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尼斯的面具

2015-05-11沈安娜

新青年 2015年3期
关键词:马可狂欢节华丽

沈安娜

当中国人还沉浸在春节喜庆氛围中而没有消退之时,远在欧洲意大利亚得利亚海中的威尼斯已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威尼斯狂欢节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狂欢节之一。欧洲的狂欢节据说都起源于古代的神农节。每年的冬去春来之际,人们自动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欢庆新的一年的农事活动开始。

威尼斯狂欢节

威尼斯狂欢节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面具,其次是它的华丽服饰。这一传统可追溯到1700年前。权贵和穷人可以通过面具融合在一起。在面具的后面,社会差异暂时被消除。富人变成了穷人,而穷人成了富人。他们互相尊敬地打着招呼。在面具后面,年龄差异被消除,老人变年轻了,年轻人一下子老成持重起来。年轻人和小人物借助面具代表的权威把自己装扮成大人物。而老人极力将自己装扮得很年轻,甚至越无知越愚蠢越好,男人可以变成女人,女人也可以变成男人。平时,威尼斯总是游人如织。威尼斯人好像已经习惯了这么多的游客在他们的城市里闲逛。他们的街道狭窄得似乎不能容纳得下这么多人。但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还是源源不断地来到这里。毫无疑问,狂欢节期间游人会成倍地增长,这次我也不例外,就是为了一睹威尼斯面具狂欢节而来的。

一入威尼斯的水巷,一看满眼色彩斑斓的面具,大概没有谁不会被狂欢中的水城吸引。威尼斯大街小巷有数不清的面具店,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收集着时髦的斗篷,有的专卖高顶硬帽,还有的现场展示面具的制作工艺。“面具”可以简单到直接画在脸上,也可以经过复杂的程序,用纸浆、布料、瓷器、玻璃甚至塑料等等制成,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夸张、华丽、戏剧化,看得你眼花缭乱、不知身在何处。

据传,威尼斯狂欢节起源于公元12世纪,狂欢活动到18世纪盛极一时。当时欧洲各国的王公大臣、绅士淑女都赶到威尼斯观看演出,参与街头和广场上的民众狂欢,由于他们不想暴露身份,戴面具和乔装打扮就成了一直延续的传统。

威尼斯狂欢节通常在每年冬天的最后几天或春天的头几天举行。二月的威尼斯还是冬天,少许有些寒意,但蓝天碧水,晴空万里,完全没有阴霾的感觉。与往日船声灯影安静的威尼斯不同,这些日子,远远就能听到人们哒哒的脚步声和愉悦的笑声。肤色不同、语言各异的人们此时都脚步匆匆,奔向同一个目的地——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一年一度的“水城”狂欢节正在那里达到高潮。从而威尼斯遂赢得“狂欢节之城”的称号。19世纪之后,威尼斯共和国逐渐衰亡,狂欢节逐渐失去活力。直到近20年前,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威尼斯的狂欢活动重新恢复,威尼斯狂欢节得以重放光彩。

圣·马可广场周围的长廊,各种各样的小精品店,售卖的都是威尼斯的特产——精致的威尼斯狂欢节面具,威尼斯红色的琉璃制品,令人爱不释手。广场上,有不少雅致的咖啡座,供人们小憩;还有充满古典情调的露天音乐会,以及被人宠爱的鸽子。整个广场散发着悠闲的气息。

圣·马可广场上竖立着两座纪念柱,古时候充当欢迎贵宾的门。柱子上有两个带着翅膀的狮子,这就是威尼斯的象征,也就是耶稣的门徒之一圣马克的象征。因此,著名的威尼斯电影节的最高荣誉奖,就是金狮奖。圣·马可教堂就在圣·马可广场上。据说在一天的不同时辰,教堂都会呈现出独一无二的不同景象。五个金光闪闪的葱形圆顶,光彩夺目的镶嵌画,还有大门上四匹栩栩如生的铜马,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威尼斯面具文化

威尼斯狂欢节各色各样的面具,在中国人看来它们有点像京剧脸谱。满大街都是勾着脸的人在又唱又跳,好像上演大戏,这就是威尼斯狂欢节给笔者的印象。由于面具能掩盖大家的真实身份,人们可以毫无顾忌,肆意狂欢。整晚的音乐,整晚的欢庆。老人在面具的遮盖下可以掩饰真实年龄,妖娆的女子在面具的装扮下更加神秘诱人,面容不足的人在一只无比瑰丽的面具下仿佛得到重生,贵族则不惧身份与平民尽享这狂欢时分。面具掩盖了人们的真实相貌,激发出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欲望,如烟花般绽放,时间虽然短暂,却引人入胜。有人说,威尼斯的面具,不过是想遮住那样一张憔悴的脸。还有人说,威尼斯的面具是华丽的咏叹调,维持人们矜持和骄傲。大概只有面具本身才知道,主人是在哭泣或是微笑。

白色的面具,黑色空洞的眼,没有任何表情。威尼斯的面具神秘诡异,却又不失华丽。魅惑的紫色亮片,淡薄的银色材质,沉重的金色点缀,五彩斑斓的宝石,华丽张扬的羽毛,神秘的流苏,朦胧的轻纱,甚至是古老的折扇,这一切装饰物造就了这张华丽的脸。在威尼斯几乎每家旅游纪念品小铺都会有面具的身影,但是其中质量参差不齐,价格也各异,从两三欧到上百上千欧。所以,不管你是口袋空空的穷游者,还是腰缠万贯的富翁,来到威尼斯,都不妨碍你穿戴上文艺复兴时期的光环,走近属于那个称霸地中海的威尼斯共和国时期的文化。

在错综复杂的小街巷,各式各样让人眼花缭乱的小店铺里流连,我无意中邂逅一家坐落在巷角的手工作坊。相比一些出售各种纪念品杂货的小店,面具手工作坊往往显得低调与专一得多。往往这些小作坊和门面相连,门口会常常只挂着各式面具。走进其中,你可以自由试戴面具,以找到适合你脸型和风格的面具。这家手工坊主会说英语、法语等好几种语言,待我说明来意后,她试着向我介绍各种面具的由来与意义。据介绍,其中最著名的“Bauta”是一种源自18世纪的较古老的面具类型,它可以覆盖在整个脸上,下颚轮廓清晰、硬朗,没有嘴巴,时常配有很多装饰物;“Jester”则是威尼斯很具有特色的一种面具,面具上方有长三角形的装饰物,十分华丽;“Colombina”在意大利文中意为小鸽子,这是一种只遮盖眼鼻部分的面具,由于掩盖面部的部分并不完全,人们还是可以隐约猜测佩戴者的容貌。手工坊主说,这种面具最为年轻女性购买者钟爱,每年的生产量也最多。

看起来小巧轻盈,其实面具的制作工艺十分繁琐,不得不说这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手工坊主给我展示了面具的制作过程,首先就是使用面具模子与一种特别的材质制作出白色面具底模。每一种面具都会有好几个型号不同的模子,为了满足不同脸型大小的客人需求。接下来就是为这些白色的面具涂画上华丽的色彩。然后就是装饰美化环节,手工作坊主用她那灵巧的手在面具上装点上闪片、羽毛、水钻、流苏等各种装饰物,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每个面具不同的风格。坊主一边做着,一边重复着一句话:“你看,你不可能在我的店里找到两只一模一样的面具。”她随着灵感而创作,手下的每一只面具,都是这个世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最后,一条漂亮的绑带被固定在面具上,一只完美的面具就完工了。此时,坊主在面具的背面盖上一个威尼斯制造的印记以及手工作坊名,以证明它的诞生处。我想,工匠的手艺与用心,加上威尼斯的光辉历史,决定了这里的面具并不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旅游纪念品,更是当地手工艺人想传达给游人的关于历史与艺术的一个完美绝伦的载体。

在十多天内巡游舞会,烟花汇演昼夜不停,在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更有放白鸽和放气球的节目。戴白色面具、身披黑色斗篷的女巫站在游人拥挤的街头,乍一看有一种凌厉之感,仿佛瞬间由盛世坠入荒凉。早在公元13世纪,威尼斯就有法律规范面具的使用时间,但人们在10余天的嘉年华狂欢节和为期40天的斋戒日则是面具不离身的。诗人拜伦曾经说过:“忘不了威尼斯曾有的风采:欢愉最盛的乐土,人们最畅的酣饮,意大利至尊的化装舞会。”生活在威尼斯的人似乎早已习惯在游人的目光里生活。他们对着游人微笑,十分乐意与游人一起共享自己的面具文化。在面具文化里沉醉,游览之际你还可以在沿海而筑的餐厅里品尝地道的海鲜。威尼斯的美既在你的唇齿间,又深深地印在了你眼里、脑里。参加狂欢节的不仅仅是意大利人。世界各地许多狂欢节的热衷者们千里迢迢赶来,斥资装备价值不菲的行头,就为在威尼斯的街头招摇过市。

在威尼斯采风的最后一个清晨,我在一番精心挑选后,决定带走一只紫色带着大片羽毛十分唯美的“Colombina”面具。走出面具作坊后,我情不自禁地将面具戴在了脸上,穿行于狭窄的巷间与精致的小石桥上,轻轻地歪着头,手触摸着这些几百年历史的石头建筑。氤氲中,轻盈地穿过一个小巷十字路口,驻足凝望侧边。“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一个游客看着戴着面具的我,于是举起相机准备记录下戴着面具穿着长裙的我。我轻轻地对他一笑,他朝我踱步而来或许想探寻我面具下真实的容貌,我却快一步躲开消失在清晨太阳斜照的薄雾中。或许看不见真容留有想象的空间才是最唯美的距离,这或许更是面具文化里威尼斯小城美的真谛。

美丽难忘的威尼斯

威尼斯是建立在意大利著名的泻湖之上的一座城市,是由一座座岛屿和河道组成。正是这些星罗棋布的岛屿和蜿蜒曲折的河道一同编织了这座水上名城的千年传奇。波光粼粼的运河上倒映着岸边一座座华丽的宫殿和宗教建筑。威尼斯,同样诞生了不少名人——善于画肖像画的著名画家提香,才华横溢的音乐家维尔瓦第以及威尼斯商人兼旅行家马可·波罗。

颇具浪漫气质的叹息桥是威尼斯观光不可错过的一景,尤其是恋人们。乘坐贡多拉从桥下过时,就看到恋人们热烈拥吻,似乎要见证他们天长地久的爱情。深处威尼斯,随处可见情侣们在制造浪漫气氛,也随处能感受到那种浪漫的气息。情侣们有的在小桥上漫步,有的乘坐贡多拉在水上“漫步”,摇摇摆摆,感受水城风情。那些身着蓝白或红白相间T恤衫的船手,与威尼斯的河流互相衬托,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猜你喜欢

马可狂欢节华丽
冬的华丽
麦恩是条多情的狗
流绚夏日
马可 时光の味道
购物狂欢节
“神经末梢”的华丽转身
马可·波罗来过中国吗?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