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七省市碳交易试点研究

2015-05-09朴丽静

中国船检 2015年1期
关键词:配额湖北分配

张 曦 朴丽静

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七省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2013年12月,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及深圳五个省市先后启动了地方碳交易,2014年中旬,湖北和重庆也相继正式启动碳交易。地方碳交易试点的运行,标志着中国利用市场机制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迈出了具有开创性和重要意义的一步。

2014年1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这是在七个地方碳交易试点陆续启动一年半后,国家发改委首次出台的适用全国碳市场的国家层面政策,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渐行渐近。根据国家发改委对全国统一碳市建设的工作部署,2016-2019年为全国碳市场启动及实施阶段,2019年之后为全面落实阶段,将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完善规则体系,并探索和研究与国际碳市连接。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作为节能减排领域的专业审核机构,目前已在七个碳排放交易试点省市中获得了六个试点的碳排放核查机构资质 ,累计完成了400余个重点排放单位的碳排放核查项目。尤其在北京、天津、重庆三地,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已经连续两年接受发改委委托开展碳排放核查,报告优秀率、合格率在所有核查机构中名列前茅。面对即将到来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已经开展的核查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将分析总结全国七省市碳交易试点的特色和经验,为应对全国碳交易市场做准备。

七个试点的总体对比

截至2014年底,七个试点配额交易总量超过2867万吨,总交易额约12.6亿人民币,每吨平均交易价格约为44.12人民币。其中,广东成交总量最高,湖北第二,其次为北京、深圳、上海、天津和重庆。北京碳市的平均交易价格最高,湖北的平均交易价格最低。

对七个试点的碳排放权交易,国家发改委不要求全行业全领域铺开,也不设定覆盖排放比例的最低线,因此各试点的碳市场既有相似之处又各有特色。

就覆盖行业来说,各试点均覆盖了第二产业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如电(热)力、水泥、石化、钢铁(冶金)等行业;并且北京、上海和深圳碳市场还纳入了服务业和大型公共建筑。七试点纳入企业总数约2000家:北京纳入企业约415家,上海纳入191家,广东238家,天津114家,深圳635家,湖北138家,重庆254家。

就核算的排放源来说,上海和深圳碳市场不仅纳入了固定排放源,还纳入了移动排放源(上海纳入了航空、铁路,深圳纳入了城市公共交通);而其他5个试点碳市场仅纳入固定排放源。

就纳入的温室气体种类来说,只有重庆和深圳覆盖了六种温室气 体(CO2、CH4、N2O、HFCs、PFCs和SF6),其他5个试点仅纳入二氧化碳作为控排气体。

七个试点在初始配额分配时,灵活采用了拍卖法、祖父法、行业标杆法、博弈法等,但是对免费发放、配额拍卖的比例,各地有所不同。

对于纳入控排企业的排放门槛而言,湖北碳市场纳入控排企业的排放门槛最高,年综合能耗在6万吨标煤及以上(排放量在12万吨CO2当量及以上);深圳碳市场纳入控排企业门槛最低,为年排放量3000吨CO2当量以上。

MRV体系建设是碳交易前期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七个试点中,除深圳和重庆外,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湖北皆发布了具体行业的碳核算和报告指南,共计34个。这34个指南所涉及的行业重复性较大。

交易方式上,深圳市场目前提供现货交易、电子竞价和大宗交易等交易方式。天津采用网络现货、协议和拍卖交易等方式。北京开发了整体竞价交易、部分竞价交易、定价交易和协议转让等四种方式。上海采取挂牌交易方式(与深圳的现货交易非常类似)。广东市场目前提供挂牌竞价、挂牌点选、单向竞价、协议转让等方式。

七个试点的各自特点

1、 北京

北京市建立了“ 1 + 1+ N”的碳交易政策法规体系,在立法执法和跨区域交易等方面做了很多创新和尝试,有特色的几项规定,包括:在全国率先印发了“规范碳排放权交易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制定了“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碳排放权抵消管理办法”,创新性的提出了“节能项目”也可用于重点排放单位抵消配额;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碳排放配额场外交易实施细则”,提出了整体竞价交易、部分竞价交易和定价交易、协议转让等交易模式,有效提高了控排企业的操作灵活性。

根据市发改委发布的信息,在首个履约期,415家企业(单位)主动履约率达到97.1%。未接受履约的单位已完成执法过程,共计罚款600多万元。

2、重庆

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建设过程中,重庆市从顶层设计建立了“1+1+3+7”的政策制度和操作规范,在不同层次上分别制定了工作方案、交易管理办法、配额管理细则、核算报告和核查细则等多项细则。

重庆市采用政府总量控制与企业博弈竞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配额分配。相比其他试点,重庆市的分配方法具有独创性,既能防止企业虚报,又不让“老实人”吃亏;分配规则可量化透明,限制了政府配额分配的自由裁定权。

3、上海

上海发改委根据本地特点,纳入了钢铁、石化等工业行业,也纳入了航空、港口、机场、铁路等非工业行业。尤其在欧盟航空碳税还比较敏感的情况下,将航空纳入了试点行业范围。

上海碳交易试点中,企业配额是一次性发放的,企业在2013年就直接取得了2013年、2014年、2015年三年的配额。对不同行业采用了不同配额分配方法,对电力行业采用行业基准线以发电机组为基础进行配额分配,而对其他行业主要采用历史法分配配额。因此,一次性发放配额的情况下,下年度的配额是基本没有调整的余地,而且电力行业配额较紧张,履约难度大,而其他行业的部分企业则配额充分,容易完成履约。

上海的配额分布与广东省和湖北省相似,也存在配额垄断的现象。目前上海2013年的配额中约70%的配额掌握在少数企业手中,会带来市场流动性和活跃性不足的隐患。

4、天津

在七个试点省市中,天津的纳入企业数量最少,钢铁类型的企业数量占到了近一半,这体现了天津市温室气体排放相对集中的特点。企业性质、规模、技术水平呈现出多样性,有国企、外企、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等。

天津在交易主体方面体现出了最大的开放度,不仅允许企业、机构投资者交易,更开放了个人交易、国内外社会团体、其他组织等参与。交易主体的多样化弥补了纳入企业数量少的不足,使天津市碳市场保持了较高的活跃度。

5、广东

广东是全国首个设立有偿配额的试点省份(也是仅有的两个采用有偿分配配额的试点地区之一,另一个是湖北),即企业在成功竞拍到有偿配额部分后,才能解锁免费配额用于完成当年减碳目标。

广东省特别关注地区之间的合理配置,在综合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国家下达广东省的碳强度下降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地级以上市。按配额规模计算,广东省的配额为3.88亿吨,广东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仅次于欧盟)、国内第一大碳交易市场。

6、湖北

目前,湖北是全球第三大碳市场。2014年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为3.24亿吨,开市后成为中部第一、全国第二、世界第三大碳市场(仅次于欧盟、中国广东省)。

作为中部唯一的碳试点省份,湖北在中国就是中国在世界的缩影。一个发展中的省,首先是平衡高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因此在选取企业上,湖北设置的纳入企业门槛远远高于其他6个省市。

湖北规定,企业履约时未经交易的多余配额将予以注销,企业交易过的配额方可续存到下一履约期使用;另外,湖北省在配额交易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均引入投资机构,二级市场也允许个人投资者参加。这极大刺激了湖北碳市场的活跃度,也改善了目前在碳交易市场上普遍存在的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7、深圳

深圳市是全国7个碳交易试点省市中唯一的计划单列市。由于深圳市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后期阶段,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与日本东京相当,碳排放结构和欧盟、美国相似。

深圳能源工业和制造业的碳排放逐年下降,交通运输碳排放快速增加,建筑能耗上升且逐渐成为能耗重点领域。因此,深圳设计了"四种类型,三个板块"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即:管控工业直接碳排放、工业间接碳排放、建筑碳排放和交通碳排放四种温室气体排放类型,形成工业、建筑和交通三个独立运行的交易板块。

与其他试点省市相比,深圳的控排企业数量最多,覆盖行业广,有635家控排企业,197家建筑物,另外还有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约500户。因此,深圳市在祖父制、基准制分配方法外,创新性制定了“多重博弈机制下的配额分配方法”。该配额分配经过“预分配-调整”两个步骤,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经济增长放慢导致的配额过剩问题。

2013年6月18日,深圳市碳市场启动,是我国第一个正式运行的强制碳交易市场。受市场体量的影响,在七个试点地区中,深圳碳交易的规模最小,2013年深圳配额为3000多万吨,不到广东试点的1/10。

特 别 鸣 谢

在本刊2015年广告征订工作中,出现多家企业同时竞争封面广告版位的情况,版面告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本刊封面广告的长期签约单位,无锡蓝天电子有限公司着眼大局,积极配合本刊进行版面统筹。在此,向无锡蓝天电子有限公司对本刊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表示特别感谢!

猜你喜欢

配额湖北分配
The rise of China-Chic
碳减排量及碳配额的区别
鱼粉:秘鲁A季配额低于预期,内外盘短期大幅上涨
1种新型燃油分配方案设计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Crying Foul
遗产的分配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我会好好地分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