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炮火中的商机

2015-05-08邱恒明

中国对外贸易 2015年1期
关键词:杜邦皮埃尔火药

邱恒明

1922 年,为了加强雪佛兰公司的管理,皮埃尔·杜邦及其领导团队决定聘请被亨利·福特抛弃的二号人物威廉·克努森。当年,福特用很不体面的方式将克努森赶出公司,这个丹麦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复仇,于是义无反顾地加入了通用汽车。犹如李·艾科卡被福特的孙子福特二世赶出公司,后在克莱斯勒塑造出汽车英雄的形象,克努森最终于1937 年当上了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成为那个年代最具知名度的职业经理人。

罗斯福总统最后给克努森打去电话,克努森于1940 年6 月出任政府生产管理办公室总干事,由于他的全职采购职务实际上没有薪水,他成为最早的来自商界的“年薪1 美元政府官员” 代表。

克努森在通用汽车的后继者查尔斯·威尔逊也一点不逊色,他于1941 年接任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查尔斯·威尔逊投入了极大的精力进行战争生产,很快就被人们称为“发动机查理”。通用公司生产的产品占全美产品的比重分别为:坦克为四分之一,载重卡车为三分之一,海军的柴油发动机为四分之三。1953 年威尔逊辞去通用汽车总裁职位,出任美国国防部长。他在商业史上留下的最为有名的一句话是:“对通用汽车公司有利的事,也必有利于国家。”

军火商杜邦

通用汽车是在杜邦家族接手,且启用斯隆的复兴计划后,才得以迎头赶上,最终成就汽车霸主地位的。如果说通用汽车在战争期间扮演了准军火商的角色,那么其实际控制者杜邦家族则是不折不扣的军火商。从创业伊始,杜邦的成长壮大都离不开战争。战争与商业的互动关系,在杜邦公司中得以最赤裸地展现。

追溯杜邦公司的创业历程,其与战争的关联一览无遗。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100 多年前,法国大革命期间的1789 年,小创业者、一家新开张的印刷厂的老板皮埃尔·萨米埃尔·杜邦,原本希望革命能带来一些迫切需要的社会和政治变革,但这场运动很快演变成残酷的杀人游戏。皮埃尔·杜邦被捕,并被判处死刑。但指控他的人罗伯斯庇尔比他先上了断头台,老杜邦因而被释放。那个时期,法国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国家。皮埃尔·杜邦变卖了备受困扰的印刷厂,带着全家人逃向美国。杜邦一家最后在新泽西州的伯根郡住了下来。为了生计及未来家族的发展,老杜邦提出了一个详尽的国际贸易生意的方案供大家讨论,最后其儿子埃留特雷·伊雷内·杜邦(E.I. 杜邦)的想法替代他的方案被大家接受了,E.I. 杜邦认为可以成立一家火药公司。E.I. 杜邦此前在父亲好友、著名化学家安东尼·拉瓦锡主管的法国国家火药和硝酸钾管理局学习过,他在学徒期间接触过最先进的火药制造技术。更重要的是,E.I. 杜邦学到了拉瓦锡的创新、创业精神。对于E.I. 杜邦来说,黑色火药不仅是一种正在崛起的技术,同时也是一种有前途的产品。

于是生产火药成为杜邦一家谋生的手段,成为一条敞亮的创业正途。

E.I. 杜邦和他的哥哥维克多回到法国募集资金和采购火药厂生产设备,并于1801 年4月在法国成立了杜邦公司。当时,拿破仑急于破坏英国的火药出口业务,因此非常乐意以成本价向杜邦公司出售火药生产设备。E.I. 杜邦担任火药厂厂长,当时他年仅30 岁,年富力强,充满自信。不过,在他回到美国抵达费城后,马上就遇到了新的问题。当时美国法律还不承认在法国成立的有限责任私人公司,他的有限股份公司必须重组为合伙公司。1802 年7 月,31 岁的E.I. 杜邦在白兰地河拐弯的河段建造火药厂,从而在一个比他还年轻的国家里开始了新的生活。1812年英美战争期间,杜邦公司向美国政府出售了227 吨的火药,从而摆脱了磕磕碰碰的成长之困,奠定了在火药产业中主要角色的位置。

杜邦公司第三任总裁亨利·杜邦把家族事业推向了第一个高潮。1889 年8 月8 日,“将军”亨利·杜邦病逝,终年77 岁。他统治公司长达39 年,留下了垄断全美火药产量92.5% 的火药托拉斯和上千万美元的私人财产。1902 年1 月,三个堂兄弟科尔曼、阿尔弗雷德、皮埃尔组成团队,正式收购家族公司,杜邦公司开启了公司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新杜邦公司在1902 年至1907 年,收购了108家竞争对手,其规模进一步扩大。1914 年12 月,皮埃尔·杜邦购买了兄长科尔曼所拥有的杜邦股份,正式全权掌控公司,杜邦公司由此进入皮埃尔时代。杜邦公司在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即卷入战争,皮埃尔通过摩根公司向英国政府贷款,从而履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炸药合同。1914 年8 月下旬,英国及其盟国向杜邦公司订购了2162 万磅炸药,这个大合同帮助杜邦公司1915 年收入达5740 万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1918 年支付完红利后,杜邦公司记入账的盈利达6800 万美元,为1915 年的7倍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重新做实了杜邦军火商之名。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田纳西州老胡桃树工厂所做的那样,杜邦的工作人员以及工程分包商在华盛顿州汉福特建了一座小城,以安排战争高峰时期45000 名工人的食宿和娱乐休闲。汉福特城是战争中最大的建筑工程,各种设施占用的空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工程老胡桃树工厂的71 倍多,汉福特工程为杜邦公司赢得全美国能够承担大型复杂技术工程首选企业的声誉。

杜邦公司除了依旧生产大量炸药、武器之外,还具体承接生产原子弹的任务。

战争之需

战争不仅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摧毁了无数公战争爆发,并不意味着摧毁一切,满足战争需求的公司便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商机。实际上,不少公司正是借助于战争的契机,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战时之需,是一些公司创业的源泉,也是一些公司胜出的重要原因。

美国镀金时代的企业家代表人物科尼利尔斯·范德比尔特,其事业真正发展壮大是从1812 年战争开始的。彼时,英国封锁了纽约港,美国军队迫切需要绝对可靠的人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物资、人员和给养,用来建造防御工事以保护这座城市,合同最终被范德比尔特竞得。范德比尔特工作勤勉,生活简朴,他把生意盈利不断储存起来,因战争而累积的第一桶金让他在创业之路上能走得更远,他继而投资其他船只,之后再投资蒸汽机船、铁路,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时代人物。

战争也能促成发明。诸多公司在战争期间以快节奏进行创造和发明,这为它们未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例如,柯达公司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7年开发出航空照相机,1917 年,美国政府向吉列公司订购了350 万把剃须刀和3600 万片刀片,为吉列公司带来数百万利润,促使了吉列公司的迅猛发展。

可怕的战争同时为商业领域增加了一个特别成分——营销。战争标志着大规模营销的到来,而且它是以不同寻常的方式出现的。战时生产成为在公众印象中建立名声和产品印象的绝佳机会,大的品牌开始流行起来。这一现象最著名的例子是可口可乐公司,可口可乐公司雄心勃勃地大胆保证所有的美国士兵只需花5 美分就可以买到可口可乐。战争巩固了可口可乐公司在美国社会的核心地位,《时代》杂志欢呼可口可乐公司“几乎和平地征服了整个世界”。战争快速推动着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了对于计算机的迫切需求。盟军需要迅速并精确地计算炮弹的弹道以射中目标,而由于其公式极其复杂,一个数学天才也至少需要花费20 个小时“计算”出来。因此,科学家们研发出了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它只需要30 秒就可以完成上述运算。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并没有对战争产生影响,因为它在日本广岛原子弹大爆炸三个月后才面市,但是,它直接推动了大型计算机的开发。

西尔斯公司总裁唐纳德·纳尔逊在1942 年至1944年担任政府战时生产委员会的主席,他后来评价说:“美国的战时生产工作也许是最伟大的集体成就,它使得古代的七大奇迹看起来就像一个小男孩在一个下雨的星期六下午随便做出来的。”

“二战”期间,美国的生产量是日本和德国总和的两倍,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从1941 年的913 亿美元增长为1945 年的1666 亿美元,大量的生产使美国经济以惊人的方式走出了萧条。战争巩固了管理咨询顾问和商学院的作用。“二战”期间,哈佛商学院暂停了所有正常的平民教育,转而为5291名部队学员进行战争培训项目,哈佛的高级管理项目也在1943 年成为战时管理培训项目。

猜你喜欢

杜邦皮埃尔火药
想吃两块
炼丹的意外收获
基于杜邦分析的某快递盈利能力提升研究
皮埃尔摘月亮(下)
皮埃尔摘月亮(上)
没有应和就没有独白
“火药弟弟”
安静
想吃两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