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的十字路口

2015-05-04

云南画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马帮洱海大理

她是云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曾经被冠以一个王国的名字存在三百多年;她长期是云南的经济文化中心,直到今天,她的名字依然被众多中国人所熟知。她就是大理,她不仅是苍山洱海、风花雪月,她还是南方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货物集散地。一直以来,穿行在横断山区的悬崖峭壁和大江长河之间的马帮人,都将她视为冒险途中最温暖的港湾。

南方丝绸之路由五尺道、灵关道和永昌道组成,这三条道路的唯一汇集点就是大理。与此同时,茶马古道滇藏线也从大理穿过。当从成都出发翻越金沙江与从宜宾出发沿岷江而行的四川商人在大理三月街上相遇的时候,他们操着乡音互相打探对方货物品质和价格,以便自己喊出一个合适的价格。在这里,他们遇到了来自六大茶山一带的贩茶人,经过品尝之后他们想着是不是带点普洱茶回去。至于从永昌道带来的异国宝石和香料,则是他们清单上的必购货品。

云南驿那时马帮那时路

关于云南,据说有个浪漫的故事。

2000多年前的一个晚上,汉武帝刘彻在他宽大的寝宫中做了一个梦,梦见有“彩云现于南中”。于是,公元前109年,云南县就作为益州郡的24个县之一进入到汉帝国的版图之中,治所正是云南驿。历经魏晋、三国、南诏、大理、元,1500年间,云南驿一直是“云南”这个行政区域的治所。直到明代,云南县的行政中心迁到20公里外的洱海卫城(今大理祥云县),云南驿从此开始专心扮演作为驿站的历史角色。

云南驿是南方丝绸之路上五尺道和灵关道进入大理的第一道门户,她接待过吴三桂,接待过岑毓英,接待过林则徐,接待最多的则是夕阳下伴着叮当作响的马铃声的一队队马帮。

明清时期的云南驿,马店达二十多家,每天来往的马帮,则有三四十队。大一点的马店,仅一天就要接待三百多匹马,提供上千斤草料。一到阳光夕照,马帮就陆续到来,哒哒的马蹄与赶马人高亢的号子一起沸腾。人马像山洪一样,分头流进各家马店里去。此刻的云南驿,敞开怀抱,包容着东来西往的马帮,吸收着他们南腔北调的语言、习惯以及汗臭。马锅头指挥着伙计们卸下货物,指挥着用抹布为马儿揩去汗水,指挥着将马儿牵到草料最多的马槽前面去,然后悠闲地抽上一支水烟,在伙计们的伺候下洗个热水脚,把当晚住宿的事情安排妥当,便吹着口哨,出马店大门而去。他们有的到老朋友家叙旧去了,有的到酒肆喝酒赌钱去了,有的找相好的女人去了。

如今的云南驿,二十多家马店仅剩下唯一的一家,而且已经被改作“云南马帮文化博物馆”。三进深的院子,天井、大缸、账房、厨房、马厩、马槽、马驮子,以及正在缝补的马鞍、皮子编制的马笼头,曾经在风雨里照明的马灯,赶马人随意挂在木柱上的马笼头,二楼上赶马人睡过的简陋床铺……这一切的一切,都唤起所有到来的人们对马帮生活的诗意向往。最后一层院子的后面,有一眼水井,宛若一只明亮的眼睛。据说马店老板美若天仙的小妾,因为受不了大老婆的欺凌,曾在这里投井自尽。但这或许是杜撰,因为那时候的马店几乎都是彻夜不眠的,一个人在院子里投井自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早些年,在云南驿还生活着19世纪出生的老人,他们回忆清末民初的情景说,那时候的云南驿,从早到晚人喊马嘶,没有清净的时候,空气里都是浓烈的人汗和马粪的味道。在镇子外面的十字路口,竖着一根两三丈高的木杆,每到晚上,会有人在顶上挂出或是红的、或是绿的、或是黄的灯笼——红灯表示少数马店空着,绿灯表示空的马店还较多,黄灯则表示已经客满。马帮老远就可以根据灯的颜色,决定进镇还是另觅驻地。

三月街大理门前两条路

三月街不仅仅是一个白族青年对歌恋爱的节日。

如果你穿越到百年前的大理,那么农历三月十五这天,你将会被怂恿着乘坐小马车赶到大理古城外的三月街。

在苍山脚下,一片绿草如茵的缓坡上,你会看到穿着各式民族服装的人们。来自苍山洱海的白族人是三月街上的主人,每年他们都要在这里购买农具、茶叶和药材,同时出售自家的农产品,尤其是骡马——这种个头矮小的马以擅走山路而名声在外,被称为“滇马”。从剑川来的白族木匠弹着三弦,唱着白族民歌,为自己的木雕门窗招徕生意。从洱海东岸过来的白族渔民出售鱼虾和各类干果,这些被当地人称为海东女人的头饰特别艳丽。从成都、宜宾和昆明等地来的汉族人主要是来卖百货的,在他们的帐篷里可以买到各种棉布、丝绸、瓷器以及笔墨纸砚等等。从大小凉山过来的彝族人披着黑色查尔瓦披风,来卖洋芋和药材。纳西族人则牵着马,背着火枪,他们是来参加赛马大会的。从西藏和香格里拉过来的藏族人,则在三月街上搭起一顶顶彩色的帐篷,出售药材、皮毛和虎骨麝香。

最让你惊奇的当是骑着大象来卖茶叶的傣族人。他们坐在高高的大象背上,打着白色的包头;牵着大象的人是穿着黑色衣褂,打着红包头的基诺人和哈尼人。这些来自普洱六大茶山的山民,自称是大树茶王的子女。当然,不出意外的话,你还会看到腾冲人,他们出售来自南亚、东南亚的翡翠。在他们附近,总会有穿白色长褂、黑皮肤的孟加拉人,穿长筒裙的缅甸男人,还有把槟榔嚼得满嘴通红的越南女人……

如果你很迷惑,三月街上这么多人,都是从哪儿来的?

当地人会告诉你,大理人门前有两条路,一条去缅甸,一条去拉萨。三月街上的这些人,就是顺着这两条路来到大理的。

这两条路,一条是南方丝绸之路,从成都出发的是灵关道,从宜宾出发的是五尺道,在大理汇合后经腾冲前往缅甸、印度等国家,称为博南古道、永昌道。另一条则是茶马古道,从普洱等地出发,在大理稍作停留后,经丽江、香格里拉、昌都到达拉萨、印度噶伦堡等地。

大理在南方丝路和茶马古道交汇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39年。南诏国建国次年,南诏王皮逻阁将都城从巍山搬到太和城(今大理市)。太和城南有博南古道横穿,两头连大唐和南亚、东南亚诸国;北有茶马古道纵贯,上下是吐蕃和金齿百越。

就自然地理上来说,大理的十字路口区位也有其深厚根源。大理是横断山脉一二级台地交接的边缘地带,东亚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青藏高原区、南亚和东南亚热带季风区的交汇处。在红土和绿色植被覆盖的群山中,苍山卓然而立,像一座屏风,将八面来风汇集于此。这个洱海边的城市因此有“下关风”之说。从大理往西,云岭、高黎贡山等山脉横立,道路告别相对的平缓,进入无休止的翻山越岭。往北,进入横断山脉的第二级台地,海拔陡然上升。成都、宜宾的蜀地丝绸商人如果继续向前,需要翻越澜沧江、怒江和高黎贡山;来自普洱地区运茶的百越马帮应该往北走,但他们已经适应不了逐渐升高的海拔了;而藏族马帮也无法忍受南下的低海拔。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在此止步。

因为自然地理的原因,氐羌、百越、百濮等几大族群,也大致以大理为边界分布。大理地区的文化共生和互动十分活跃,同时并存着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等,一个村庄、一家人分别信仰不同宗教的事情屡见不鲜。即使是同一种宗教,由于各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同,也呈现出不同的样式。佛教文化的三大主脉: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彼此并存。文化的多元色彩一直是大理文化的重要特点。

正是由于十字路口的特色区位,汉地、吐蕃、南亚和东南亚的文化汇聚于此,经过千余年的碰撞交合,终于形成一种让人刮目相看的高度发达的物质文化和高度开放的精神文化。到唐代,大理地区已成为中国西南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八方辐射。南诏与各方“使传往来不绝”,史书记载,异牟寻时期,南诏派到成都留学的王室贵族子弟多达千人。

大理的重要地位,不仅在于她处在亚洲几大自然地理结合部的核心位置,更在于她是几大类型文化的交汇点。大理的魅力,不仅仅来自《天龙八部》的肆意想象和苍山洱海的无边风月,更来自于真实的历史,来自南方丝路上的一次次真实冒险。

猜你喜欢

马帮洱海大理
大理:梦游理想国
开学第一课《洱海保护》教学设计
大理好风吹
走到洱海
诗意洱海
高仕兴:云南普洱市马帮传统民族文化继承者
洱海太湖石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