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中国物价走势分析与判断

2015-05-08虞华原娟娟虞丽娜

西部金融 2015年3期
关键词:通货膨胀宏观调控

虞华++原娟娟++虞丽娜

摘 要:在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CPI连续两个月下跌,引发一些机构对中国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担忧。目前中国的CPI依旧处于正增长的状态,只是增速有所放缓。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并未出现通货紧缩。事实上,防范通缩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在当前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以消费逐渐取代出口和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2015年推动和抑制物价上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2015年物价总体走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CPI;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要素价格;宏观调控

2014年,不论是CPI涨幅走低,还是PPI负增长,都与经济下行、总需求放缓、产能过剩等因素密切相关。2014年,我国物价运行主要呈三大特点:一是涨幅较低。1-12月CPI累计平均上涨2.0%,比2013年降低0.6个百分点,涨幅为2009年以来同期最低。二是全年呈不规则“倒U”型。这与2014年CPI上涨的翘尾因素变化有关,2014年1-4季度翘尾因素分别为1.06、1.51、1.0和0.17。三是PPI连续33个月负增长。1-12月PPI平均下降1.9%,且环比涨幅连续12个月为负,PPI连续负增长主要是受生产资料价格下降影响所致。

在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CPI连续两个月下跌,引发一些机构对中国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担忧。一般来说,物价至少出现连续3至6个月的负增长,才能被定义为通货紧缩。中国目前还没出现真正通缩,但仍然需要警惕潜在的通缩隐患:一方面是要警惕双向通缩的问题,由房地产市场、地方融资平台和金融产品等资产通缩带来的价格通缩,会打击百姓的财富效应和消费能力,进而影响企业的效益;另一方面是输入性通缩问题,当前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导致各国货币汇率波动,影响了我国出口商品价格稳定。事实上,防范通缩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在当前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以消费逐渐取代出口和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推动2015年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将继续小幅放缓,价格平稳运行虽然有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基础,但综合宏观、微观影响价格运行的因素来分析,2015年价格上涨的压力或将大于2014年。

(一)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步入深水区,与民生关联度较高的水电气等居民用价格,主要采用阶梯定价的方式,能形成有效竞争的资源环境价格领域将放开价格,由市场决定。我国已于2013年和2014年两度调整非居民用存量气价格。按照计划,2015年非居民用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将实现并轨,非居民用气价格将逐步放开,居民生活用气也将建立阶梯价格制度。在居民阶梯电价实施的基础上,电价改革向推动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深化。2014年国家发改委已决定在深圳市开展新一轮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推动建立独立的输配电价体系。2014年11月中旬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更大程度让市场定价,已释放出新一轮价格改革的信号。此后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明确,加快改进市政基础设施价格形成、调整和补充机制,使经营者能够获得合理收益,实行上下游价格调整联动机制。

(二)2015年房地产市场可能触底回升。2014年9月以来出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被认为是激活市场的主要因素。9月30日,两部委出台信贷新政,提出对于首套房“认房不认贷”的标准,并重申最低利率优惠。10月中旬,三部门出台政策,降低公积金贷款购房门槛。10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稳定住房消费”的说法。11月21日,央行宣布降息。同时,在多数城市已经对松绑或取消“限购令”的基础上,各地陆续发布了多项产业和区域发展政策,其中不少条款对房地产业构成利好。经过多年调整,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的购房者已基本以自住需求买家为主,表现为首套房或者更新需求。他们对于房价止跌转升的预期,可能推动房地产价格回升。

(三)猪肉价格或由跌转涨,对CPI的拉动作用增强。2014年猪肉价格比上年下降4.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14个百分点。长期的低价,影响了养猪人压栏的信心,在疫情和国家政策没有多大变化情况下,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很可能还要下跌一段时间,猪粮比回到6以上之后很可能止跌。但2014年下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将直接影响到2015年生猪出栏量,到时生猪出栏量降低,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应量减少势必造成价格上涨。从供需平衡的关系看,预计2015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市场供应趋紧,猪价在季节性下跌时期的表现将相对抗跌,或出现淡季不淡、旺季较旺的格局,价格底部将较2014年整体抬升,2015年生猪平均出场价格达到或高于2013年14.74元/kg的水平,整体猪价呈前低后高格局。

(四)新环保法实施,治理污染将抑制落后产能释放,企业生产成本普遍提高,有助于支撑大宗产品价格。2015年1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已正式施行,对企业惩治力度大大加强,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同时,更换、新添环保设备将导致大宗商品环保方面成本呈明显增加趋势。环保成本一方面会提高企业的生产负担,逼迫部分亏损严重的企业退出市场,从而使整个市场的供应减少,改善供应过剩的局面。另一方面会使企业生产成本普遍提高,有助于支撑产品价格。

(五)劳动力人工成本上升成为物价上涨的长期压力。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人工成本的上升将成为一种常态。中国临近所谓的“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供应从过剩走向短缺的转折点”,劳动力短缺造成的用工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可能更大。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为薪酬水平大幅上升,另一方面表现为中国制造的产品价格也将大幅上升。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的《2014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显示,成本上升一直是近年来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人工成本上升”的企业经营者占76%,明显高于其他选项。不但排在所有7个选项的第一位,而且已连续五年排在所有选项的第一位。

(六)农产品价格改革在2014年破题之后,在2015和未来数年将继续进行。2014年中央先后启动了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但要评估其对物价、市场、种植者等的影响还需等到2015年春天。鉴于此,2015年的农产品价改范围不会扩得太大。此前国内实行政府价格干预的农产品主要有小麦、大米、玉米、大豆、棉花和食糖,大豆和棉花2014年已经实行价改,而小麦、玉米、大米作为主粮,其价改之后的影响面较大,因此短期内不会轻易启动。2015年最有可能启动的农产品价格改革的品种是食糖,范围可能会限定在广西。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工业化中后期必然面临的问题,食品价格上涨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长期趋势看,在人工、农资等成本持续上涨、土地稀缺性带来租金成本上升趋势不变的情况下,总成本增加将推动未来农产品供应价格持续上涨。

(七)2015年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复苏态势,有望支撑中国的外需。2014年世界经济总体呈现见底企稳迹象,2015年的走向将受到美国升息、俄罗斯经济动荡、欧洲货币政策、日本经济政策、新兴经济体结构性改革与创新变量的影响,中美将继续引领世界经济复苏。2014年,世界经济总体上仍然在低位徘徊,但已明显结束前几年连续大幅下滑和多次探底的反复态势,呈现出见底企稳的向好迹象。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最新发表的《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显示,2014年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增长,预计2015年和2016年世界经济将分别增长3.1%和3.3%。总体来看,发达国家经济增速预计恢复到其增长潜力,美国甚至可能超过潜力。世界经济趋向复苏,推动大宗商品需求重新旺盛起来。出口需求方面,发达经济体市场占我国外需的50%左右,这些地区经济逐步回暖,将改善我国出口的外部环境。欧美日经济增长加速将有利于拉动我国的出口增长。另外,政府采取的各项稳定外贸的举措以及上海自贸区和扩大内地延边地区的开放战略也将有利于推动出口的增长。

二、抑制2015年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增速的适度回调、投资增长乏力有利于减轻物价上涨的总需求压力。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的国际环境总体趋好,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 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之下,2015年的我国经济将体现更多的“新常态”特征,增长速度略有放缓,经济结构继续改善,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有所增强。虽然一些短期、结构性与长期性因素将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和制约,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仍面临很多挑战,投资增长乏力是拖累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经济下行风险的主要来源。预计我国实际GDP增速将从2014年的7.4%略微放缓到2015年的7.1%。一方面,我国出口增长由于国外经济复苏等因素而将有所加速;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投资由于前期商品房销售疲软而会继续减速。虽然出口加速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房地产投资减速产生的下行压力将难以为出口加速所完全对冲。

(二)产能过剩对物价上涨形成抑制作用。当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家用电器、交通和通信、纺织服装、一般日用消费品等行业均呈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的状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1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2%,降幅比10月份扩大2.1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是产能过剩导致我国企业存货持续增长。数据显示,11月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达到37585亿元,增长13.6%。2014年11月PPI同比下跌2.7%,已经连续33个月负增长。PPIRM同比下跌3.5%,为2012年11月以来新低。未来PPI负增长态势仍将持续,在油价下跌的同时,主要原油生产国家和地区并无减产意向,将带动一系列工业产品价格继续走低。全球原料初级产品市场供过于求状况短期内难以改观,工业产品价格整体低位运行趋势仍将延续。国内需求不足,上游原材料价格走低制约了工业产品出厂价格的反弹,有利于减轻价格上涨的需求压力。

(三)粮食“十一连增”为稳定物价提供了物质基础。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实现连续11年增产,粮食总产量再破6亿吨大关。国家统计局统计公告显示,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709.9万吨,比2013年增加516万吨,增长0.9%。其中谷物总产量55726.9 万吨,比2013年增加457.7万吨,增长0.8% 。粮价是百价之基,粮食供给量增加对保障供应和稳定物价将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在2011年的CPI上涨5.4%中,粮食价格上涨了12.2%,2014年粮食价格仅上涨3.0%,明显低于2011年粮食价格的涨幅。鉴于当前国内粮食供给能力不断增强,预计2015年粮食价格涨幅可能与2014年相当,有利于物价稳定。

(四)原油价格遭腰斩,低油价或将成为新常态。2015新年伊始,油价继续上年跌势。在连跌三天后,1月5日,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双双跌至五年半新低。近半年,原油价格从100美元一桶下降到接近50美元,油价下跌导致全球经济在局部地区失衡。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研究报告中再度下调了2015年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期,2015年第二季度探底至每桶43美元。目前国际原油市场将维持供给过剩局面,中国、欧洲、日本等主要原油进口市场看不到需求猛增的迹象,至今仍看不到油价上涨的强大动力,预计短期内国际原油价格颓势难改,会导致种植粮食和生产大多数商品的成本降低。

(五)“翘尾因素”影响减小。2014年CPI环比负增长的月份比2013年增加一个月,CPI各月环比涨幅比2013年总体上回落,将对2015年的CPI“翘尾因素”具有明显的下拉作用,因而2015年的“翘尾因素”影响比2014年有所减小。根据2014年各月环比CPI测算,2015年CPI“翘尾因素”约0.5个百分点,比2014年低了0.2个百分点,比2013年低1.2个百分点,“翘尾因素”的减小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2015年CPI涨幅。

三、2015年度CPI走势预测

2014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而与稳健货币政策配合的是经济结构调整,因此CPI才屡创新低。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的就业情况十分理想,随着2015年改革红利的持续发酵,经济增长将带动居民消费意愿的提升,从而有助于物价重回温和上涨,通胀将在温和可控的区间内较2014年的低谷略有回升。预计2015年多数月份CPI涨幅将步入“1”时代,全年CPI上涨2.2%左右,较2014年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翘尾因素约0.5%,新涨价因素约1.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持续为负,同比下降0.2%左右。多年数据表明,只要我国农业生产不出大的问题,就不会出现过高的通胀率。2014年我国粮食已连续第11年获得丰收,库存充实,不仅为稳定物价总水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很大程度上还会降低人们的通胀预期。在通胀预期减小、物价调控目标实现整体无忧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主要农产品供应的保障和价格的调控,不能因为CPI数据处于温和可控状态而放松警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EB/OL].http://www.un.org/zh/development/desa/index.html。

[2]虞华,虞丽娜.2014年中国物价走势分析与判断[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37-4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国家统计局关于2014年粮食产量的公告 [EB/OL].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12/t20141204_648275.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最新发布(统计数据库),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

[5]中证网.明年楼市政策将定调 刺激需求料成主线[EB/OL]. http://www.cs.com.cn/ssgs/fcgs/201412/t20141208_4583116.html。

The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Chinas Price Trend in 2015

YU Hua 1 YUAN Juanjuan 2 YU Lina 3

(1 Yancheng Investigation Team of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Yancheng Jiangsu 224005;

2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 Jiangsu 224000;

3 Yancheng Municipal Postal Administration, Yancheng Jiangsu 224005)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pressure of the current Chinas economy downward is increasing, CPI has declined for two consecutive months, causing the concerns that Chinas economy has entered into deflation. At present, Chinas CPI is still in a state of positive growth, but growth rate is somewhat slowed. From this perspective, Chinas economy has not entered into the state of the deflation. In fact, the best way to guard against deflation is maintaining the economic steady growth. In the process of the current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he economic growth drew by the gradual replacement of consumption for exports and invest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which drive and restrict price rise in 2015, and forecasts the overall price trend in 2015.

Keywords: CPI (consumer price index); inflation; deflation; factor price; macroscopic readjustment and control

责任编辑、校对:张宏亮

猜你喜欢

通货膨胀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法的一般原理
解决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着力点
解决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着力点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长期并存现象的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对通货膨胀传导机制的经济计量性检验
宏观调控程序法治化分析
宏观调控法基本范畴—宏观调控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