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5-05-08张玉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生期胎龄皮质激素

杨 坤 张玉霞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分析

杨 坤 张玉霞

目的 研究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的影响因素, 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方法 对132例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统计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找出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32例早产儿中65例出现喂养不耐受, 发生率为49.2%。分析显示出生体重、胎龄、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宫内窘迫、开奶时间、围生期感染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众多, 通过提高出生体重及胎龄、预防宫内窘迫、减少围生期感染、尽早开奶等措施可有效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

近年来围生医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早产儿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存活率有了显著提高。但喂养不耐受仍是早产儿的常见并发症, 是延长住院时间、降低早产儿存活率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本院新生儿病房2007年2月~2011年10月住院的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明确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 进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2月~2011年10月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 早产儿:早产儿诊断标准引用“实用新生儿学”, 出生体重(BWT)<2500 g;②生后即入院治疗, 住院时间>10 d, 共有132例早产儿列入研究范围(胃肠道畸形、放弃治疗者、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除外)。其中出生胎龄(GA)≥35周38例, 32周<GA<35周51例, GA≤32周43例;2000 g<BWT<2500 g 28例, 1500 g<BWT≤2000 g 72例, BWT≤1500 g 32例;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GCS)者64例, 宫内窘迫者21例, 开奶时间>2 d者41例, 围生期感染者57例, 机械通气者18例, 住院期间有贫血者76例。

1.2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 按照黄瑛等[1]诊断标准判定:①频繁呕吐(≥3次/d);②奶量不增或减少(>3 d);③胃潴留(潴留量>前次喂养量的1/3)。满足其中一项或者多项者诊断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1.3 影响因素分析 包括胎龄、出生体重、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宫内窘迫、开奶时间、围生期感染、机械通气、贫血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宫内窘迫、开奶时间、围生期感染等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胎龄越小、体重越低、有宫内窘迫、延迟开奶、有围生期感染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升高, 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机械通气及贫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分析结果[n(%)]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医学新技术的发展, 早产儿的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但早产儿生存能力低下, 病死率占新生儿病死率的36.5%, 死亡风险达到足月儿3倍[2]。研究证实, 胃肠喂养是影响早产儿生存率的重要因素[3]。早产儿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由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 分泌、消化吸收功能差, 胃肠不耐受发生率明显比足月儿高。研究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 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关键。

本组资料显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胎龄、出生体重、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宫内窘迫、开奶时间、围生期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与文献资料报道基本一致[4]。早产儿出生体重越小, 胎龄越小, 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几率越大。早产儿由于胃肠发育不成熟, 胃动力差, 消化酶活性差, 故易发生喂养不耐受。胎龄30周时小肠才出现功能性蠕动, 直到33~34周才出现规律性的移动性复合运动, 胎龄<34周早产儿胃肠道激素, 如胃泌素、胃动素等分泌不充分, 故<34周早产儿更易发生喂养不耐受[5]。本文结果亦显示胎龄及出生体重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因此在临床工作中, 对于胎龄小、出生体重低的早产儿, 应当成为喂养不耐受的重点防治人群。

早期喂养可以促进胃肠道的成熟, 促进胃肠道激素的分泌、活化, 增强胃肠动力, 故提倡早期喂养[6]。本研究亦显示开奶时间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Boo等[7]指出开奶时间是喂养不耐受的唯一危险因素, 说明早期胃肠道喂养能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晚期喂养会延缓胃肠道的成熟, 早期缺乏吸吮动作亦减少胃肠道激素的分泌, 不利于早产儿胃肠功能的成熟, 易发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目前多于生后48 h内开始微量喂养, 以促进肠蠕动、消化酶分泌及胃肠激素的释放, 促进消化道成熟, 亦能减少早产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

本资料显示, 存在宫内窘迫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宫内窘迫早产儿, 与文献报道[8]一致。缺氧时体内血液会重新分配, 优先保证重要器官心、肺、肾、脑等的血流供应, 肠系膜血管强烈收缩, 肠道血流量减少, 肠道蠕动减慢及胃肠道激素分泌减少。另外缺氧应激下, 胃肠道黏膜会出现应激性溃疡。此时给予胃肠道喂养便会出现喂养不耐受症状, 严重时可引起NEC发生。

目前已经证实糖皮质激素对促进胎儿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有重要作用[9]。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肺、胃、肠、肝、肾等器官的发育。本资料显示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较未用糖皮质激素者低。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 出生后给予肠内喂养, 血浆胃动素水平明显升高, 胃肠道蠕动增强, 胃肠道激素分泌增加, 从而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本研究显示围生期感染是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一个高危因素。早产儿感染可以是母亲感染性疾病病原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或者产道感染上行感染胎儿, 此类为宫内感染。生后在治疗过程中由于一些操作不当可引起早产儿院内感染。感染可引起早产儿胃肠功能障碍, 影响胃肠蠕动及胃肠激素的分泌, 破坏胃肠黏膜屏障, 故易发生喂养不耐受, 严重者可引起NEC, 合并脓毒症时症状更加明显。

总之, 通过研究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 对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及早预防, 提前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高危因素的发生, 如孕期保健尽量避免早产、避免发生宫内窘迫、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积极防治感染、尽早开奶等, 能有效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提高早产儿生存率。

[1] 黄瑛, 邵肖梅, 曾纪哗, 等.新生儿喂养困难与红霉素促胃肠动力的研究.中华儿科杂志, 2000, 38(4):696-698.

[2] Vlaurdingerbrock ardingerbrock H, Van Goudoever JB, Van den Akker CH.Initial nutritional management of the preterm infant.Early Hum Dev, 2009, 85(11):691-695.

[3] 董梅, 王智凤, 柯美云.早产儿胃电节律和胃食管返流的初步观察.中华儿科杂志, 2000, 38(4):207-209.

[4] 陆彩霞, 韦露明, 刘义.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及对营养的影响.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06, 21(5):293-294.

[5] 王继山, 陈伶红, 实用儿科胃肠病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7:56-59.

[6] 李在玲, 叶红帽, 王继山, 等.危重症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与血清胃泌素动态变化及临床情况的研究.中华儿科杂志, 2008, 46(4):243-246.

[7] Boo NY, Soon CC, Lye MS.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eed intolerance in very-low-birth-weight infants following initiation of enteral feeds during the first 72 hours of life.J Trop Pediatr, 2000, 46(5): 272-277.

[8] 程雁, 王俐俐.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新生儿杂志, 2010, 25(4):236-237.

[9] Costalos C, Gounaris A, Sevastiadou S, et al.The effect of antenatal corticosteroids on gut peptides of preterm infants-a matched group comparison corticosteroids and gut development.Early Hum Dev, 2003, 74(2):83-8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4.174

2014-10-17]

454000 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杨坤);河南省焦作市焦煤集团中央医院儿科(张玉霞)

猜你喜欢

生期胎龄皮质激素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七总黄酮抗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的效应
高龄初产妇围生期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
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不同胎龄早产儿宫外环境下脑发育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围生期母婴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