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微课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2015-05-07赵晓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32期
关键词:外科课件微课

赵晓

咸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湖北咸宁 437100

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将以移动通讯和教学资源共享为依托的微课教学模式已逐渐运用于现代医学教学体系[1]。微课教学不仅形式多样,且在教学过程中不受时空的限制,对学生的针对性较强,且微课制作简单,成本较低,因此在临床教学中应用前景较好,并受到广泛关注[2]。而外科作为临床教学中实践性与综合性较高的学科,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有研究表明,微课在外科教学中应用效果较好[3]。为进一步探究微课教学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现对湖北科技学院接受外科教学的90名医学生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方法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4年9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湖北科技学院进行外科学习的90名临床医学大三学生。按随机数表法将学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名。对照组中男生25名,女生20名,年龄在21~24岁,平均年龄为(22.4±1.2)岁。观察组中男生26名,女生19名,年龄在 21~25 岁之间,平均年龄(22.9±1.3)岁。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外科教学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教学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微课教学。授课教师为每组各1名,均在临床和学校教学中工作多年,教学经验丰富,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统一的理论和操作知识考核,并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进行打分评价。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学历以及该研究前的专业水平等一般数据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即授课过程主要以老师讲解和PPT课件示范教学为主。观察组在此教学的基础上,引入微课教学。即首先进行微课课件的设计,针对常规教学中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更全面和生动的教学课件和视频。每段微课课件平均时长约为15 min左右,以短小精炼为主,目标明确,讲解示范清楚。在一般部位手术知识讲解时,微课通常包括五方面内容,解剖学知识、无菌操作的的规范和流程、寻找病变部位、缝合方法的采用和操作示范以及对于术后容易出现的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事例通常采用外科临床常见的实际病例,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教学相结合,并针对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的重难点采用单独讲解。每节课结束后,老师将微课课件通过社交网络如QQ等发送给学生,并通过社交传媒工具,接受学生的在线提问,及时回复,帮助学生答疑。通过建立大班群,为学生提供交流共享平台,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结交流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与此同时,构建学校的教学网络共享平台,观察组学生每人可申请一个登陆账号,在课余时间登陆此平台进行相关视频的观看和学习。视频主要为之前学过的以及下次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在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及时复习的资源的同时,也对下次课程有一定预习的空间。平台同样设置反馈问卷的页面,对教学有意见和不理解的地方支持学生进行实名或匿名提出,由教师们统一时间段逐个进行回复。网络平台也提供临床上近来来与外科相关的手术实例以及经典案例,供学有余力的同学拓宽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统一考试,并在考试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获取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情况。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表1 不同教学模式下两组学生的出科成绩的比较(±s)

表1 不同教学模式下两组学生的出科成绩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理论考试 操作考试 综合表现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45 45 78.42±4.35 88.37±3.16 3.234<0.05 80.31±3.24 89.23±2.40 2.889<0.05 81.01±2.27 89.48±3.05 2.816<0.05

表2 两组学生对不同教学模式满意度评价的比较

3 讨论

由于在校医学生对临床接触的机会较少,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缺乏实践训练,因此在面对外科临床实训时,难免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外科作为临床上最重要的科室之一,病人的情况各不相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这也提醒我们,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关注其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实践操作的训练,多让其了解临床相关实例[4]。常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老师讲解,并做笔记记下重点知识,这也使得学生容易漏掉重点知识,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而在每节课结束之后,由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水平的差异,部分学生存在明明能够听懂,却在课后遗忘的情况,而缺乏教学资源的参考,学生不能很好地回忆起老师讲解的重点难点的推理过程,因而降低学习效率,并使得学生对学习缺乏动力,形成恶性循环[5]。

微课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学生在外科相关知识的学习上不再过度依赖老师,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可在观看视频时了解所学知识在临床上的应用,且在课后通过反复观看,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加深理解与掌握的程度,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6]。通过教学资源共享,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对于一些性格腼腆的同学来说,传统教学模式下,他们往往没有勇气在课堂上提问,微课教学则有效地解决了此类问题。学生可通过移动通讯设备与老师直接交流,也能在网络平台上给老师留言,有效拉近了师生关系,微课提供了较为便捷的师生互动渠道,有利于师生间学术的交流,实现了对学生的针对性教学[7]。在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外科联系上,微课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通过播放经典教学视频和近年来临床上常见病的手术治疗视频,学生得到了类似于模拟教学的教学效果,并在观看过程中掌握重难点与细节处理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高[8]。而在课余时间,学生能够用手机观看视频,也解决了学生在零散的空余时间无事可做的状态。

该研究通过不同教学模式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学生经微课教学后,在学期末的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成绩以及平时的综合表现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专业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课程结束后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性评价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经微课教学的满意度(82.2%)也显著优于对照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外科教学中采用微课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出科成绩,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习与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较高,有利于促进师生建立良好的友谊,促进共同进步,因此微课值得在外科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1]王文辉,袁紫旭.手术示教的微课平台建设[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6):99-102.

[2]宋军,徐为.微课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1):26-28.

[3]寻尚同.基于视觉文化思考的医学微课视频设计与制作[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3,36(4):278-280.

[4]高文超,王来根,温世浩,等.普外科教学资源库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8):822-824.

[5]杨东鹰,居来提·艾力,邓明飞,等.多媒体课件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及问题探讨[J].新疆中医药,2010,28(4):64-66.

[6]陈建峰.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7(7):47-48.

[7]傅艳妮,何波,郭明炎,等.微课在麻醉学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8):728-729.

[8]车启凤,方媛,祁昌平,等.微课程及其环境下微学习的思考[J].软件导刊,2014,(12):56-58.

猜你喜欢

外科课件微课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Flash课件在音乐教学中应用研究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