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72年5月7日广西邕宁4.5级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2015-05-09陆丽娟郭培兰牟剑英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南宁530022

华南地震 2015年1期
关键词:小震北西余震

陆丽娟,郭培兰,牟剑英(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南宁 530022)

1972年5月7日广西邕宁4.5级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陆丽娟,郭培兰,牟剑英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南宁530022)

摘要:通过对邕宁4.5级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烈度分布、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及前兆异常等分析,发现在震前1年半,小震活动明显增强,空间分布上3级地震逐渐向4.5级地震逼近。根据前兆异常的分析,认为小震活动时间扫描异常增强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对判断未来中强震的震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广西邕宁M4.5级地震

E-mail:65616555@qq.com.

0 引言

1970年1月云南通海MS7.8地震后约2年时间内[1],在广西及邻区先后发生了1971年6月27日贵州安定MS4.9级地震、1971年9月6日广西大化MS3.8地震、1972年5月7日邕宁MS4.5级地震等显著地震。邕宁MS4.5地震发生在广西人口稠密地区,震中烈度达Ⅴ度强,长轴呈北西向。虽然此次地震震级不大,但影响大、损失大,引起各级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MS4.5级地震前1年出现3级地震明显增强异常,在空间分布上3级地震逐渐向4.5级地震逼近。

1 测震台站及地震基本参数

1972年5月7日广西邕宁县大塘、南晓与百济三公社交界间发生了MS4.5级地震,简称邕宁4.5级地震,地震基本参数如下:

发震时间:1972年5月7日10时12分26秒

震级:MS4.5

震中烈度:Ⅴ度强

地点:北纬22°24′,东经108°24′,邕宁县大塘、南晓与百济三公社交界。

邕宁4.5级地震发生时,广西仅有1个测震台站,即邕宁测震台,距震中约40 km;仅有1个前兆台站,即1970年2月中南地震地质队在邕宁地震台打孔安装地应力观测元件,1971年1月正式观测报数,资料连续,管理较好,邕宁4.5级地震发生前未有异常显示[2]。

2 地震地质背景

发生在广西北西向构造带的百色-合浦断裂带与北东向构造带的防城-灵山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图1),根据余震分布及烈度线图,分析认为此次地震是百色-合浦断裂带活动的结果。百色-合浦断裂带是一条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60°~70°的逆冲大断裂①广西工程防震研究院.平果县那劳大桥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2011.,由一系列平行的断裂组成,该断裂带在南宁西北十分清楚,连续性好,延伸长。百色-合浦断裂带是一条具有多期活动的活动性断裂带,它形成于印支期,在第三纪有强烈的活动。由于断裂的左旋剪切运动,沿断裂带形成永乐、百色、雁江-隆安、那龙等第三纪串珠状拉分型或尾张型盆地。盆地内沉积厚度大于500 m,最大厚度在百色盆地东北侧,大于3 000 m,而后断裂又切割第三系,在百色盆地的东北侧,三叠系逆冲到第三系之上。百色-合浦断裂带的地震活动也较频繁,在第四纪仍有活动,历史地震有1751年3月百色市田阳县43/4级地震,1893年11月在崇左市扶绥县43/4级地震;1925 年5月在百色市平果县43/4级地震,1930年6月在百色市平果县43/4级地震,1934年12月在河池市巴马县43/4级地震,1936年4月在钦州市灵山县63/4级地震,1958年9月在钦州市灵山县53/4级地震,1962年4月在百色市田林县5.0级地震;现今地震有1972年5月7日在南宁市邕宁县4.5级地震、1977年10月19日在百色市平果县5.0级地震、1993年2月10日河池市大化县4.5级地震。

图1 邕宁4.5级地震附近历史地震及主要断裂分布图Fig.1 Distribution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and the main fault zone of Yongning M4.5 earthquake

3 烈度分布及震害

邕宁4.5级地震烈度达五度强,等震线长轴呈北西向。等震线长53 km、宽37 km,有感范围达2 000 km2。等震线的长轴走向与当地的构造线相吻合,特别与该地的活动断裂带的活动紧密相关。据了解,在该地区震前无特殊的前兆异常反映。震后据当地人民群众的反映,以及现场调查的情况如下:在大塘、南晓两公社,地震时屋内的人惊慌害怕跑到室外,小孩害怕而惊哭,个别人在地里劳动脚感麻木,在室内的有上下跳动感,塘鱼受震有跳跃。大塘公社饭店厨房(三类房屋)被震落木头一根,瓦片数块,墙上原有的旧裂缝微微出现新痕迹,不稳的物体被震落地。旧房(大致为三类房)被震落瓦片比较普遍的有南晓公社,团豆、团黎、团东、团光、雅王圩、那圩、平郎、大利、六谈村等地。其中六谈一处就被震落瓦片300余块;在那陈、奇灵、百济三公社,据当地人民群众的反映,普遍有感,室内绝大部分的人向屋外跑出,电线摆动,瓦片有嘎嘎的响声,但屋上的瓦未被震落。

综合上述宏观调查情况①广西自治区地震办公室.邕宁县南晓4.5级地震宏观调查报告,1972.,这次地震的震中范围大体于大塘、南晓与百济公社之间,最大烈度略大于5度,图2是邕宁4.5级地震等烈度线图。

图2 邕宁4.5级地震等烈度线图Fig.2 Isoseismal maps of Yongning M 4.5 earthquake

4 地震序列

邕宁4.5级地震序列②广西自治区地震办公室.广西地震观测报告,1972.至7月4日结束,持续时间为58 d,余震不丰富,频次低,强度低,仅记录3次余震,最大为7月4日ML3.1级地震,余震分布呈北西走向。邕宁4.5级地震发生前后台站少,震区附近的微震可能没有或未记录到,可能也是造成漏记微小地震,频次相对较较低的原因。根据大多数序列的最大余震发生在主震后3个月内[3],所以把发生在震区北西向的7月4日ML3.1级地震做为最大余震,邕宁4.5级地震属于主余震型。

表1 邕宁4.5级地震序列表Table 1 The earthquake sequence table of Yongning M4.5 earthquake

5 震源机制与地震主破裂面

吴时平等③吴时平,张均洲,罗春强,等.广西及其邻近地区震源应力场初析.广西自治区地震局,2005.根据广西和邻省台网的Pn、P波初动资料在上半球投影得到的主震震源机制解[4],如表2和图3。

前已述及:Ⅴ度区及Ⅳ度区等震线长轴走向北西向,长轴与短轴之比较大,走向优势明显,余震分布也呈北西向,所以确认节面Ⅰ是本次地震的主破裂面,系左旋错动走滑断层,走向北西,与百色-合浦断裂(右江断裂带)走向一致。

表2 邕宁4.5级地震震源机制解Table 2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of Yongning M 4.5 earthquake

图3 邕宁4.5级地震震源机制解Fig.3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of Yongning M4.5 earthquake

6 前兆异常分析

6.1外围大震影响

东南沿海地区除了受菲律宾海板块往北西方向挤压作用影响外,最为直接、重要的动力来源是青藏块体往东南方向的推挤。据统计,华南块体西南边界上地震活跃,受其影响较大的是华南块体南端北西走向断裂(主要是广西境内),两者间地震活动有较好的呼应关系。且一般是华南西南边界上5级左右地震先活动,之后约2年内从广西西部往东南方向延伸到广东西部的北西向地震带上出现MS≥4地震活动,成组出现的特征明显①杨马陵,叶秀薇,陈大庆,等. 2013年度广东地震活动趋势分析研究.广东省地震局,2013.。1970年1月5日在川滇菱形块体与东南沿海地区边界带发生云南通海7.8级地震,7.8级地震后在广西西部北西向断裂带上由北西往东南发生了1971年6月27日贵州安定4.9级地震、1971 年9月6日广西大化ML4 .3级地震、1972年5月7日邕宁4.5级地震,分析认为以上地震与川滇菱形块体与东南沿海地区边界带上的云南通海7.8级地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6.2小震活动增强

图4是1970至1974年广西及邻区ML3.0级以上地震M-T图及蠕变图。1971年1月至邕宁4.5级地震前,小震明显密集,频次明显升高,蠕变曲线出现明显加速现象[5],小震活动明显比1970 年1至12月增强,持续时间约1年半,在地震活动增强过程中出现5个月ML3级地震平静,然后发生1972年5月7日邕宁4.5级地震。震前异常特征为地震活动增强-平静-发震[6]。图5是邕宁4.5级地震前小震分布图(1971年1月至1972年5 月7日),小震主要分布在邕宁4.5级地震200公里范围,在桂北和广西及越南交界一带没有3级以上地震发生,1971年1月20日田东ML3.2级地震、1971年3月28日、29日、30日北流的ML3.1、ML3.2、ML3.2级地震、1971年9月6日4.3级地震距邕宁4.5级地震较远,1971年10月25日钦州ML3.2级地震、1971年11月11日灵山ML3.1级地震距邕宁4.5级地震较近,空间分布上异常特征为小震逐渐向震源逼近[7-8],最后发生主震,这种小震分布的格局间接反映了区域应力场的变化。

图4 1970至1974年广西及邻区ML3.0级以上地震蠕变图及M-T图Fig.4 Seismic creep and M-T map of earthquakes with ML≥3.0 from 1970 to 1974 in Guangxi and its adjacent area

图5 1971-01~1972-05广西及邻区3级以上地震分布图Fig .5 Distribution map of earthquakes with M≥3 from January, 1971 to May, 1972 in Guangxi and its adjacent area

7 结语

邕宁4.5级地震序列是主余震型地震序列,地震发生在百色-合浦断裂(右江断裂带)上,地震序列空间分布走向为北西向,与Ⅴ度区等震线长轴走向(北西向)一致,它发生在1970年1月5日在云南通海7.8级地震后约2年,受川滇菱形块体边界带强震活动影响明显。震前1年半,出现小震活动明显增强异常,空间分布上3级地震逐渐向4.5级地震逼近,无宏观异常现象。通过对邕宁4.5级地震前兆异常的分析,认为小震活动时间扫描异常增强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对判断未来中强震的震中具体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莫敬业,游象照,吴时平,等.广西通志·地震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2]朱月芬,陈征山,李永强. 1970年云南通海7.8级地震灾害与应急救援[J].中国应急救援,2011(02):50-54.

[3]刘蒲雄,陈修启,吕晓健等.地震序列的后续显著地震的预测研究[J].地震学报,1996,18(1):27-33.

[4]王炜,庄昆元,宋俊高.测震学分析预报方法[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

[5]郭培兰.广西中等地震前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异常特征分析[J] .华南地震,2010,31(1):29-36.

[6]许绍燮,陆远忠,朱传镇,等.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研究文集-地震学专缉[M].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1989.

[7]韩渭滨.地震学预报指标研究中的“场兆”和“源兆”问题[J].华南地震,1999,19(3):20-25.

[8]曾宪伟,马禾青,任雪静.银川地区ML4级地震活动性特征研究[J].华南地震,2014年,34(2):49-55.

The May 7th, 1972 Yongning M4.5 Earthquake in Guangxi

LU Lijuan,GUO Peilan,MOU Jianying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Nanning 530022,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th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earthquake sequence, focal mechanism and precursory anomaly of Yongning M4.5 earthquake, the paper found that earthquake activity increased one and a half years before the earthquake, and M3 earthquakes approximated to the M 4.5 earthquake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seismicity anomaly,the author considers that the abnormal enhancement of small earthquakes activity before earthquake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earthquake prediction.

Keywords:Focal mechnism solution;Seismic sequence;Yongning M4.5 earthquake in Guangxi

作者简介:陆丽娟(1983-),女,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地震监测预报与地震学参数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桂科技项目(12426001)

收稿日期:2014-06-27

DOI:10.13512/j.hndz.2015.01.017

中图分类号:P31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62(2015)01-0107-05

猜你喜欢

小震北西余震
华南内陆5级以上地震前小震活动增强分析
云南小江地区小震震源机制及构造应力场研究
“超长待机”的余震
跟踪导练(五)3
生死之间的灵魂救赎——《余震》和《云中记》的伦理问题
安庆新城吾悦广场A/B塔楼结构设计
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与北沙牛杂交效果研究
“北西”系列爱情类型片的创新方式和本土化价值实现
过夜
《北西2》瞄准华语爱情片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