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频资源在高校物流教学中的应用

2015-05-07

物流技术 2015年19期
关键词:资料物流资源

(南京晓庄学院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1 引言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鼓励高等学校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推动多媒体辅助教学[1]。物流学科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特色,物流教学中关于物流运作各环节的讲解、物流设施设备的介绍、物流系统的规划以及物流信息系统的使用均需要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与辅助。视频技术作为多媒体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将声音、图片、文字和影像等多维信息集成起来,更大程度上模拟、还原和呈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真实面貌,因此符合物流学科基于实践教学的需要。

目前关于视频资源在高等学校教学应用中的研究还仅局限于特别重视情境教学的学科,如语言教育和法律专业[2-5],以及理论性过强易导致学生兴趣缺失的课程,如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6]。而对偏重实践性的课程及学科教学的研究明显不够。现有的少量关于视频教学手段在物流学科应用的文献,多偏重于讨论视频技术应用的意义、类型和原则,缺乏对视频资源应用方法的全面探讨[7-8]。本文拟从视频资源在物流学科应用的必要性出发,结合视频资源的不同类型研究其具体应用方法及对应教学评价手段。

2 视频资源在高校物流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2.1 高等院校物流教学的现状

对于高等院校物流学科教学的现状,从三个层次来分析,包括:国家/省部级重点院校、一般性高校和高职类院校。

根据文献分析和笔者调研的结果显示,大部分重点院校的物流专业教育在工商管理的学科平台上展开,比较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概念性技能和通用性管理技能,对物流基础环节和企业实际运作讲解的重视不够[9]。这导致其毕业生进入企业时易产生与学校教育脱节的能力挫败感,职业适应过程缓慢。这类院校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视频资源的运用让学生在较少时间内熟悉物流运作的基本过程,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高层次能力的培养。

高职类院校往往比较重视工学结合、订单式教育和实践体系的建设,这与其人才培养定位有关,即主要向市场提供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技术性员工。但各层次的实验、实训、顶岗和实习仍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物流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范围广、系统性强、更新快,而校内外的各类实验、实训基地往往只能就某类基础设施、设备对学生进行简单培训,顶岗和实习活动也往往由于企业时间、意愿的各类限制止步于参观、观摩和某一岗位环节的重复操作,无法让学生全面了解各类最新物流设备、软件平台的操作和物流系统运行的全貌。视频资源应用于物流教学可以克服这一局限性,作为实践体系的一种有效补充,扩大高职学生的认知视野、全面性和深度,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基础。

一般性高校处在重点院校和高职院校之间,由于培养定位的模糊和学科建设经费的缺乏,实践教学的开展也较为有限,导致毕业生缺乏市场竞争力,职业定位困难。综合以上三类高校物流教学的现状来看,如何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的结合点,防止概念性技能或业务性技能任一方面的严重缺失,是各类高校均需解决的一大重要问题。而视频资源的运用可以起到桥梁作用,让知识、方法、工具与技能联系起来,进而加深理解,促进深层次思考;另一方面,在各高校现有教学条件的现实基础上,视频作为一种易获取的资源也增加了其应用的可行性。

2.2 视频资源应用的理论基础

随着计算机和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重要的现代化手段用来辅助课堂教学。视频资源作为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组成要素,可以利用多维感官刺激最大程度上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构建主义认为,教学是创设学习情境的过程,教师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并形成序列[10]。广义上的视频还包括动画、网页、图片等,根据心理学家Treicher的实验结果可知,人获得的信息有83%来自于视觉,11%来自于听觉[11],由此可见视觉资料对于教学的重要性。

物流学科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例如物流设施设备、基础操作的介绍,通过简单的文字和语言描述很难让初学者产生直观印象,通过视频材料则可以详细展示其具体构成和操作方式,符合认知论中由感性到理性、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此外,一些视频案例和综合视频资料的运用,可以启发学生多元思考,推进以学生为中心、问题导向(PBL)的教学方式[12];让学生获得更新的行业知识,增强其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视频资源在物流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视频资源在物流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视频资源的收集与加工、视频资料的课堂使用、教学评价等,如图1所示。

3.1 教学设计

视频资源在物流教学中的应用不是一个盲目的随机过程,需要严格的教学设计。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任何视频资源的选取均须以符合教学目标为标准。

然后根据课程内容的差异确定视频资源的类型、时长及使用方式。例如,在物流学概论性质课程中,对于物流设施设备、物流各运作环节的讲述可以使用展示型视频资料,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取学习体验。这类视频可采取微视频形式,时间一般控制在30s至5min内,内容精悍、生动直观,相较文字、图片资料更能帮助学生建立明确清晰的认识,提升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和效果。对于企业内部物流、供应链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则可使用案例型视频资料,这类视频时长一般控制在10min以内,往往通过各类现实企业案例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对企业实务的认识,并引发思考,促进对已有知识的重组和意义重构,形成非线性的知识集。对于物流系统规划、流程优化以及物流行业发展趋势等内容,则应使用综合型视频资料,时长控制在15-20min左右,包括访谈类、新闻报道类、讲座类等形式,扩大学生知识获取的途径,促进开放式学习,增强创新精神。关于“展示型”视频资料的使用方式较为简单,一般安排在概念、流程描述之后,目标在于创建理论和现实情境的联系,促进直观感知的产生,在体验中认知。

最后,检查学生的知识配备。对于展示型视频资料,一般用于概念介绍、流程讲解等教学内容,目的在于辅助理解,因此不需要过多背景知识。而案例型和综合型视频资料,则强调学习的多角度、多观点和多层次,用于强化认识结构,注重对已有认知的加工、整合和升华,因此需要一定的预设知识。后两种视频资料,教师在教学使用前需要检查学生的已有知识配备,部分缺失情况下予以合理补充,防止学生在情境学习中认知受阻。

3.2 视频资料的收集与加工

对于视频资料的来源,包括网络资源、教辅材料配套和实地拍摄资料等。由于近年来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类专业资料、新闻报道、企业宣传片、访谈节目和专题讲座层出不穷,为教学视频资料的收集提供了极大便利。在收集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视频材料的典型性、全面性以及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明确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宗旨。当网络资源不能满足使用需求时,联系企业实地拍摄也是一种有力的补充手段,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说明拍摄目的、获取企业信任、明确拍摄限制、确定知识产权归属,必要情况下签署保密协议。

在综合学习类、案例类、学科知识前沿类课程的教学中,视频资料的准备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划分任务单元,扩大收集范围,弥补教师时间、工作精力和认知模式的局限性,做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在学生参与收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划分任务模块、设定范围、明确要求、加强协商沟通。教学使用前,对学生收集到的视频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及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教学使用中,鼓励学生率先分组汇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自我知识构建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随后加以总结、点评并提出新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学生参与的视频收集方式强调师生紧密协作,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突出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有利于提升学生课堂兴趣及参与度。

视频资料的编辑与加工要求较为简单,一般仅涉及到剪切合并环节。市场上这类电脑软件品种众多,如Windows系统自带的Windows movie maker、Corel Video Studio、视频剪切合并器等。这类软件操作简单,技术要求低,能够为一般教师所掌握。编辑后的视频资料可以内嵌到多媒体课件中(如PowerPoint、Authorware),方便教学使用。

3.3 视频资料的课堂使用

展示型视频资料的使用方式较为简单,案例型和综合型视频资料的课堂使用方法主要包括:提出预设问题、播放视频、问题讨论和知识迁移。

(1)提出预设问题。在视频播放前,教师需要针对视频播放内容提出预设问题,采用启发式和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课堂兴奋度和思想集中度,另一方面加强视频资料与教学目标的关联性。例如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关于射频技术的讲解,笔者使用了射频技术在时尚零售商店中应用的视频案例,介绍射频技术在零售业中如何提高库存管理效率、收货环节精确度和客户服务水平。该视频播放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加深学生对于射频技术原理的理解、了解射频技术在零售业中应用的方式及意义。视频播放前已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讲述,获得相应知识配备。播放视频时,应首先提出预设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射频技术在案例中运用的具体环节、方式及带来的好处。根据预设问题,学生可以在特定情境下产生与先前认识的关联,并根据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

(2)播放视频。视频的播放可以采取两种方式:间断式播放与连续播放。对于“案例型”视频资料,一般与固定知识模块相对应,可采取间断式播放方式。当视频中出现与重要知识点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进行暂停,加以解释或提出问题,起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深化认识的效果。例如,在上述案例中,当视频中提及射频技术用于库存盘点相较条码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效率,即可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原因,并进一步展开对条码和射频技术的比较,促进知识回顾和对比认知。对于“综合类”视频资料,往往内容发散性强,涵盖多维度、多层次信息,可以采用连续式播放方式。学生可就视频资料中出现的观点、现象进行综合判断,产生知识关联,形成系统分析和战略思维能力。

(3)问题讨论。视频播放完成后,教师就预设问题组织学生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在讨论中引发新思考。该过程是视频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地位。教师发挥助推器作用,采用“以参与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展开头脑风暴,推动群体决策过程。学生的互动式讨论可以采用分组方式,首先组内讨论、分组汇报,然后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开放式研讨、产生思维碰撞,最终形成结论。整个过程中,教师仅发挥启发引导作用,重点把握讨论的方向与进度,促进一致意见的形成。这种协作式学习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教师在讨论过程中也增强了与学生的互动,并对专业产生重新认识过程,提高了课堂掌控能力。

(4)知识迁移。在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相关领域知识产生更多疑问,通过课后查阅资料、批判性思考进一步打开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进行知识的迁移。在此过程中,发现专业兴趣点,为今后毕业论文设计及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方向。例如,在物流运作管理课程的讲述中,笔者使用了对德邦物流董事长崔维星采访的视频资料。在视频播放结束后,讨论预设问题德邦物流的运作模式、公司管理的独特之处以及与同类企业的比较优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产生知识的迁移,思考我国民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未来发展,并就此方向进行深入学术探究,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整个过程促进了专业认识提升,并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4 教学评价

视频资源应用的教学效果评价主要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过程性评价可以根据问题讨论中分组汇报的表现以及知识迁移过程中有关视频内容的课后开放性作业完成情况予以评判。终结性评价则通过期末考试中有关视频资料内容的测试题展开,可以使用案例分析或开放性问题形式。例如,在物流信息技术的测试中出现利用GPS破解盗车案的技术与原理分析,及要求学生列举任一种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现实案例。在课程开始时,即向学生说明课堂视频应用的评价方式,以便提高课堂参与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 高校物流教学视频资源应用的效果分析

笔者在自身授课的《物流学》与《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综合运用了各类视频资源。从学校评教、学生课程考核的结果看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笔者还就学生对视频资源使用的态度展开了问卷调查,共发放64份问卷,回收64份,有效回收率100%。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96.9%的学生表示欢迎视频资源的运用,70.3%的学生表示愿意参与视频内容相关的课堂讨论,62.5%的学生表示愿意参与视频资料的收集;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案例型和综合型视频资料的使用,并认为一次课(两节,共计100min)的最佳视频使用时间需控制在30min内,教师需在视频使用过程中进行适当讲解、说明与点评。如图2所示。

5 结论

本文结合物流学科的特点、各类高校物流教学的现状以及视频教学的理论基础首先分析了视频资源在物流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接着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方法。目的在于提升物流课程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但由于教学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具体实施过程中仍需因地制宜,融入执教者本身的主观思考。

[1]王晶,袁旭梅,王艳亮.物流工程多媒体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8,31(1):71-74.

[2]张莉大学英语教学中微视频教学资源应用研究[J].电子测试,2014(14):149-150.

[3]郝英英.视频资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与探索[D].长春:吉林大学,2012.

[4]刘延霞.视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1(8):120-121.

[5]危玉妹,危薇.视频案例教学:法律教学的新突破[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6):175-178.

[6]张伏丽.浅谈视频教学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6):133-135.

[7]邹裔忠.基于视频案例的”物流学原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25(1):189-191.

[8]柳健.实景视频教学手段在物流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新探[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1,(3):29-32.

[9]郑筠,王赫鑫,刘鼎.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4):141-145.

[10]齐振国.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6):85-88.

[11]李桂娥.多媒体技术在物流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市场,2007,(41):118-119.

[12]Barron B J S,Schwartz D L,Vye N J,Moore A,et al.Doing with understanding:Lessons from research on problem and project-based learning[J].The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1998,7(3/4):271-311.

猜你喜欢

资料物流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资源回收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