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环境对教学效果的作用路径实证分析

2015-05-07

物流技术 2015年19期
关键词:教学设备教学效果物流

(武汉东湖学院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

1 引言

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李秉德教授在1989年发表的《对于教学论的回顾与前瞻》以及1991年主编出版的《教学论》中详细阐述了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并将教学环境列入教学论的研究范围,成为我国教学论研究领域倡导和推动教学环境研究的先驱。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所有高校的生命线。而教学环境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效果的重要影响因子,随着各类各级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与各种传播媒体的日益丰富,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当前教育和课程改革更是对教学环境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能够更科学地利用教学环境保障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对教学环境的深化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在教育界与教育理论界颇受关注的应用型研究课题。笔者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基于物流管理专业作出教学环境对教学效果的作用路径实证分析,使这一领域的研究更具针对性与实践意义。

2 教学环境的概念界定

在教学环境的概念界定上,学者们既达成了不少的共识 ,同时又存在一定的分歧,迄今尚未形成统一意见,众说纷纭。如从广义与狭义的角度,一部分学者认为教学环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应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社区文化、学校、家庭条件以及亲朋邻里等,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教学环境应限定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主要包括学校教学活动的时空条件、各种教学设备、教风学风等。如从物质与非物质的角度,一部分学者认为教学环境应该是由物质条件构筑而成,包括教学用具用品、教学设施、教学设备、教学经费以及学校所在地区的物质条件等,而另一部分学者如殷明舒(2013)、樊明成(2012)则认为教学环境不仅仅包括物质条件,社会性、文化性条件也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如学校管理水平、教风学风、教师素质、师生融洽程度。笔者认为,教学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专属育人环境,与其他人文社会环境相比,具有其特殊性、针对性、规范性与可控性,鉴于此,笔者在本研究中将教学环境界定为围绕特定的学生受众群体而构建的包含特定的校园环境区域、特定的教学设备与手段等物理环境条件以及特定的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组织制度等人文环境条件的育人环境。

图1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环境对教学效果的作用路径图

3 物流管理专业对教学环境的特殊要求

3.1 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要求物流教学具备适应多学科交叉、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与组织制度

物流管理因其具有学科交叉融合度高、系统性强、科技含量高、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特点,而成为了一门综合性极高、融合度极高、学习难度极高的一门学科。要想掌握好物流管理专业的骨干课程,既需要学生们具备管理类的人文社科知识基础,又需要学生们同时具备调运方案建模、网络规划运筹、库存水平控制等理工科类的知识功底,并能将人文社科类知识与理工科类知识进行有机融合,解决物流运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促使物流管理专业对物流教学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教学环境中的教学方法提出了适应多学科交叉、多学科融合的高要求。

3.2 物流管理人才的社会认可标准要求物流教学具备培养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教学设备与手段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关键,更是物流管理这类综合性较强、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已然成为物流管理人才的社会认可标准。在具体的物流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除了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外,还应该突破传统,配备与选择合适的教学场地与设备,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产生主动接受知识、参与知识创造的愿望,适应文理科知识交叉兼容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

因此,本文将教学设备与手段、教学方法、组织制度作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环境中的三种典型因素进行研究。

4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环境对教学效果的作用路径分析

鉴于物流管理专业因其自身学科特点对教学环境提出了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新要求,那么只有准确地找寻到教学环境对教学效果的作用路径与作用机理,才能将作用的中间变量

4.1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视觉记忆效果,从而作用于教学效果

进行精准的定位,进而才能通过中间变量把控教学环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结合以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环境因素对教学效果的作用分析以及文献分析,提出以下作用路径模型,如图1所示。

谢利民(2001)认为教学环境中的物理因素与人际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与听视觉效果。谢丽娟(2009)认为良好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心理环境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其身心愉悦,听视觉接受度增强,从而促使教学效果提升。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听觉获得的知识只能记住15%,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可记住25%,如果听觉视觉二者相结合,则可以记住获得知识的85%。美国学者们也对听视觉的记忆效果做过大量实证研究,总结出一个信息获取效果的等式,即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以上研究成果足以证明,丰富的多样化的感官刺激可以促使学生自觉进行多种感官的协同运作,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学习效果与教学质量。

针对物流管理专业文理科知识交叉兼容的特点,如果教学场地与设备等物理环境条件以及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组织制度等人文环境条件不具备兼容性、多样性,那么学生对于信息的成功获取率将会十分低下,信息的消化吸收与融合也难以见到成效,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例如物资调运统筹方案的设计,单纯依靠老师的传统课堂讲授,学生们的信息获取仅仅停留在数据运算、模型构建层面,理解程度不够,记忆留存时间也会较短,而如果老师选择在实验室或实训基地采取沙盘模拟加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 ,那么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会受到强烈的信息刺激,信息获取会由数据层面上升到形象立体层面,理解程度会得到大大提升,教学效果自然得以彰显。

4.2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负荷感,增强教学效果

王利(2004)认为课堂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会对学生智力活动状态以及情感体验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周艳(2013)强调教学环境能够给课堂中的教学交互行为提供良好的平台,而教学交互行为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认知压力,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接纳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一方面,符合生理需求的具备完善教学设施的教学物理环境以及科学合理的教学时空设计能为教学信息的交流提供便利条件,能满足学生们的视听需求,从而能够促使学生们产生轻松愉悦的心理感受,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学的人文环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认知状态与情感状态,提升教师授课的感染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方法,作为教学人文环境条件中的一种,其丰富性与灵活性可以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接受与认知状态;师生关系,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人文环境,与教学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呈正比发展态势,师生关系越和谐,有效性就越高;课堂规范与评教机制等组织制度,是一种有形式有机制的较为特殊的教学人文环境,其内容所体现出来的宽松度与指向性将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风向标,引发学生共鸣,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同时促使学生潜意识地在组织制度范围内进行学习活动。

鉴于物流管理专业文理科知识交叉兼容的特点,能使模型立体化、运筹方式感官化的教学场地与设备、适应文理科知识兼容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性质知识点的材料呈现时间与思考时间的灵活时间设计、能一同接纳学生的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有效的课堂规范以及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为导向的评教机制这些重要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文教学环境均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内心感受,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5 实证分析

5.1 假设提出

5.1.1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听视觉记忆效果的影响。有教育者认为教学设备与手段会对学生的听视觉体会及效果产生显著影响。例如晏兴琳(2011)强调教学设备与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的灵活运用会显著影响课堂互动的水平,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听视觉体会会更为深刻,认知负荷感也会随之下降。据此,可以提出如下假设:

Ha1: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教学设备与手段的实体性与学生的听视觉记忆效果呈正向影响关系。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激发性可以大大影响到学生的听视觉记忆效果。例如加拿大毅伟商学院案例教学专家陈时奋教授在2013年第十五期清华—毅伟案例教学与编写研讨班中提到:案例讨论并不一定要分组进行,如果将一学期分为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我的经验是通常只在期中阶段进行分组,原因在于,期中阶段学生们容易对课堂产生倦怠,而倦怠之时的听视觉效果是不佳的,此时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给学生以空间,可以提升其对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听视觉效果。据此,可以提出如下假设:

Hb1: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对主动学习的激发性与学生的听视觉记忆效果呈正向影响关系。有学者认为组织制度环境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深刻影响。例如马晓庆(2010)提出,宽松有序、积极向上、鼓励创造创新的组织制度环境能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听视觉效果与积极的内心体验,进而影响其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据此,可以提出如下假设:

将苦杏仁苷标准溶液与 20%甲醇溶液混合,在190~400 nm波段下扫描。该溶液在210 nm波长附近有最大吸收,确定210 nm为苦杏仁苷的检测波长。

Hc1: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组织制度对创造能力的导向性与学生的听视觉记忆效果呈正向影响关系。

5.1.2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环境因素对学生的认知负荷感的影响。如上文分析,形象生动的教学设备与教学手段可以降低学生的认知压力,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接纳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例如李莉(2013)提出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微观抽象、难懂的文字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动画呈现出来,增强听视觉感官刺激,同时也可降低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从而获得比传统教学手段更好的教学效果。据此,可以提出如下假设:

Ha2: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教学设备与手段的实体性与学生的认知负荷感呈负向影响关系。郭广生、李庆丰(2011)强调指出,基于课程特点与学生特性的教学方法能产生辐射式的刺激性,激发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被动变为主动,学习起来更为轻松。刘芳、钟纯(2011)研究表明,在经济管理类课程中,案例教学是主流的教学方式,它用创新的启发式的方法使学生在无压力的环境中吸收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据此,可以提出如下假设:

Hb2: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对主动学习的激发性与学生的认知负荷感呈负向影响关系。李军、陈士俊(2007)从环境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强调平等对话、互动启发、鼓励创造的组织制度,有助于构建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表达自己内心感受,从而降低学生的认知压力。闫荣霞(2010)认为有着和谐互动、鼓励创新的组织制度的高校课堂可以使师生关系更为和谐,学生接受知识时更无心理压力。据此,可以提出如下假设:

Hc2: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组织制度对创造能力的导向性与学生的认知负荷感呈负向影响关系。

5.2 样本分析、信度效度分析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笔者选取所在高校及周边兄弟院校的大一至大三的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了样本课堂,与传统课堂进行了对比研究之后,设计了调查问卷。此次共发放问卷668份,其中有效问卷506份,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

运用Cronbach α系数进行信度分析。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环境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71,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效果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63,均达到了α>0.8的标准,充分说明这两个量表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与一致性均比较好。在效度分析上,通过因子分析法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环境与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效果的整体构建效度进行检验,得出KMO=0.815,Bartlett检验的相伴概率值P为0.000,说明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5.3 假设检验及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环境因素对视觉记忆效果和对认知负荷感产生作用的实证分析见表1、表2。

表1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环境因素对听视觉记忆效果产生作用的实证分析结果

表2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环境因素对认知负荷感产生作用的实证分析结果

6 研究结论及启示

教学设备与手段、教学方法、组织制度作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环境中的三大典型因素通过听视觉记忆效果、认知负荷感的路径作用于教学效果,路径不同,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教学设备与手段、教学方法、组织制度对听视觉记忆效果影响显著,教学方法、组织制度对认知负荷感影响显著。

(1)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应突破传统,配备与选择具备较强实体性的教学场地、设备与手段,让学生获取丰富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的听视觉记忆效果,以此提升教学效果。

以沙盘模拟的教学手段为例,它以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为设计思路,促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知识到技能的转化,促使学生深刻理解全面经营管理的战略意义,促使学生学会调配资金、控制成本、把握盈利机会的实战方法。例如集装箱港口码头沙盘,采用同比例尺寸的单体集装箱及可活动装卸的集装箱船舶与场地配比,将模型创建为具有高度操作性的沙盘,再现真实的作业场景。沙盘模拟的教学手段将枯燥分散的课本知识进行重构,进行仿真性的大串联,使学生得到的不再是空洞乏味的概念、理论与公式,而是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更深刻的感悟与理解。再例如,实物展示的教学设备与手段,它除了在时空层面上受限导致可操性较沙盘模拟低以外,同样可以使学生听视觉受到丰富的刺激,从而促使学生在实际的作业环境中主动思考诸如如何堆放可以减少翻箱率、如何最大限度提高码头堆场的利用率与通过能力等实际问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可以得到大大提升。

(2)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应极大地凸显对主动学习的激发性,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感,提升听视觉记忆效果。

以行为导向法与微课教学法为例,行为导向法的主要思想为教师由教学主导者变为教学引导者,即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平等参与者,是学生探究疑难问题的积极引导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活其创造性思维;学生由单纯的受教方变为学习的主体方,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在实际的物流教学中,老师通过自身行为引导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从被动式接受学习转变到主动式发现学习,学会自主获得信息、学会计划、学会决策、学会独立完成任务、学会自我分析判断自身完成任务的质量、学会评估这六个步骤,从而让学生在一种创造的愉悦中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教学效果在愉悦的内心感受中得以提升。

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复杂而又显枯燥,例如库存控制技术、调运方案设计、物流任务指派等知识点,在传统的大课教学模式中,学生很难激发其自身的兴趣。而微课中的学习内容短小精悍、富有针对性,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的认知负荷问题,帮助学生减少无关性认知负荷、增加相关性认知负荷,可以将学生总的认知负荷保持在工作记忆容量许可的范围内,从而产生有效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利用微课的视频、音频、ppt、文本等格式的媒体文件进行“课上+课下”相结合的反复观摩与学习,也可以根据个性需求进行自定步调的个性学习,此种便利可以极大地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课堂的组织制度应鲜明体现对创造能力的导向性,以制度的方式保障与激励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增强学生的学习愉悦度,提升学生的知识吸收有效度。

课堂规范与评教机制作为两种重要的组织制度,应该被广大教育者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课堂规范对于非正式学生组织的接纳度与关注度、评教机制对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导向性为例,相较于在校行政领导下有固定编制、有明确责权利的正式学生组织而言,为完成团队工作而成立的非正式学生组织在物流课程教学中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在第三方物流、采购与招标、物流系统设计、生产运营管理等专业主干课程教学中都需要学生的角色分工与扮演。例如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掌握配送中心各部门的功能以及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信息流转,老师可以选取行业配送中心如医药配送中心,让学生分别扮演仓储部、中药饮片配送部、西药中成药配送部、财务部、信息技术部、人力资源部等各个部门负责人,形成一种非正式学习组织,共同商议目前配送中心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并加以解决。鉴于非正式组织的角色分工与扮演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所以如果创立的课堂规范对于非正式学生组织给予高度的接纳与关注,创建的评教机制能充分体现创造能力的培养导向,那么这两种人文教学环境因素完全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自主计划、自主决策、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将更为有效。

教学环境虽是一种外在环境,却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教学效果的其他影响因素的功能发挥提供必要的条件,进而对整个教学效果产生如同土壤对植物一般的影响。充分发挥教学环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1]张会锋.高校沙盘模拟实验教学满意度的实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4).

[2]谭颖.行为导向法在物流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方法研究[J].物流技术,2012,(12).

[3]钟晓流,李海霞,杜婧,宋述强.多媒体教学环境标准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13,(9):62-71.

[4]李东,郑庆贤深化教学环境研究,提高学校教育质量[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7):86-89.

[5]田青艳,王智慧.集装箱港口沙盘教学方案设计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0):69-70.

猜你喜欢

教学设备教学效果物流
中小学教育教学设备配备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KA广州市经科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十锐教学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智能机器人教学设备的开发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