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制课外阅读课的实践与探索

2015-05-12杨海悦陈思海彭文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图书馆大学生

杨海悦 陈思海 彭文

摘要:根据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学分制课外阅读课的实践,对阅读课的读者数据进行了分析,在肯定实施成效的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阅读;阅读学分制;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3-0187-02

引言

2001年,韩国江原大学开始对新入校的本科生实行毕业资格认证之读书认证制度,将毕业资格认证从外语认证、计算机认证两个领域扩展为外语认证、计算机认证、读书认证三个领域。受其启发,国内学者提出了“阅读学分制”的概念,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近年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温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武昌分校)、扬州大学、襄樊学院等国内高校进行了阅读学分制工作的实践探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于2014年9月在学院所有专业的一年级新生中实行阅读学分制,开设学分制课外阅读课程。

1 学分制课外阅读课的实施

该课程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实施,由图书馆负责制定《大学生阅读课程指南》并具体负责指导和考核工作。课程指南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方案实施、考核标准、师资等内容。

1.1阅读学分

阅读课程学时32学时,阅读学分设置为2学分(从一些院校的实践情况来看,阅读学分一般在2-5学分之间)。阅读学分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学生必须取得方准予毕业。

1.2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

在图书馆制定的《大学生阅读课程指南》中,明确规定了课程内容和考核标准,具体内容为:(1)入馆学习32学时(每学时按45分钟计,共24小时)计32分,每少1学时扣1分;(2)阅读著作(纸质或数字)2本计10分,每少1本扣5分;(3)阅读文章(纸质或数字)10篇计3分,每少1篇扣0.3分;(4)撰写图书阅读记录计35分,①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内容(10分),根据完成质量扣0-10分,②记录著作每节观点或精彩语句(15分),根据完成质量扣0-15分,③对不理解的观点提出疑问,20条以上(10分),每少1条扣0.5分;(5)缩编论文计10分,按1:(5-10)比例缩编文章,共5千字以上,质量差扣分0-5分,字数不足扣0-5分;(6)撰写心得体会或论文,写出阅读图书、文章后的体会,或根据自己阅读、学习的图书、文章写一篇论文,2千字以上,计10分,根据完成情况扣分0-10分。

1.3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在图书馆工作人员中选定。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是:(1)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熟悉图书馆岗位职责,具有良好职业道德;(2)熟悉“中图分类法”,具有较强的文献检索能力;(3)熟悉心得体会、科技论文等写作方法;(4)原则上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指导教师的职责是:(1)指导并签字确认学生选择图书类别及相应文献;(2)指导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或论文;(3)考核并评定学习成绩。

1.4方案实施

指导教师先对学生介绍中国图书分类法的简表,让学生熟悉各学科在中图法中的分类位置,然后再告知学生图书馆各类馆藏资源的检索方法。学生根据自己需要确定阅读、学习方向。阅读、学习方向及所读图书、文章,由指导教师签字确认。学生按要求填写阅读记录(阅读图书的书名、期刊的期刊名、文献的分类号、著者号、出版社、作者、ISBN号、出版时间、关键词、摘要等信息),撰写阅读心得体会或论文(书写在统一印制的专用记录本上);阅读任务完成后将阅读记录本交指导教师评分。

2 阅读课的效果分析

我们对阅读课开展前(4、5、6月)后(9、10、11月)三个月本馆门禁系统、金盘图书管理系统和网站的读者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开展课外阅读课三个月以来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结果为:(1)学生到馆人次增长了55.43%,学生在馆时间(小时)增长了302.7%,人均在馆时间(小时/人)增长了161.3%。说明阅读课引起了学生的高度重视,学生花在图书馆的时间显著增加了,阅读课的开设对学生的阅读干预效果明显。(2)图书馆纸质图书的外借人次增长了127.6%,说明进行“深阅读”的学生有所增加。(3)网站访问量增长幅度相对较小,为25.8%,说明本馆的网络平台利用率还有待提高。

3 对课外阅读课的改进建议

3.1引入激励机制

在具有强制性的阅读学分制中引入激励机制(如高分学生可以享受延长图书借阅时间、获得优秀读者称号、获得相应礼品、丢失图书赦免权等)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图书馆管理,让学生和图书馆建立起稳定和长期的联系。比如以往图书馆的师生荐书活动难以有效开展就是因为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现在开展的学分制如果能把荐书数量和质量纳入考核标准,就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3.2拓展信息素养课程的内容

本课程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教学课程学习的同时,以自学方式完成学习的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不管是现在设立的课外阅读课还是先前已有的文献检索课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由于目前文献检索课是选修课不是必修课,所以信息素养培养的课程模块是缺失的,从讲授文献检索课的老师提供的数据来看,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为6%,该课程开课率为80%。课程模块的缺失导致培养层次上的不完整。培养层次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信息获取能力,第二是信息分析筛选能力,第三是信息利用能力。就目前本馆开展的课外阅读课而言,它也不能涵盖培养层次的所有层面。要想扎实推进这项工作,必须完善其课程模块。建议以课外阅读课为先导,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中添加计算机文献检索与写作任务,建立与语言运用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内在联系,发展一套科学、系统、切实、有效的信息素质培养模式。参考兄弟院校的实践经验,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可以发展以下四个课程模块,文献检索基础课、专业信息检索课、课外阅读课、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信息检索实践课。

3.3完善网络平台

图书馆数字网络平台有待完善,建议逐步构建具有统计读者阅读数字资源、收看多媒体视频量、读者新书书目勾选、读者荐书、书评发表、意见反馈等新功能的数字网络平台,也可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增加阅读管理模块,可以按照阅读管理的需求进行二次开发,对学生阅读行为进行自动管理,减少人工干预,保证评分的公正性和快捷性。

3.4完善课程考核标准体系

从阅读课的效果分析可以看出,考核标准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目前的课程考核指标体系可以增加项目。增加的项目要使学生的选择更加多样和丰富,还可以使学生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图书馆的工作和开展的活动中来。

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以后可以增加以下几个考核指标,(1)读者荐书数量(被采纳);(2)撰写书评(被发表);(3)参加图书馆的读书会;(4)选修信息素养课程模块;(5)撰写文献需求报告及合理化建议;(6)参加图书馆举办的读者讲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除了要给这些指标配分以量化考核结果,还要不断完善图书馆自身的功能。

结束语

学分制课外阅读课的开展对学生的课外活动干预效果明显。考核指标体系对学生的阅读行为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手段和激励机制是开展好学分制课外阅读课的可靠保障。

(责任编辑:陈树)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图书馆大学生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图书馆
大学生之歌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