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15-05-08苏惠敏陈广雪梁梅英欧才好梁永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静脉炎阻塞性重度

苏惠敏 陈广雪 梁梅英 欧才好 梁永祥

PICC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苏惠敏 陈广雪 梁梅英 欧才好 梁永祥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200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100例。A组采用PICC途径, B组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A组应用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生活质量评分、静脉炎发生率均优于B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 主要是持续气流受限为临床主要特征的气道炎性反应性疾病, 其死亡率和患病率均较高[1]。感染是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发生率, 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本院PICC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00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依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A组和B组, 每组100例。A组男55例,女45例, 年龄61~78岁, 平均年龄(66.5±5.0)岁, 平均病程(13.6±5.8)年, 1 s用力呼吸量(FEV1)(1.05±0.36)L;B组男53例, 女47例, 年龄60~79岁, 平均年龄(65.1±5.8)岁, 平均病程(13.1±5.4)年, FEV1(1.02±0.31)L,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材料选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单腔1.1 mm× 1.7 mm/G PICC导管。选择静脉, 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 测量插管长度:穿刺点(肘下2 cm)-腋下-右锁骨头-向下第3肋间。去枕平卧, 臂与躯干成90°, 头偏向穿刺侧, 尽量低头。消毒穿刺野, 常规铺无菌巾, 戴无菌手套, 用已准备的无菌生理盐水注射器或肝素盐水预冲导管,用插管针对选择好的静脉进行穿刺, 见回血后压低角度再进入1~2 mm, 轻柔插入导管至预先选定的长度, 撤出插管针头,体外留导管7 cm左右, 安装尾端及肝素帽, 盐水正压封管,妥善固定。接通输液装置, 并注明穿刺日期、时间、置入长度。操作过程严格无菌技术, 动作要轻柔, 切忌粗暴。B组选用美国BD公司的20~22G静脉留置针, 选择前臂外周粗直、弹性好的血管, 消毒穿刺部位后成功穿刺, 用3M 6 cm×7 cm透明贴固定。接通输液装置, 并注明穿刺日期、时间、置入长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不同输液途径的应用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生活质量评分、静脉炎发生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不同输液途径的应用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生活质量评分、静脉炎发生率情况比较 A组应用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生活质量评分、静脉炎发生率均优于B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输液途径的应用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生活质量评分、静脉炎发生率比较 [ x-±s, n(%)]

3 讨论

呼吸内科多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 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大部分为年龄大、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营养差、皮下脂肪少、反复穿刺、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导致穿刺、固定困难等, 另外此类患者神志清楚, 需进食及床上活动, 容易造成外周血管穿刺针脱落。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 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2]。研究结果表明[3], PICC创伤小、感染及栓塞发生率低、操作简便、留置时间还较长、并发症少、适应证广、患者痛苦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不受影响等, 因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常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 血液病的化疗, 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入血制品、静脉营养治疗以及胸、腹腔的引流和治疗等。PICC仍未广泛应用于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常规处理当中, 在我国当前的医疗环境下, 需对患者及其家属宣教,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同时通过相关专业知识及临床技能的培训全面理解的PICC含义[4]。PICC患者术后的恢复应是生理、心理及社会协调适应能力等方面全方位综合。本研究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00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组, 两组采用护理措施包括:①预防感染。小换药:置管后24 h局部穿刺点换药1次, 以后每天更换1次,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当敷料潮湿、松动、变形时立即更换[5]。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揭贴膜时应由胳膊远端往近端揭,防止导管移位而增加感染机会。同时注意观察患者上肢及穿刺点有无红、肿、热、痛等症状[6]。②防止堵管及时冲管。每日治疗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当输注静脉营养及黏附性强的药物前后均应用盐水冲管, 冲管要注意压力及速度, 不可暴力冲管, 否则易损坏导管, 损伤血管内膜及瓣膜, 造成疼痛、静脉炎或液体外渗。采用正压封管技术:每日用肝素盐水3~5 ml(盐水含肝素100 U/ml)封管, 封管时必须使用正确的封管技术, 以防止血液回流入导管末端, 导致导管堵塞;在注射器内还有最后2 ml左右封管液时, 以边推注药液边退针的方法, 拔出注射器的针头;在封管后夹闭延长管系统以保证管内正压。加强巡视, 防止输液袋走空, 导管关闭等。液体不滴或滴速减慢时, 检查、调整患者体位, 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纠正导管头部位置。③心理护理。PICC导管留置在体内, 患者及家属存在着心理上的担忧和相关知识的缺乏。因不了解其作用及意义对其产生恐惧心理。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 采用心理疏导、健康教育贯穿治疗全程, 向患者讲解PICC导管的优势。穿刺前认真做好解释工作, 向患者讲解导管的护理过程, 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结果表明, A组应用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生活质量评分、静脉炎发生率均优于B组, 提示PICC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

综上所述, 运用PICC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的护理可以避免了反复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减轻患者痛苦, 既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又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

[1] 魏亚培, 张婷婷, 张三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26例.武警医学, 2014, 25(4):427-429.

[2] 施国华, 施劲东, 刘子龙, 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变化的临床意义.中国临床医学, 2012, 19(5): 467-469.

[3] 李蔚, 陈果, 曹晓红.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以优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抗感染治疗策略.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3, 7(1):78-81.

[4] 盛洁华, 赵林芳, 王雅萍.置管前系统评估促进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安全性的体会.护理与康复, 2013, 12(9):883-884.

[5] 章亚颖, 赵锐炜.应用 PDCA 护理模式对晚期肝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护理的效果评价.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7):123-125.

[6] 唐红霞, 谢娟, 薛迎利, 等.运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30(6):52-53.

Application observation of PICC in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SU Huimin, CHEN Guang-xue, LIANG Mei-ying, et al.Guangdong Xinxi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Xinxing 5274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ICC) in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200 patients with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ere analyz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by different nursing measures, and each group contained 100 cases.Group A received PICC, and group B received peripheral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group A had better application indwelling time, puncture success rate, life quality score, and incidence of phlebitis than the group B,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PICC for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can improve curative effect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Nursing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9.157

2014-11-20]

527400 广东省新兴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静脉炎阻塞性重度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宫斗剧重度中毒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