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黄汤不同煎煮方法生物效应对比研究

2015-05-06张艳梅冯春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0期
关键词:麻黄汤煎药定量

张艳梅 冯春玲 付 彪 张 琨 刘 健

麻黄汤不同煎煮方法生物效应对比研究

张艳梅 冯春玲 付 彪 张 琨 刘 健

目的 通过麻黄汤促进排汗的定性、定量实验, 验证高压煎药机与传统煎药方法煎煮麻黄汤的差异。方法 将7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传统高、中、低组、煎药机高、中、低组, 每组10只,进行麻黄汤促进排汗的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结果 实性实验:给药组与空白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煎煮麻黄汤中、高组均优于煎药机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传统低组与煎药机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量实验:传统高组均优于煎药机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中、低组与煎药机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煎药方法制备的样品优于煎药机制备的样品。

麻黄汤;促进排汗;传统煎煮;高压煎药机;定性;定量

麻黄汤出自《伤寒论》, 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 用于太阳伤寒表实证(或称外感风寒表实证)。现代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该方组方简洁, 君臣佐使明确, 中医理论严谨, 应用几千年疗效确切, 备受广大医家的重视[1]。

麻黄汤具有发汗作用, 其药效物质与其君药麻黄所含的挥发油及麻黄碱有关。随着高压煎药机的出现, 其广泛应用于中药的煎煮, 但对含有挥发类成分的中药煎煮, 研究者争论较多, 本文进行了高压煎药机与传统煎药方法的对比考察麻黄汤的发汗作用的差异, 因此进一步验证两种煎药方法差异。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物 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等均购自北京同仁堂药店。

1.2 试药制备 传统煎药方法:依据《伤寒论》中麻黄汤的比例(麻黄9 g、桂枝6 g、杏仁6 g、炙甘草3 g), 加10倍量水将除桂枝外的饮片浸泡30 min, 煎煮30 min后下入桂枝再煎煮10 min, 纱布粗滤去渣, 药渣再加水5倍量煎煮30 min, 纱布粗滤去渣, 药液与第1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 g/ml(以麻黄计)。煎药机煎药方法:按上述相同比例相同剂量, 按照煎药机说明书进行煎药。

1.3 动物 大鼠体重180~220 g, 雌雄兼用, 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许可证号:SCXK-(京)2009-0007。

1.4 试剂 和田-高原氏试剂:将2 g 碘溶于100 ml无水乙醇中配成 A 液; 将50 g 可溶性淀粉溶于100 ml 蓖麻油中配成B 液。

1.5 实验方法

1.5.1 麻黄汤促进排汗的定性实验 取7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传统高、中、低组、煎药机高、中、低组, 每组10只。给药30 min后将大鼠仰位固定, 用棉签蘸取无水乙醇拭去大鼠左侧后足跖部污物及汗液, 再以干棉签擦干, 继而在足跖部皮肤上均匀涂以和田- 高原氏A液, 待其充分干燥后, 再薄涂一层和田-高原氏B液, 及时观察足跖部紫色着色点数的变化, 并用微距摄像机拍照记录。实验过程中室温控制在25℃, 给药温度40~45℃。

1.5.2 麻黄汤促进排汗的定量实验 动物分组及给药定性试验。给药30 min 将大鼠固定, 擦干左侧后足垢, 将其伸进集汗管内, 密闭固定, 于集汗管中收集汗液10 min 测定其出汗量。以硅胶增重为测定指标, 统计其出汗量。实验条件同上。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实验结果

2.1 麻黄汤促进排汗的定性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给药组与空白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中、高组煎药方法均优于煎药机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传统低组与煎药机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麻黄汤促进排汗的定性实验()

表1 各组大鼠麻黄汤促进排汗的定性实验()

注:与空白组比较,aP<0.05;传统中、高组与煎药机组比较,bP<0.05,cP>0.05

?

2.2 麻黄汤促进排汗的定量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给药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统高组均优于煎药机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传统中、低组与煎药机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大鼠麻黄汤促进排汗的定量实验(s)

表2 各组大鼠麻黄汤促进排汗的定量实验(s)

注:与空白组比较,aP<0.01;传统高组与煎药机组比较,bP<0.05,cP>0.05

?

3 小结

麻黄汤是中医著名的经典方剂, 在我国已经应用上千年的历史, 在临床上取得非常好的疗效, 尤其以发汗效果显著[2-5]。随着现代研究发现, 该方的发汗作用与其君药的挥发油及麻黄碱有关[6,7]。由于中药所含成分复杂, 不同的煎煮方法对其成分提取影响较大, 主要影响因素有煎煮时间、溶媒量、药物的煎煮顺序、煎煮温度等。随着现代制药工业的发展,高压煎药机已经广泛应用, 方便了广大患者及医院, 但高压煎药机是否适合于挥发类中药的煎煮, 广大学者争议较多。本文以麻黄汤为研究对象, 以麻黄汤促进排汗作用为指标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传统煎药方法制备的样品优于煎药机制备的样品。由于本次试验结果是在本实验室的条件下进行, 对于高压煎药机是否适合于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煎煮有待更多的试验数据支持。

[1] 侯养彪, 杨涛, 张再良 .谈对麻黄汤发汗问题的认识.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28(1):183-185.

[2] 胡亚男, 张建英 .麻黄汤发汗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概况.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4, 21(2):223-224.

[3] 罗佳波, 刘国清, 莫志贤.麻黄汤对小鼠的发汗作用.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5, 23(11):1945-1946.

[4] 熊倩, 张密, 郑青山 .麻黄汤不同配伍对大鼠发汗作用的定量评价.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 2011, 27(7):763-768.

[5] 熊平, 蒋灵芝, 苗维纳.麻黄汤解表发汗的研究方法及临床运用.中医研究 , 2003, 16(5):54-58.

[6] 吕萍.麻黄汤汤剂与其免煎颗粒的有效成分对比.中医研究 ,2000, 7(9):46-48.

[7] 李吉来, 陈飞龙, 刘传明.麻黄汤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gc-ms法测定及配伍因素对汤剂中该成分含量的影响.中医研究 , 2002, 33(4):307-30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0.214

2015-05-21]

163316 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猜你喜欢

麻黄汤煎药定量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为老父煎药(外三首)
论麻黄汤不是发汗峻剂※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基于力控制的机器人磨抛定量去除研究
麻黄汤证与伤寒的对比研究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机煎药与传统人工煎药的对比
以《伤寒论》为纲探析麻黄汤新用❋
煎药机煎药与传统煎药质量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