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疼痛护理路径在镇痛药治疗癌性疼痛中的应用效果

2015-05-08陈凤侠魏巍刘春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癌性吗啡癌症

陈凤侠 魏巍 刘春春

疼痛护理路径在镇痛药治疗癌性疼痛中的应用效果

陈凤侠 魏巍 刘春春

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路径在镇痛药治疗癌性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癌症晚期重度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盐酸吗啡缓释片进行镇痛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疼痛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实施疼痛护理路径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进行疼痛程度评定, 对疼痛护理的依从性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患者汇报疼痛、按时服药、不担心成瘾、不怕不良反应所占比例分别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2级和3级疼痛患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护理路径对镇痛药物治疗癌性疼痛患者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能够提高患者疼痛护理依从性, 减轻患者癌性疼痛程度, 值得借鉴。

疼痛护理路径;癌性疼痛;护理

癌性疼痛是癌症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到癌症患者晚期的生存质量, 特别是重度疼痛患者[1,2]。对晚期癌症疼痛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此类患者疼痛程度。本文选择本院癌性疼痛患者, 观察疼痛护理路径在镇痛药物治疗癌性疼痛中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100例本院收治的癌症晚期重度疼痛患者(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 女24例, 年龄最小35岁, 最大70岁, 平均年龄(55.6±4.9)岁;癌症种类分布情况: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患者分别为13例、12例、10例、8例、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 女23例, 年龄最小34岁, 最大71岁, 平均年龄(56.7±5.1)岁;癌症种类分布情况: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患者分别为14例、11例、9例、8例、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盐酸吗啡缓释片进行镇痛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的疼痛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疼痛护理路径干预:①患者入院8 h内, 护理人员和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鼓励患者主动诉说自己的疼痛和痛苦, 教会患者正确诉说疼痛程度。②入院第2天, 让患者了解癌性疼痛和其他类型疼痛的不同, 癌性疼痛的镇痛治疗主要是给予镇痛药物治疗, 让患者按时服药, 而不是患者疼痛时才开始服用镇痛药物。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家属对盐酸吗啡缓释片的镇痛效果和成瘾性有正确认识, 消除患者对吗啡缓释片镇痛成瘾方面的错误认识, 同时让患者认识吗啡缓释片的其他不良反应, 对患者用药进行指导, 让患者根据医嘱进行服药, 嘱咐患者必须整片吞服, 不可咀嚼。③入院第3天, 对第2天的相关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患者对疼痛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评估情况进行个体化指导。对吗啡镇痛效果进行评价。④入院第4天, 对患者的疼痛护理依从性及镇痛药物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估, 并根据评估出的相关问题和情况进行相应护理指导。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疼痛程度分级法进行评分[3], 无痛为0级;患者有疼痛但不严重, 患者能够忍受且疼痛没有影响到睡眠, 为1级;患者疼痛明显而不能忍受, 睡眠因疼痛而受到影响, 患者提出需要镇痛药物, 为2级;患者疼痛剧烈而不能忍受, 睡眠因疼痛而受到严重干扰, 需要给予镇痛药物镇痛, 为3级。对疼痛护理的依从性进行评估, 包括患者汇报疼痛、按时服药、不担心成瘾、不怕不良反应方面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在统计学软件SPSS17.0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护理依从性情况 观察组患者中能够汇报疼痛共50例(100%)、按时服药49例(98%)、不担心成瘾48例(96%)、不怕不良反应45例(90%);对照组患者能够汇报疼痛共35例(70%)、按时服药31例(62%)、不担心成瘾20例(40%)、不怕不良反应22例(44%);观察组患者汇报疼痛、按时服药、不担心成瘾、不怕不良反应所占比例分别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疼痛评定情况 观察组中的2级和3级疼痛患者所占比例为16.0%(8/50);对照组中的2级和3级疼痛患者所占比例为58.0%(29/50);观察组中2级和3级疼痛患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疼痛评定结果比较(n)

3 讨论

研究表明, 癌症患者中的半数直到死亡时一直有疼痛伴随, 而多数的癌性疼痛患者主要是剧烈疼痛, 而多数的癌性疼痛患者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疼痛控制, 这与医护人员对癌性疼痛的认知不足有关[4,5]。疼痛护理路径是根据设计的护理计划进行, 在护理计划进行过程中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实施, 通过疼痛护理路径实施避免了护理程序和操作的盲目性及随意性, 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疼痛护理干预, 提高了护理质量。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实施疼痛护理路径后,观察组的疼痛护理依从性、疼痛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疼痛护理路径对镇痛药物治疗癌性疼痛患者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能够提高患者疼痛护理依从性, 减轻患者癌性疼痛程度, 值得借鉴。

[1] 刘冬雪, 孙绍骞, 黄卫东.癌性疼痛控制的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7(23):6067-6069.

[2] 魏海霞.护理干预在即释吗啡滴定治疗癌性疼痛中的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10(23):3188-3189.

[3] 肖开阳, 洪滔.护理干预对癌性疼痛患者疼痛的影响.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3, 7(6):938-940.

[4] 陈龙梅, 王珩.经鞘内镇痛系统按需注射吗啡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护理.护理学杂志, 2014, 8(10):17-19.

[5] 王丽丽, 王玉玲.癌性疼痛的护理评估及护理干预进展.天津护理, 2013, 4(4):374-37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9.186

2014-11-13]

450003 河南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猜你喜欢

癌性吗啡癌症
氢吗啡酮对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镇痛效果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盐酸氢吗啡酮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褪黑素和吗啡联合使用能提高吗啡镇痛效果
补气养血通脉饮辅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观察
戒毒瘾丸对大鼠吗啡戒断症状的影响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癌症“偏爱”那些人?
磁共振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筛查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