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镇痛在分娩中的应用

2015-05-06许海钿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4期
关键词:无痛分娩卡因孕产妇

许海钿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镇痛在分娩中的应用

许海钿

目的 探索可行走式无痛分娩镇痛在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影响。方法 18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方式分娩, 研究组实施可行走式无痛分娩。将两组的分娩情况、各产程疼痛评分、产程以及新生儿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顺产比例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56%, 研究组剖宫产比例为13.33%,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89%,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产钳助产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一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第二产程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 两组第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产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胎儿窘迫比例以及各时间点的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镇痛方式在分娩中可以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 能有效降低生产疼痛感, 并发症发生率低, 安全性高, 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镇痛;硬膜外;无痛分娩;分娩过程;产后出血

正常情况下分娩将会给孕产妇带来巨大疼痛感。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 还没有找到既能实现有效镇痛又能确保安全分娩的有效方法以及药物等。真正意义上的无痛分娩, 还有极大的研究和探索价值。分娩镇痛是指应用各种镇痛方法,消除分娩时的疼痛, 或将分娩痛降至最低限度[1]。目前, 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中, 分娩镇痛技术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2]。近年来, 随着麻醉医学以及围生医学的不断发展,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方式已经逐步应用于分娩镇痛, 该方式不会对产妇的活动能力产生影响, 因此被叫做可行走式无痛分娩。本院积极探索研究可行走式无痛分娩镇痛在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影响, 取得了有价值的临床经验。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妇产科收入的孕产妇, 共计18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接受阴道试产;均为头位单胎、足月妊娠。已对产前检查发现阴道分娩或硬膜外麻醉禁忌证者予以排除, 同时排除高危妊娠(合并妊娠综合征、胎儿生长受限或胎膜早破等)者[3]。孕产妇年龄22~31岁, 平均年龄(25.8±4.2)岁;妊娠时间37~41周, 平均妊娠时间(39.5±2.6)周;平均体质量指数(BMI) (32.4±4.9)kg/m2。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方面, 含Ⅰ级105例, Ⅱ级75例;研究对象的Bishop宫颈成熟度评分[4]平均(7.4±2.7)分。在征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的前提下, 孕产妇均知情同意,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90例。两组年龄、妊娠时间、BMI、ASA分级以及宫颈成熟度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对照组孕产妇均实施常规方式分娩, 在分娩前针对实际情况予以心理护理以及鼓励等, 不予以药物镇痛干预。②研究组孕产妇均实施可行走式无痛分娩。当孕产妇进入产程活跃期, 即宫口扩展达到3 cm左右后, 均实施PCEA。均选择左侧卧位, 实施L2~3硬膜外穿刺, 向头置管并予以妥善固定。在确定孕产妇不存在脑脊液或血液抽出后, 就可以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药物选择布比卡因(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2840)和利多卡因(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0253)。在注入5 ml利多卡因后,如果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则继续注入8~10 ml布比卡因。观察20 min后, 妥善连接PCEA泵, 配伍2 mg/L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54172), 以4 ml/h速度持续麻醉。当胎儿正常娩出后, 再注入5 ml利多卡因,实施会阴切口缝合术。完成缝合后拔管。对孕产妇生命体征予以检测, 如果在分娩后发生坐位性低血压, 则予以静脉输注平衡液500 ml进行纠正和控制。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分娩情况、各产程疼痛评分、产程以及新生儿情况进行对比。分娩情况包括顺产、产钳助产以及剖宫产比例;产程包括活跃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长;疼痛情况采用VAS进行测定;胎儿情况主要为胎儿窘迫及出生后1~10 min的Apgar评分变化[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分娩方式情况比较 研究组顺产比例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56%, 研究组剖宫产比例为13.33%,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89%,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产钳助产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程及镇痛效果情况比较 研究组第一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第二产程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 两组第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产程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本分析已排除剖宫产分娩产妇)

2.3 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及Apgar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研究对象胎儿窘迫比例以及各时间点的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本分析已排除剖宫产分娩产妇)

表1 两组分娩方式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产程及镇痛效果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产程及镇痛效果情况比较(±s)

注:两组比较,aP<0.05,bP>0.05

组别例数产程(min)VAS评分(分)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研究组78 691.4±35.2a92.0±16.6a16.8±3.8b2.3±0.9a2.7±1.1a1.6±0.3a对照组55728.3±27.573.4±12.317.0±4.06.8±2.18.7±2.07.1±1.8 t 6.49847.05290.292516.87422.18126.509 P<0.05<0.05>0.05<0.05<0.05<0.05

表3 两组研究对象胎儿窘迫发生率及Apgar评分情况比较[n(%),±s]

表3 两组研究对象胎儿窘迫发生率及Apgar评分情况比较[n(%),±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胎儿窘迫Apgar评分(分) 1 min5 min10 min研究组787(8.97)7.5±1.98.4±1.69.3±0.6对照组555(9.09)7.6±2.18.2±1.89.2±0.6 χ2/t0.080.28610.67400.9466 P>0.05>0.05>0.05>0.05

3 讨论

在医学疼痛指数中, 产痛仅次于烧灼伤痛而位居第二[6]。第一产程中, 宫缩导致子宫平滑肌缺血, 促进缓激肽、组胺以及5-羟色胺加快释放, 加之宫颈伸长刺激感受器以及腰部交感神经, 使T10~12以及L1节段发生钝性疼痛, 一般定位不良;第二产程中, 会阴部受到牵拉刺激感受器以及会阴神经, 使S2~4节段发生疼痛。实施常规分娩, 不会对产妇的疼痛情况进行较大干预, 产妇将过度换气、儿茶酚胺得以大量分泌, 可能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甚至影响胎儿。因此, 在各产程中有效控制产妇的疼痛感受是保证母儿健康的重要环节[7]。如何优化产妇分娩疼痛成为学者们和临床医师探究的焦点问题[8]。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镇痛通过腰部实施硬膜外镇痛, 能够在较少使用麻醉药的同时实现较好的镇痛效果, 并且不会对产妇的行走能力造成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两组研究对象的产钳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初步分析是因为可行走式无痛分娩镇痛对运动神经阻滞较小, 不会影响产妇的分娩能力, 所以其产钳助产率未受影响。加之自控镇痛能够确保产妇血药浓度平衡, 这可以促进产妇心理状态趋于平稳, 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感, 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率。这表明, 在进入产程活跃期后,实施PCEA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中, 研究组第一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第二产程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 两组第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是由于PCEA对宫颈扩张的抑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产程。研究中所选用的麻醉药物为低浓度布比卡因, 该药对腹肌、下肢肌力以及血流动力学不会造成较大影响, 所以其减缓产程效果在正常范围内。镇痛效应结果分娩, 研究组产妇各产程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产妇能自由活动, 没有影响进食和饮水等, 其正常生理活动得到了保证。这也缓解了其焦虑、担忧情绪, 从而降低了导尿、护理负担, 亦节省了产妇的医疗成本[9]。

综上所述,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镇痛方式在分娩中可以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 能有效降低生产疼痛感, 并发症发生率低, 安全性高, 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1] 吕志敏.可行走硬膜外镇痛方法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01A):99.

[2] 李军利, 刘有才, 蒋孟杰, 等.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可行走式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中国医疗前沿, 2010, 5 (18):38.

[3] 刘力生, 丁建刚, 曾超超, 等.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可行走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师杂志, 2011, 13(4):566-567.

[4] 张连昌, 田国刚, 朱坚忠, 等.极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可行走分娩镇痛的研究.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22): 3669-3671.

[5] 顾亚军, 郭琦, 段辉, 等.甲磺酸罗哌卡因配伍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当代医学, 2009, 15(16):128-129.

[6] 宋梅, 李文红, 桂香玲, 等.可行走性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在第一产程潜伏期的应用及效果.护理管理杂志, 2011, 11 (10):722-724.

[7] 李秋容, 梁丽芬, 陈振明.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儿的影响.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4, 41(3):277-279.

[8] 李利波, 刘明, 梁丽芬.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联合可行走式腰硬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科学, 2014, 4(11):98-101.

[9] 李展纯, 林三瑜.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0, 28(2):182-184.

Application of ambulatory painless labor analgesia in labor process


XU Hai-dian. Shantou City Chenghai
Distric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Shantou 515800,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influence of ambulatory painless labor analgesia in labor process. Methods A total of 180 pregnant wom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9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labor measure,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ambulatory painless labor. Comparisons were made on labor condition, pain score in every stage of labor, and neonatal statu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much higher eutocia rate as 83.33% than 55.56%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its cesarean section rate was obviously lower as 13.33% than 38.89%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difference of obstetric forceps delivery rat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research group had remarkably shorter first labor stage (P<0.05) and longer second labor stag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difference of the third labor sta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s in each stage were much lower in the research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fetal distress rate and Apgar scores in each time poi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Ambulatory painless labor analgesia can provide precise analgesic effect in labor process. This method can reduce labor pain, along with low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high safety. It contains great value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Analgesia; Epidural; Painless labor; Labor process; Postpartum hemorrhage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4.004

2015-06-03]

515800 汕头市澄海区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无痛分娩卡因孕产妇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研究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乡镇卫生院孕产妇保健的现状观察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儿的影响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沈志洪:着眼“无痛分娩”,推进妇幼健康学科群建设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