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05-08任晓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阿托类药物血脂

任晓佳

脑梗死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疗效分析

任晓佳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5%,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 可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降低血脂水平,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脑梗死;阿托伐他汀;他汀类药物

脑梗死是指由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局部脑组织软化坏死, 其病因复杂, 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阿托伐他汀是新一代的羟甲基戊二酰辅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具有降血脂、调节血浆脂蛋白、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现将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2013年共80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发病, 并于发病72 h内入院, 发病前1个月内未使用任何降脂药物, 经颅脑CT或MRI证实, 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相关诊断标准[1], 其中男46例, 女34例, 年龄45~77岁, 平均年龄62岁;合并症:合并高血压病者25例, 冠心病者14例, 糖尿病者18例。排除标准:已知的非动脉硬化原因(如瓣膜病、心房颤动、动脉炎、妊娠、血液病等);严重心肺疾病、肾脏疾病;过敏体质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与观察组均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静脉滴注依达拉奉、银杏叶提取物、奥扎格雷钠等, 并根据病情给予脱水降颅压、降压、降糖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次), 口服, 两组疗程均为14 d。

1.3 观测指标 检测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TC、LDL-C水平,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神经功能临床评估标准[2]:基本痊愈:评分降低90%~100%, 0级病残度;显效:评分下降45%~89%;病残度1~3 级;有效:评分降低19%~44%;病残度1~3 级;无效:评分降低≤19%, 或无变化或升高。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的LDL-C、T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2.2 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基本痊愈7例,显效11例, 有效9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67.5%;观察组基本痊愈12例, 显效13例, 有效10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3。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TC的比较( x-±s, mmol/L)

表2 治疗前后两组LDL-C的比较( x-±s, mmol/L)

表3 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的比较[n (%)]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所有病例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等不良反应, 对照组亦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最常见类型之一, 约占70%~80%, 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血管管腔狭窄闭塞, 局部血液供应中断, 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 是引起本病的根本原因[3]。阿托伐他汀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具有强降脂、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它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 增加肝细胞表面LDL受体的数量, 从而降低血清LDL水平, 同时还可以提高血清HDL水平,抑制甘油三酯(TG)的生成[4]。阿托伐他汀可干扰血小板聚集和凝血, 降低急性期C反应蛋白水平, 抑制缺血区的过氧化反应, 增加体内一氧化氮的水平, 调节免疫, 从而减轻血管炎性反应, 具有良好的抗血栓形成作用[5]。本研究中患者早期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及血脂水平较入院前均有改善, 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1] 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79.

[2] 杨静, 张保华, 蒋薇, 等.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4(6):567-569.

[3] 刘勇.他汀类药物的脑缺血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分册, 2004, 31(1):74-78.

[4] 丁颖.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和炎性标志物表达的影响.中国临床医学, 2007, 14(2):158-159.

[5] 范丰栋, 高兆彩.脑梗死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临床疗效观察.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10, 7(1):29-3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9.099

2014-11-25]

150001 黑龙江省第二医院

猜你喜欢

阿托类药物血脂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你了解“血脂”吗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