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发企业吸收能力演进研究

2015-04-27张立志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开发性吸收能力知识库

□文/张立志

(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一、引言

后发企业因其自身的技术、资源、规模等方面的原因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处于劣势地位。如何通过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来赢得竞争优势,提高后发企业的市场地位,这一直是后发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这种背景下,后发企业吸收能力演进的研究,以一种动态的视角分析后发企业竞争优势获得本质。后发企业吸收能力演进是指后发企业通过对知识的获取、整合和吸收创造出后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的创新知识。所以,本研究认为后发企业吸收能力演进提高了后发企业的技术能力、改进了创新绩效和赢得了竞争优势。

二、后发企业吸收能力演进的主要变量

(一)引进选择。后发企业因为其进入市场的时间较短,自身的知识积累不够多,没有形成自己专属的知识库,因此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上难以和先发企业相抗衡。鉴于此,后发企业就要引进选择能够促进后发企业自身发展的且能够产生创新绩效的带有价值性的知识。本研究认为在影响后发企业引进选择的外部知识的重要因素是后发企业自身原有的知识库。后发企业自身原有的知识库包括两部分:个人知识和团队知识。个人知识是指企业员工基本技能、教育背景、知识的多样性和理解能力;团队知识是指后发企业在该企业相关的领域是否拥有最先进的科学及科技发展知识以及企业所掌握的该行业的行业准则等。后发企业原有的知识库决定了企业自身的知识水平,也直接影响了后发企业在引进选择外部知识的层次与结构。

(二)吸收融合。后发企业在引进选择的有价值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些隐性知识,而且这些知识是处于离散的状态,分布在后发企业不同的功能部门,掌握在不同的个体之中。这些知识虽然进行了有价值的选择,但必须经过后发企业的吸收融合。后发企业必须将吸收的外部知识和企业原有的积累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协调、整理形成具有较强的柔性、条理性、系统性的创新知识。在此吸收融合的过程中企业应该考虑不同个体的知识的融合。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知识,通过知识共享过程,部分个体知识得以在企业中流动。但是,这个时候的知识仍然是不系统的,宛如一盘散沙,不具备强的竞争力。这个时候,企业必须指定特定的人或者组织来将不同个体共享出来的知识进行提炼和整理,让其形成条理性系统性强、有生命力的新知识体系。

(三)网络集聚。知识网络的形成是知识吸收融合必然的结果,后发企业内部不同的部门将不同的知识单元,在融合吸收外部知识时,不同的部门进行了各自知识单元的外部知识和内部知识的融合。这样的知识融合不利于后发企业创新知识的产出,鉴于此要求后发企业必须建立自身的知识网络形成一个知识交流共享的平台。在企业内部的知识网络中,各个知识单元可以将本单元所掌握的知识通过知识网络进行共享,形成一个巨大的知识网。不同知识单元的知识都能直接的交流和共享,这样就保持企业内部知识的高速流通,有利于企业内部通过知识网络及时传播、分享、整合和创造新知识,同时也能够使企业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

(四)改善提高。后发企业在将吸收的外部知识与内部的知识整合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后,弥补了后发企业自身知识的欠缺。在这个阶段后发企业形成的新知识将在后发企业内部扩散、传播和共享。后发企业内部的新知识在共享过程中需要知识传递者和知识接受者的协调配合。所以知识接受者应该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知识积累,完善自己的知识层面,从而提高自己接受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传递知识能力包括知识变换、知识分析表述能力,知识给予者向知识接受者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时候,并不是把信息和知识直接“装入”知识接受者的头脑,而是首先把它变成语言或另外某种相应的信号、符号。因此,知识传递者要做到准确、充分、有效地变换信息和知识,提高知识的分析表达能力,从而提高知识传递效果,消除传递障碍。后发企业新的知识体系将整合的新知识在企业的各个部门或者在专门的人员中传播进而营造了更好的学习氛围,改善了后发企业的学习环境。知识的创新最终要转化为后发企业的生产力,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实现后发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进而提高企业的实践能力。

三、后发企业吸收能力演进基本路径

(一)组织学习。后发企业吸收能力的演进源于企业的组织学习,后发企业凭借其较强的吸收能力对相关技术知识的吸收、转化和运用,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表现为不断螺旋上升的连续过程。组织学习能够帮助后发企业获得跟多的知识积累,知识积累是后发企业吸收能力演进的基础。另外,组织学习还能增强后发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敏感程度,提高后发企业对网络知识溢出的预见能力。后发企业在获取外部知识不但是简单的吸收,需要通过组织学习将外部知识与内部知识融合并在企业内部传播共享,以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后发企业吸收能力演进的过程中需要不同的组织学习模式来进行知识的学习。不同阶段所进行的学习模式也不同:吸收能力演进的初始阶段的学习主要以“干中学”和“用中学”的模式进行;吸收能力演进的整合阶段主要模式是“研究开发中学习”和“合作中学习”;自主创新能力阶段的主要学习模式是“网络中学习”和“预测未来中学习”。

(二)知识管理。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将知识管理划分为:知识获取、知识吸收和知识创新的动态发展过程。

知识获取包括知识识别、知识获取和知识积累,这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知识的识别是指对网络中的知识通过后发企业自身的知识基础进行识别、筛选,选择出企业自身所需的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的知识,以备充实自身的知识库。知识获取是指将外部的知识转换到企业内部,为企业的生产和服务所用。知识获取的最理想的结果是在合适的时候让合适的人获得合适的知识,进而实现合适的企业目标。对于后发企业来说,就是在追赶先发企业的过程中获得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所需的知识,进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知识积累是后发企业获得具有独特价值的知识和实现知识创新的基础,后发企业吸收能力演进和创新绩效的该进的结果实际上是知识积累、利用和创新的结果。

知识吸收是指在企业对所获得外部知识和积累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后,需要通过吸收转换,转化成后发企业的核心知识。对于后发企业而言,知识的吸收体现在三个层面:个人层面的知识吸收、团队层面的知识吸收和组织层面的知识吸收。对个体层次知识吸收能力的积累和整合是形成团队和组织层面上的吸收能力的基础。

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根本目标和最终落脚点,本文所讲的知识创新是指后发企业在将外部知识吸收到企业内部并与企业内部的知识库整合后所形成的能够带来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的知识。知识创新是以知识获取、知识吸收为基础的,同时也是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实现的。

四、后发企业吸收能力演进过程模型

(一)探索性学习过程中的吸收能力。后发企业的关键起点不仅是聚焦自有技术能力,而且关注从外部获得新的技术知识,全球化导向将会成为新的技术能力的来源,全球化的视野对于后发企业来说十分必要。探索性学习指的是企业通过搜寻外部知识的来源,对外部知识进行获取的过程。后发企业能通过建立识别外部知识来源的扫描机制,向全球生产价值链网络行业领先者进行知识搜寻,通过企业之间的契约进行相互连接而获取。后发者与这些现存的结构进行互联,通过探索性学习搜寻获得跨国公司的知识、技术和机会,使之步入成长的阶梯。在此基础上,企业通过将获得的知识整合到它们已有的知识基础当中,由此企业之间的网络连接开始在全球经济网络中产生倍增效应,为后发企业吸收能力演进提供初始的潜在优势。

(二)转化性学习过程中的吸收能力。转化性学习涉及到与能力和战略资产相关的多种资源及其各类型知识的整合,这种能力是指对企业内外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整合能力,结合与配置能力。转化性学习对后发企业吸收能力演进机理构建有重要的作用,是后发企业创新绩效改进的关键环节。转化能力可以描述为组织效率、组织范围与组织柔性,使企业对动态性的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和应变能力。后发企业知识与吸收能力得到了增强,企业的技术能力得到了升级,赢得了市场的竞争优势。

(三)开发性学习过程中的吸收能力。在知识溢出的情况下,后发企业更愿意选择同步进行开发性学习投入。随着后发企业的知识基础得到了增长,其知识转化创新性知识。当新的应用通过将已有的知识基础组合而产生时,开发性学习的绩效在相似的市场当中通常是巨大的。高水平开发性学习能力的企业可能会在创新过程中通过运用所吸收的知识取得优良绩效。因为组合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重要性,开发性学习有助于企业形成前瞻性的计划。在知识与应用进行匹配的下一步时,开发性学习将知识转化为新的产品,通过获取外部知识的方式,企业更新它们的知识库存。在已经积累的知识基础上,开发性学习对将所积累的知识转化为新产品的程度起到了相当大的决定性作用,有进一步推动了后发企业吸收能力演进的速度。

五、结论

通过对后发企业吸收能力演进的主要变量、基本路径的研究,构建了后发企业吸收能力演进的过程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后发企业吸收能力演进的理论。同时这也为后发企业如何在企业的发展中促进吸收能力的演进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1]徐二明,陈茵.基于知识转移理论模型的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构成维度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

[2]熊新. 开放式创新环境下装备制造企业吸收能力演化机理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王睢. 吸收能力研究现状与重新定位[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7.

猜你喜欢

开发性吸收能力知识库
基于TRIZ与知识库的创新模型构建及在注塑机设计中的应用
开发性核电厂厂址保护工作探索与初步实践
金融环境对OFDI反向技术吸收能力的再探索
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维护知识库的建立和应用
开发性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Drupal发布学者知识库关联数据的研究
技术转移二元视角:吸收能力与释放能力的作用
企业知识搜寻、吸收能力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吸收能力对校企合作绩效的影响探讨
开发性金融助推四川棚户区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