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承明中国微书写画艺术第一人

2015-05-04胡静供图楚承明设计赵清

中国西部 2015年7期
关键词:书画书写创作

文/ 本刊记者 胡静 供图/ 楚承明 设计/赵清

楚承明中国微书写画艺术第一人

文/ 本刊记者 胡静 供图/ 楚承明 设计/赵清

冬日午后,记者一行驱车数十公里抵达成都西郊的街子古镇,这座千年小镇古朴而闲适,在冬日淡淡的阳光下散发着隐隐的禅意。车子拐进一条侧街,一人跃入视野,道骨仙风,颇具艺术家气质,再定睛一看,正是我们要访的中国微书写画艺术第一人、中国中央书画研究院执行院长、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楚承明。

跟随楚院长进入一个古香古色的大厅,四壁悬挂的花鸟虫鱼等中国传统书画,为大厅平添了几分雅韵。扫视一圈,似乎并没有传说中的微书写画作品。大师的作品恐不轻易看得见吧?“您的微书可以让我们观赏一下吗?”“当然,这厅里都是,请随便看。”什么!这些就是大名鼎鼎的微书画?这就是传统的工笔画嘛!楚承明看到记者眼中的疑惑,轻轻一笑,说:“这要用放大镜来看。”放大镜下,一个微观帝国仰头而至。鸟羽、花瓣、枝叶……居然都是由一个个文字组成的,而联成的是一首首中国古典诗词,咏鸟、咏花、咏叶……与画面精准融合。这些文字,每一个只占一颗芝麻的十二分之一至十五分之一!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楚承明也因为这精妙绝伦的微书艺术被称为奇人奇才。

军营的磨砺

奇人奇才是如何炼成的?在雅室的袅袅茶香中,楚承明带着记者穿越到上个世纪中叶。诞生于重庆一个小村庄的楚承明,在天广地阔的农村练就了豁达的心胸和强健的体魄。高中毕业后,他跟随大哥二哥的脚步光荣地参军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楚承明所在的部队奉命抵达前线战场保家卫国,而他是尖刀班的班长,负责带领战士开路、摸敌情,为后面的大部队标明前进的方向。这实实在在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个九死一生的使命。1979年年底,从战场归来的楚承明作为战斗骨干被提拔到西藏某团部工作,坐标定格在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半山腰,海拔4300米。

“正是在西藏的那段岁月成就了我的微书事业。”楚承明告诉记者,“80年代的西藏物质匮乏,也没有什么娱乐设施,房间里连电视都没有,业余生活很枯燥。”

突然有了大把的时间,自幼酷爱书法的楚承明重新燃起了习字的热情,从此,宣纸狼毫便再也没有放下过。

珠峰上条件很艰苦,全靠柴油机发电,每天晚上10点准时熄灯,房间里如果不生火就像冰窖一样。晚上风沙尤其大,如千军万马般呼啸而过。尽管房间的窗户都是双层密闭的,第二天早上桌上仍是一层黄沙。

如此恶劣的环境磨砺了楚承明的意志,使其练就了凝神静气的本事。任凭窗外狂沙肆虐,楚承明在灯光下静静地沉浸在他的书法世界中,自得其乐。10点以后,明亮的灯光变成摇曳的烛光,握笔的手依然在宣纸上纵情狂书。

珠峰上诞生的楚氏微书

1979年到1988年,楚承明在西藏的珠峰服役九年,也在冰雪与狂沙的共舞中练了九年的书法。九年中,他潜心钻研,遍临颜、柳、欧、赵等名家法贴,并相继到成都、西安的书法学校学习。楚氏微书也正是在此期间初具雏形。

“微书是源于我在一本历代名家书法理论中看到一句话——蝇头小楷。”楚承明告诉记者,“我就在想这蝇头小楷到底能小到什么程度呢?”

从此,楚承明就与这四个字纠缠上了,他不断地挑战自己的生理机能,看看到底能把字写得有多小。

从大楷到中楷再到小楷,再后来就以实物作参照,黄豆、米粒、芝麻……一个个参照物相继被超越,最后,在一粒芝麻大小的面积上,楚承明凭肉眼用毛笔写下了十五个汉字。

达到自己的极限后,楚承明又想,能不能把微书与绘画结合起来,增加其观赏性,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呢?

他选中了要求“有巧密而精细者”的传统工笔画。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而这也正是将微书与画作相融合的基础条件。

80年代末,诗、书、画三者珠联璧合的楚氏微书写画艺术成形,既可以悬于厅堂欣赏传统的中国工笔画,又可在画作里赏析博大而微妙的中国书法。一门崭新的艺术门类——微书写画艺术就此开启。

这是一门综合艺术,既要有坚实的书法功底又要有熟练的绘画技巧,还要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对创作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而这正是微书画创始人楚承明在冷峻的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上潜心修炼而成的“独门绝技”!

1994年,楚承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微书艺术展,引起了巨大轰动。黄胄、何海霞、尹瘦石等著名艺术家对楚承明的微书作品赞不绝口,称其“心诚见奇观” “隽趣可爱”“于细微之处见大千世界”……

融入血液的热爱

此时,已是楚承明从西藏转业到成都铁路分局的第六个年头。从北京载誉而归的他满心欢喜,却不料一到单位就遭遇了当头一棒。直管领导认为他搞微书创作是不务正业,撤掉了其工会办公室主任的职务,将其调去做了一名普通的列车员。

以干部身份转业的楚承明一下子就被抹掉了干部指标,心中非常苦闷。更让他难以忍受的是作为列车员经常要跑车,不能每天创作心爱的微书。

后来,一位惜才的铁道部领导知道这件事后,帮助了他。于是,楚承明又成了成都铁路分局图书馆管理员。虽然没有恢复其干部身份,但他终于有了自己创作的时间。

“那时,每天中午和晚上下班回家吃完饭就开始创作,只觉得每天时间不够用,最长一天写过16个小时,一点儿也不觉得累。”楚承明笑着告诉记者,“如果哪天有事耽误了,没有摸到笔,反而会觉得浑身难受。”

“微书创作是要分季节的。”楚承明说,像现在这样的冬天是无法创作的。冬天干燥,小小的笔尖舔好墨一下子就干了。而且,舔笔也有讲究,墨浓了拖不动,墨淡了一着纸就散开了。有时候接连舔笔十几下也写不下去一个字,创作速度相当慢。

楚承明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小窍门,宣纸有自身的肌理和纤维颗粒,有些纤维颗粒比笔尖还大。所以,在创作之前需对宣纸稍做加工,用指甲在宣纸上碾一道,将其碾得平滑,这样下笔就顺畅多了。

如此烦杂和枯燥的微书创作,非真正热爱是做不下来的。而楚承明这种废寝忘食、全身心投入的创作完全源于从血液中流出的热爱!

或许,正是突如其来的仕途变故,赠予了楚承明坚韧的毅力和恬淡的心境。也正是这次变故,造就了中国微书写画艺术第一人。

1996年,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的楚承明干脆离岗,专业从事微书写画艺术。拥有了自由和时间的楚承明如鸟儿般展翅高飞,快意创作。他的精品之作也大都出在这之后的十年时间内。

都说书画是心灵的反映,楚氏微书画既宏大又微妙,宏观布局、精细创作,楚承明是如此地收放自如,一幅幅巧夺天工的作品惊艳面世,沉静与激情在这些作品中完美结合。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是如何在同一个人身上练就的?是战场上战略战术运用的衍生,是九死一生的战火中的考验,是冷峻静默的珠峰上的磨砺,还是遇挫之后的云淡风轻?想必是这所有的经历造就了这位微书艺术大师吧。

盛誉之下展心愿

“2005年11月11日,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微书写画艺术第一人——楚承明大师微书写画艺术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西南厅拉开帷幕。文化部门领导、各国驻华使馆文化外交官及众多书画界的艺术大家出席了开幕式。

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马达热情洋溢地介绍微书写画艺术家楚承明大师,对其奇妙技法和艺术创新表达了由衷的敬意。”将时针拨到2005年11月,各大媒体正争相报道着此次展览。

此次展览展出楚承明大师作品100余幅,代表作之《花鸟图》,书录了唐诗700首共5万字,分别用咏花、咏叶、咏树、咏山、咏草、咏鸟诗来书写画作。此外,用《香港基本法》《中英联合声明》等8万余字创作的《香港区徽区旗图案》,用《道德经》等9000余字写成的《老子像》以及分别用生平大事记、南巡讲话写成《毛泽东像》《邓小平像》都让人眼前一亮。每件作品都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博大的内涵深深吸引着参观者,宏观可欣赏绘画艺术,微观可饱蕴极其丰富的文字内含,令参观者惊叹不已、赞不绝口。此次展览的轰动程度更胜于十年前的第一次展览。

2007年,年过半百的楚承明历时半年,用近3万字的微书创作了《六祖法相》,赠予了中国佛教名寺之一的广东南华寺,就此封笔。

楚承明笔耕三十余年,呕心沥血创作了100多幅不可复制的微书写画艺术品,其中多幅精品被天安门城楼、中南海、多位党和国家领导、收藏家、企业家,以及其他海内外人士收藏。

现在的楚承明偏居成都西郊,过起了悠然自得的半隐居生活。虽然微书已封笔,但几十年来已习惯笔耕的楚承明每天依然离不开宣纸狼毫,擅长于真行草隶各体的他会根据心情来挥毫,或遒劲有力,或清新俊逸……

即使是半隐居,依然有很多喜爱楚氏微书画的中外人士慕名寻访而来,不少人欣赏过其作品后,都赞不绝口,说这么奇美的微书画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也是我的心愿。”楚承明告诉记者,“未来,希望这些微书写画作品向国内外更广阔的空间传播,让中国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书画书写创作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一墙之隔》创作谈
小小书画廓
书写春天的“草”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