。这本书也因此成为美国新闻报道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埃文斯不仅是个摄影家,还是一位很不错的写手。1965年,他辞去了杂志社的工作,受聘为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的摄影专业教授,一直工作到1975年而去世。

“沃克·埃文斯的摄影视觉代表美国摄影史过往以及当下最好的部分。他的视觉,是反绘画的,或者是反艺术摄影的。埃文斯这样的摄影师,绝对不可能是装饰艺术家。这样的摄影作品,也不适宜挂在任何一面墙上装点门面:没有人会为未经粉饰、直观现实、揭示问题的事实买单。”美国著名作家及艺术评论家林肯·柯尔斯坦在看到埃文斯的摄影作品后,如此直观地写下评价。

“罪恶偷拍”,地铁里的纽约面孔

自1928年开始,埃文斯已经频繁地以摄影为手段来表示他对都市的理解、观察与感受了。通过多年的摄影实践,埃文斯已经渐渐形成了自己对摄影美学的主张。他在探索一种“无个性特征却又是记录”的摄影方式,在他看来这应该更符合摄影本质的表现。

经过深思熟虑后,埃文斯实施了一件让他多年来,都感到“自责”的计划。他用一台隐蔽的小型照相机在纽约的地铁中拍摄乘客的肖像。为了掩饰这种行为,埃文斯不用闪光灯,仅靠地铁中的微弱光线进行盲拍。他将相机的机身涂黑,并使用1/50秒的快门速度拍摄,不惜因车辆晃动造成的照片对焦模糊和虚化。在拍摄时,他把相机隐藏在风衣中,仅让镜头从钮扣间的衣缝中探出一点。为了确保拍摄的成功,他还特地先进行了多次试拍。

对于埃文斯来说,这是一种与华丽的室内艺术摄影完全相反的东西,它剥离了被摄者的虚伪和假面,以最真实的状态示人。在埃文斯看来,在地铁中来去的人们在这里暂时“完全放下了警戒心,去掉了面具,甚至比在自己的卧室里还安详(那儿还有镜子的存在)”。这是一种可以颠覆传统肖像摄影美学观念的尝试。所以,林肯·柯尔斯坦在评价这些摄影作品时说道“对埃文斯来说,根本无需运用摄影技巧来使被摄对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为被摄对象本身已具备了强烈的戏剧性。”然而,在地铁中偷拍是一种违法行为。尽管他对将此计划心存愧疚和自责,但是他和助手还是在1938年下半年实施了这项计划。

“地铁肖像是由一台隐蔽的照相机所摄,而这台相机是在一个忏悔的间谍、一个深怀歉意的观淫者手中。”他在回顾《地铁系列》专辑时这样毫不留情地谴责自己。在拍摄结束后,他并没有将这些作品立即公之于众,他不想因他的“冒失”行为而给别人带来伤害。后来,经过长时间拖延和反复的内心冲突后,在认为这些“侵犯”不再直接和“粗暴”后,才将它们结集出版。埃文斯的道德立场与良心挣扎,让我们看出一个摄影师在职业和道德之间的平衡与抉择。或许,正是他这份道德敏感,才使他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大摄影家。

脑海闪过的灵光,作品平淡却不无聊

在拍摄器材选择上,埃文斯除了常用小相机外,他还十分喜欢使用8×10的大画幅相机。他的照片都十分有特点通常都是从人眼高度平视,然后横平竖直的,很少有畸变。1971年,他在与出版人Leslie Kats对谈时说:“比起刻意的构图,我更喜欢自然而然的方式,有时我会故意忽略构图,好让照片显得不那么‘匠气。”

他的一些街景或是建筑的照片似乎在刻意地避免“故事性”,很少有人物,即便是有人物也往往处在画面中配角的位置。他的这类照片中,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含有很多诸如广告牌、招牌、路牌之类等有文字的景物。这些文字构成了他作品中的有机部分,也直观地交代了当时的社会现状,此举为研究当地历史或人文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此外,埃文斯还是一个很不喜欢暗房工作的摄影家,这直接造成了他的照片曝光普遍偏灰,对比度不大的情形。这一点或许与他所要表现的氛围有关系。

“我觉得摄影的本质并不涉及太多技巧,相反,那是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灵光,相机只是用以实现这个想法的工具罢了。摄影的奥秘在于,相机是拍摄者个性和思想的体现。”埃文斯说出了自己在摄影上的想法。

埃文斯的照片初看上去,让人感到惊人的平淡。平淡到让人觉得:他拍这些干嘛?你甚至在他的作品里看不到过去在新闻摄影或艺术摄影里常见到的视觉冲击力。但是,如果你将这些作品还原到当时社会下,你就会发现它们是多么的到位。这是一种平淡而不无聊的风格,它们十分清晰的还原着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本意。诸如,他为RA和FSA拍摄的美国南部作品,简直就是他对大萧条时期的最准确理解:平淡而灰色。为此,评论家苏珊·桑塔格评论沃克埃文斯时说,他如果不是最好的美国摄影家,也一定是美国最伟大、最具洞察力的一位摄影师。

猜你喜欢

埃文斯摄影家摄影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谷歌的另类招聘
克里斯·埃文斯 论队长的独一无二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