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成本控制与效率提高

2015-04-28杜蓉

企业导报 2015年7期

杜蓉

摘 要:本文主要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成本控制进行概述,以期找到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成本控制

前言:行政事业单位行使的是国家赋予的权利,是管理着诸多国家公共事务和各类行政工作的管理机构。而内部审计的成本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经济管理的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内部审计对行政事业单位起到了经济监督和评价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单位内部人员遵守财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思想意识,降低经济犯罪率。而对审计成本的控制可以减少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营活动中不必要的经济消耗,降低行政事业单位不合理的经济支出,节约行政单位的经济成本,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一)提高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内部审计政策,能及时发现行政单位在使用国有资金时出现的不合理或浪费现象,依据实际情况给出适当的审计建议,督促行政事业单位提升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和分配能力,降低财政资金在使用时不必要的浪费,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有利于被审计部门的反腐倡廉。内部审计制度具有强大的监督功能,能有效地督促行政事业单位在国家财政资金的经营活动中保持其使用的合理性、真实性及有效性;能有效地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格的遵守,充分利用其督促力,勇于和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做斗争;能有效地揭露和纠正相关单位以权谋私,贪污公款等腐败现象。因此,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执行力度,能有效促进清正廉洁的党风建设,降低腐败犯罪率。

(三)分析国家审计政策,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内部审计的实行,能将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及时检测出来,确认其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或贯彻的方针政策。内部审计能将行政事定单位的经济发展情况反映出来,找到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运转或行使权利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促使行政单位及时纠正错误,让审计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贯彻国家对内部审计宏观调控的各项方针政策,确保内部审计发展的健康性和稳定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方法与流程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方法。(1)调查研究。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再依照单位的实际情况以抽样的方式进行审计,对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的管理活动和内部成本控制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测试。(2)获取审计证据。利用观察、计算、询问、函证或者分析复核等办法进行调查,取得充分、适当及可靠的审计证据,以确保其审计结果及相关建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1]。(3)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计算机是现代化高科技术设备,普遍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工作人员基本会把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记录在计算机中。因此,利用计算机中的信息系统对该单位进行审计,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且不用将原来的内部审计目标及范围作任何改变。(4)记录审计过程。内部审计工作完成后,相关工作人员应将审计的执行过程、收集到的审计证据以及审计评价等都记录在审计工作的底稿中,方便日后进行整理、查阅。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步骤。行政事业位的审计工作的步骤为:①确立审计的目标及范围;②制定审计方案,编制审计预算;③安排和确认审计工作人员;④检测及试验相关管理系统和程序,确保管理系统和程序的正常运转;⑤草拟审计的最终结果和建议;⑥与被审项目的有关部门进行沟通,让相关部门了解其审计报告中的内容;⑦将最终的审计报告提交至主管部门。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成本控制问题

(一)成本控制意识缺乏。长久以来,行政事业单位一直没有将成本核算合理地运用到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是进行粗放型的财务管理,各部门工作人员对成本进行控制的意识不够,间接导致其审计成本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成本观念也非常薄弱,只重视效益的观念,忽视成本的节约及工作的效率,无法将投入与产出的成本及效益有效结合,这不仅增加了审计的成本,也造成了时间和人力上的巨大浪费。

(二)成本管理系统性缺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成本的预算也是其经费预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行政事业单位在成本预算上缺乏其管理的系统性,使得其成本预算管理工作不规范也不全面。例如,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预算成本脱离了其审计的项目,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不认真,这都导致审计成本的大幅度提高。

(三)落后的内部审计方式。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要想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提高其审计程序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在的行政事业单位,其内部审计工作普遍存在程序过于僵化和繁琐的问题。而就实际情况来看,审计工作中,审计程序越是繁琐,其审计的成本就会越高。加上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大部分还在使用传统逐笔查验会计凭证的方式,分析性复核方式没有得到充分的使用。在审计方式上计还在进行手工审计,电脑的使用率比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审计工作用的效率。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低。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选择,缺乏适当的办法和标准,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选用缺乏科学性,大多数都是以有无相关工作经验为选择的条件,或以会计人员为重点的选择依据,认为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很接近,会计人员能从事会计工作,就一定具备从事审计工作的专业能力。这就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多数内部审计人员的缺乏审计技能,职业判断力较低。在这种大背景下进行审计工作时,无疑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不仅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效率,还增加了不必要的审计成本,特别是人工成本。

四、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成本的对策

(一)完善管理体制,降低审计成本。(1)整合审计的资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成本的高低和审计的资源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已拥有的审计力量及审计对象有效地控制审计成本。在制定审计计划时,以审计的工作目标为依据,注重计划内所安排的重点,明确审计工作的年度总目标。科学调整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适当调配审计的力量,将审计人员、环境和项目三个方面有效结合和统一,以有效降低审计的成本[2]。(2)完善的激励机制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培养及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观性和能动性。例如,建设节约浪费奖惩机制,有效利用完善的激励体制,提高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审计的成本从根本上降低下来,提升审计的工作效率。(3)审计计划的编制。审计计划的编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编制审计计划时,要有选择性地安排审计项目,如,选择项目领域的资金、事项和部门等重点来进行审计工作的开展,尽量选择对审计宣传效果有重大影响的事项,放弃部分费人力,费财力,却收益较低的项目。(4)提高审计人员素质。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有计划的对其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探索新的审计人员选拔方式,转变以经验为条件的选拔观念,以科学的方式来选择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如,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与部分高等学校进行沟通,共同制定审计人员的选拔标准,明确审计人员的素质及能力,对审计人员进行科学的选拔,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控制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实施效率。(1)转变审计的方法。在行政事业单位对某一项目进行审计时,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尽量运用一些先进的设计方法。如,分析性复核或内部成本控制评审等方法,有效控制审计项目的进行,以达到项目成本和被审部门配合成本所要控制的目标。充分利用现代化电脑对审计工作的辅助功能,有效运用电脑中的审计兼容软件及被审部门各种财方面的数据,这样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审计工作的时间,还能有效地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从而降低审计工作的成本。(2)合理利用审计资源。内部审计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先对被审部门及对象进行一定的调查及研究。对被审计部门、对象和事项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结合审计工作的需要,配备合格的审计工作人员,最大化的利用所拥有的审计资源。(3)审计和审计调查相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出延伸审计和调查的作用。在拥有的审计力量较少时,可以依照被审部门的现实情况,增加力度进行审查。审计工作进行时,重点审计相关的重点问题,在不会对审计工作和质量造成影响的前提下,可以对于相对较轻的问题实行延伸,适当的节约审计成本。

(三)加强预算管理,控制审计支出。(1)强化预算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实施定额的预算政策。依据审计的部门或项目来按排审计的人员和时间,再依照审计人员、时间及工作量确定其审计的预算经费。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根据以往审计工作的经验,对所审计项目的类型、性质、规模等进行定额管理,从而减少人为因素对预算编制的影响。(2)转变预算管理的方式。行政事业单位应将审计的成本预算从总成本中分离出来,利用有效合理的方法对审计的成本进行一定的控制。让财务部门从行驶总管,变成监督总管,对审计的成本进行有效的平行控制,并制定部分奖罚措施。利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能降低审计成本的控制难度,还可以提高审计部门对审计成本控制的主动性。

结束语:总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和成本控制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行政事业单位需依据时代发展及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与改革。及时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优化,完善审计部门的管理体制,合理地控制审计成本,强化预算的控制,让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成本从根本上得到控制,审计工作的效率得到切实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立华.试论单位内部审计的成本控制与效率提高方法[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3,30(299):306.

[2] 甘亚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4,6(3):71-72.

[3] 韦旭鸿.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问题分析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4,18(12):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