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熄风化痰通络汤治疗60例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

2015-05-08林锡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症候通络中风

林锡丰

熄风化痰通络汤治疗60例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

林锡丰

目的 观察熄风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 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2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 包括降颅内压、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改善脑代谢药物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熄风化痰通络汤, 连续口服21 d, 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候学评分及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 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学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33%, 高于对照组7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863, P<0.01), 观察组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为98.33%, 高于对照组8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59, P<0.01)。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明显下降(P<0.05), 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P<0.05), 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熄风化痰通络汤能够显著提高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熄风化痰通络汤;缺血性中风;疗效

缺血性中风即缺血性脑血管病, 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长, 中风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多辨证为风痰瘀阻证[1], 治疗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需要祛风、化痰、活血三者并驾齐驱[2]。本文作者采用熄风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 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接诊的12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符合西医的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为风痰瘀阻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 观察组中男34例, 女26例, 年龄48~80岁, 平均年龄(64.25±8.93)岁,病程5~18 d, 平均病程(11.33±4.69)年, 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 年龄50~80岁, 平均年龄(65.36±8.82)岁, 病程5~20 d, 平均病程(11.55±4.60),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 包括降颅内压(甘露醇)、降血脂(阿托伐他汀)、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改善血液循环(丹红注射液)、改善脑代谢药物(吡拉西坦)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熄风化痰通络汤,全方由制半夏9 g, 天麻20 g, 钩藤30 g, 怀牛膝12 g, 白附子5 g,白蒺藜15 g, 僵蚕20 g, 陈皮9 g, 全蝎5 g, 石菖蒲12 g, 桃仁15 g,胆星9 g, 生甘草6 g, 用水煎煮成500 ml, 早晚2次服用, 1剂/d,连续口服21 d。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候学评分及SS-QOL评分, 参考文献标准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3]及中医症候学疗效[4], 临床疗效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 病残程度0级为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 病残程度l~3级为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为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内为无变化。中医症候学疗效分为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治疗指数n=(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85%表示基本痊愈, ≥50%表示显效, ≥20%表示有效, 20%表示无效, 中医症候学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疗效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基本痊愈35例, 显著进步20例, 进步4例, 无变化1例, 恶化0例, 对照组基本痊愈19例, 显著进步17例, 进步10例,无变化12例, 恶化2例,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33%, 高于对照组的7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863, P<0.01),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痊愈28例, 显效24例, 有效7例, 无效1例, 恶化0例, 对照组临床痊愈14例, 显效23例, 有效13例, 无效6例, 恶化4例, 观察组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为98.33%, 高于对照组的8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59, P<0.01)。

2.2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明显下降(P<0.05), 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P<0.05), 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x-±s, 分)

3 讨论

缺血性中风的西医发病原因主要因供血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引起缺血部位脑组织的坏死或凋亡所致, 但在坏死区和正常组织间仍存在可逆区域, 即为缺血半暗带区, 该区域功能受损但结构未受损, 及早血流再通可恢复此区域功能, 避免细胞死亡, 但血流再通亦引起这个缺血半暗带区的再灌注损伤, 导致缺血半暗带区发展为梗死灶。中药治疗缺血区中风具有自身独特优势。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的范畴, 临证中尤其以风痰瘀夹杂者多见, 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最常见, 其病机为风痰瘀阻, 致机体阴阳失调, 气血逆乱, 上冲犯脑而发病, 故治以熄风化痰、活血通络, 本文采用自拟熄风化痰通络汤治疗, 方中制半夏、陈皮燥湿化痰通络, 胆南星、石菖蒲、白附子祛风化痰、豁痰开窍, 天麻、钩藤凉肝熄风、清热解痉, 僵蚕、桃仁、全蝎化瘀通络, 配以牛膝引血下行, 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熄风化痰、活血通络之功, 研究结果显示, 常规治疗再配合熄风化痰通络汤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33%, 较对照组提高约22%, 中医症候总有效率为98.33%, 较对照组提高约15%, 中医症候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生活质量评分也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熄风化痰通络汤能够显著提高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黄港.风协定方、华佗再造丸、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合并高血压缺血中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 11(8):35-37.

[2] 欧杰, 邹碧云.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29例的临床观察.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9, 31(3):207-210.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81-383.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 9(1):55-5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9.152

2014-12-23]

510700 广州市黄埔区中医医院急诊科

猜你喜欢

症候通络中风
更正说明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益温通络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40例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