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的方向与建议

2015-04-27尹冰清原磊

中国经贸导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资源型山西省升级

尹冰清+原磊

山西省具有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优势,大同市更有“中国煤炭之都”的美誉,山西煤炭资源总储量达3899.1亿吨,探明储量达到2661.7亿吨,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40%。然而,山西矿产资源的优势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山西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的排名并不靠前,资源型产业的粗放式发展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却没有真正形成难以取代的竞争优势。就现阶段而言,资源仍是山西发展中最重要的禀赋优势,资源型产业能否成功实现转型升级,是决定山西省经济全面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山西省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路方向

山西省资源型产业应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指导下,根据发展阶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市场机制的决定作用下,在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积极主动地谋求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先进制造业,实现产业发展中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统一。

(一)市场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山西省在进行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中,也应当将推动资源型产业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作为核心任务,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目前,山西省资源型产业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很多都是由于体制、机制性障碍造成的,为从根本上改变山西省资源型产业的粗放式发展道路,实现转型升级,必须要从体制机制着手,改革资源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完善资源产业的税收制度,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

(二)生态化

山西省在发展资源型产业时,应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在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基础上,既重视经济增长,又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最小的能源消耗成本与环境污染成本,最有效的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能源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山西省资源型产业应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全方位推进煤炭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清洁利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关小上大”等量或减量替换力度,积极探索高碳产业实现低碳发展的新模式;在电力、冶金、焦化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推进碳捕捉、碳封存、碳利用的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

(三)集约化

山西省在发展资源型产业时,应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主要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进效益。山西省应以“多联产、全循环、高端化”为基本模式,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用先进适用技术转型升级煤炭、焦化、冶金、电力等资源型产业,使多数资源型企业的主要工艺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提高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煤炭产业规模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和晋北、晋中、晋东南三大煤电基地,加强晋电外送能力。

(四)规模化

山西省在发展资源型产业时,应注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对大企业集团进行规范化管理,形成有序竞争、良性循环的市场秩序。山西省应坚持依法行政,遵循市场原则,全面落实矿产资源规划,按照一个规划区块范围内原则上只设一个勘查开发主体的原则,进一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提高煤炭回采率和安全生产、清洁生产水平,减少生态破坏、加快生态修复。推进焦化、冶金、电力等行业的产业整合和兼并重组。打破产业边界,加快推进煤炭、冶金、焦化、电力、建材等上下游关联产业的联合兼并重组整合,促进资源型企业跨行业、一体化发展。

(五)集聚化

山西省在发展资源型产业时,应将企业以完善的组织方式集中于产业园区,并引发更多的同类企业出现,在大企业的主导下建立“大、中、小”企业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良好产业生态,形成有效的地方性集聚效应,提高区域竞争力。山西省在发展资源型产业时,应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产业集聚区作为产业转型的主要载体,推动重大项目相对集中布局;创新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加大规划、建设和改造力度,提升各类园区承载力和发展水平。

二、山西省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的实现机制

实现山西省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五项主要任务,必须要建立起相应的实现机制,具体包括技术提升机制、组织优化机制、地域整合机制、产业链再造机制、管理创新机制、信息化发展机制。

(一)技术提升机制

山西很多资源型企业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其设备水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处于十分领先的地位,但是随着整体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这些企业的技术设备也应当得到相应的提升,否则就会落后于行业先进水平。为提升山西省资源型产业的技术水平,必须要制定相应政策,加大技术改造、促进技术创新。一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技术改造实质上是对企业的一种补偿性投资,补偿生产活动和技术进步对企业生产设备造成的有形和无形损耗。如果企业技术改造长期无法弥补这种损耗,就会造成企业技术水平的相对下降,从而大大削弱其国际竞争力。山西省在加强技术改造上将技术改造与落后产能淘汰相结合、将技术改造与节能环保相结合、将技术改造与安全生产相结合,全方位提高产业的集约发展能力。二是促进技术创新。持续的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而技术创新的实现需要企业不断的进行研发投入。山西省应改进现有研发机制,切实使企业成为研发活动主体,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技术的转化率,使科技创新真正起到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二)组织优化机制

当前山西省资源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很多结构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症结在于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包括产业集中度不高、产品同质、生产规模与范围不合理、企业行为缺乏协同性等。要提升山西省资源型产业的发展质量,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必须要推动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发挥规模经济,形成专业化协作为特征的大批量生产体系,同时促进产业结构向多样化方向演变,促进大中小企业关系协调,规范市场竞争秩序,避免过度竞争。一是加快兼并重组。兼并重组有利于推动企业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整体的效率水平,使其能够在更高层次上获得新的发展。山西省很多焦炭企业在炼焦的过程中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除了近几年来对焦油和粗笨的回收率大约在80%以上,而其他的净煤气则通过直接燃烧排放,煤炭化工业的深加工还没有形成规模,不仅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还形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为促进焦炭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山西省政府可考虑将焦炭产业作为兼并重组工作重点,促进产业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二是治理产能过剩。一定规模的过剩产能是维持市场竞争机制的必要条件,但严重产能过剩却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加重了环境压力,同时也造成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降低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影响了产业组织整体效率的提高。甚至讲,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山西省应加大落后产能淘汰的力度,尤其加大对焦炭等产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在严格限定环保门槛、技术门槛和规模门槛的前提下,鼓励先进项目的上马,支持企业先进产能对现有产能的替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许多产业都是在落后产能淘汰、新增先进产能的不断循环中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

(三)地域整合机制

地域分工的不合理往往是造成产业发展效率底下的重要原因。为促进山西省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升级,应在区域层面上进行产业整合,促进资源在部分优势地区集中,形成产业集群,加大区域合作。一是打破行政界限和市场分割,建立统一的商品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人力资源市场,搭建资产交易信息对接平台、发挥信息集聚和资源整合能力。二是优化区域内产业分工。在山西省内建立起产业分工机制,不同地区根据自身要素禀赋特点参与分工,并形成相应的竞争优势。三是加强政府在收入再分配中的作用。山西省内不同地区由于煤炭资源储量等要素禀赋不同,经济发展条件相差很大,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很大差距。然而,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一些其他途径同样也为山西省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例如保持生态环境,提供劳动力输出等,这部分价值应当在收入分配中得到体现。山西省政府可考虑建立生态补偿和人文要素补偿等机制,在收入分配中更多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形成不同地区合作共赢的局面。

(四)产业链再造机制

目前,山西省资源型产业主要是围绕煤炭资源建立起来的,主要集中于组装制造环节,也就是微笑曲线的最低端,而且从制造环节来看,很多也往往处于低端环节,附加值不高。下一阶段,为促进山西省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升级,应推动资源型产业链的深化,促进资源型产业链再造。一是提高煤炭产品的综合利用程度。加强伴生、共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大对废水、废渣、废气等煤化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同产品和副产品加以综合利用,加强对伴生、共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拓宽资源开发领域的有效途径。适当控制资源开采强度、延长资源服务年限的战略,在追求规模效益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来进行适度开发,以保持一定时期内资源生产的相对稳定。二是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链高端环节,加大对煤炭产业链下游高附加值环节的支持力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三是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煤炭工业具有高度相关性的产业,在企业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产业链延伸,发展新产业。企业可根据与上下游产业的关联关系,按照产业链发展模式,发展前向和后向连锁的关联项目,或通过与具有纵向关联特点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相互入股参股等方式,实现纵向一体化发展。

(五)管理创新机制

产业竞争力从根本上取决于企业,尤其是核心大企业的竞争力,而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性因素。山西省要促进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升级,首先要促进大型企业的转型升级,通过管理创新,实现自身效率提升。一是提高市场竞争意识。资源型企业的转型升级从根本上还需要依赖于企业的内生动力。如果没有产业内生的动力机制发挥作用,无论外部力量如何作用,资源型产业均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转型升级,因此为促进山西省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升级,首先要提升资源型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发挥其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二是培养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山西省很多企业对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缺乏足够的认识,也不够主动,很多都是在国家管理部门各种规制手段下才采取相应行动。事实上,资源型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而且更好的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也应当成为资源型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通过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企业经营活动对环境的损害。三是促进管理模式创新。山西部分企业在管理上还比较粗放,先进管理方法在企业内部尚未得到普及。为促进资源型企业转型升级,必须要促进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精细化管理以专业化为前提、技术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把服务者的焦点聚集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以获得更高效率、更高效益和更强竞争力。“精”就是切中要点,抓住运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细”即管理标准的具体量化、考核、督促和执行。

(六)信息化发展机制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优化)重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并应用到产品生产和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山西省资源型企业应加大自身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程度,促进企业管理运行模式的变革。近年来,虽然我国企业在工业生产自动化方面有较大提高,但是在掌握工业信息化最新技术,突破自动化控制、计算机辅助生产、资源计划、电子商务等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关键技术障碍,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信息产品和信息设备,进而推进整个生产体系的信息化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山西省资源型企业应加大生产过程中信息化应用,包括设计过程自动化、制造和控制过程的自动化等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系统,集成和综合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和梳理,有效地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同时,借助信息手段,加快企业管理信息的传递、加工的速度,使这些信息资源得到可靠的保存和有效的利用。

三、推动山西省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了确保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动力机制能够持续高效良性运行,政府应在保障其他各个动力要素正常发挥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职能,强化各项能力,切实担负起政府主导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

(一)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促进企业推进技术改造

山西省可在全省范围内设计较高金额的技术创新奖励,对于从事基础性技术创新,并取得成功的企业给予大幅度的奖励。鼓励企业加强煤炭开采利用技术的创新,大力开发煤炭开采、清洁高效利用、加工转化、综合利用的新工艺新技术,使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向技术领域扩展,形成煤炭技术和煤炭技术服务的新优势。同时,可考虑利用贴息的方式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企业在申请到技术改造贷款以后,可以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更新,从而能够有力的促进了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值得提出的是,山西省在实施这一政策的时候,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避免技术改造资金被挪为他用,从而导致难以发挥政策效果,同时不利于保障银行资金安全,带来金融风险。

(二)促进落后产能淘汰,加大生产安全管理

山西省可对现有的资源型产业,尤其是煤炭、焦炭产业进行整合,坚决淘汰浪费资源、缺乏生产安全保障的小煤矿和小焦炭企业,防止煤炭和焦炭产量的过快、过多增长。同时,严格限制产煤市县的煤焦生产增长势头,严格限制大企业通过新开矿井增加生产规模。实行煤炭资源的捆绑式开发,提升资源综合效益,严格限制新上单纯的煤炭开发项目,按照产业链群的发展要求,促进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针对当前生产安全问题频发的现状,山西省可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普查,对那些无法满足生产安全的企业进行关停和整改。生产安全不仅体现在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等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日常经营管理上。对此,山西省都应当有明确的规范和标准,用于在企业中进行推广。

(三)推动焦炭等资源型产业的兼并重组,引进央企或其他大型企业建设一批重点项目

山西省可重点整顿焦炭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改善市场秩序,提升煤炭、焦炭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话语权。消除企业兼并重组中面临的各种障碍,为企业兼并重组提供良好外部条件。加快实现金融创新,为企业兼并重组提供金融支持;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清除导致企业间不公平竞争的不利因素,使那些通过兼并重组获得效率提高的企业能够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回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系统,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同时,为企业兼并重组提供援助,做好人员安置工作。兼并重组是一种市场行为,更多需要依靠市场手段和社保系统来解决人员安置问题,但在目前社保系统和相关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对兼并重组中的利益受损者提供国家援助是非常必要的。应尽量减少兼并重组中造成的失业员工数量,而对于那些确实难以安置的人员,要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坚持公平、公开的原则,帮助其实现下岗再就业。同时,为促进大企业的形成和竞争力的提升,可直接由山西省与中央企业或其他企业大型企业进行协调,引进一批重点项目,利用这些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全省资源型产业整体水平提升。具体可包括促进煤炭利用技术路径创新的项目、促进煤炭综合利用的项目、具有高度协同效应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等。

(四)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人才培养和引进

基础设施是决定一个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相比于其他省份,山西省的基础设施尚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为此应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强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设施建设,改善山西省发展的区位条件,从而提升现有企业的竞争力,并吸引更多企业来到山西进行投资。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园区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载体,也是提高产业发展水平的必要条件。产业园区建设并不仅仅包括公路、厂房、设施等硬件条件,而且包括商业服务、政府管理、文化娱乐等软件条件。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信息化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提高信息化水平能够有效促进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山西资源型产业的竞争力水平。同时,缺乏人才是山西省产业发展的最大短板,为弥补这一短板,山西应考虑采取人才培养为主,人才引进为辅的方式,来满足山西省资源型产业发展的需求。加强山西省内的一些大学的建设,增加教育投资,提高这些学校在全国的排名,同时为毕业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待遇和条件,吸引更多人才留在山西。由政府补贴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可以针对山西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有针对性的将一部分人才集中在省内或者派到省外进行培训。吸引更多人才,并创造好的条件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关键是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使其在事业上能够取得应有的成绩,同时保障其与家人的生活条件,包括收入水平、住房、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等。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商务模式与企业创新研究”(批准号:10CGL033)〕

(尹冰清,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原磊,中国社科院工经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猜你喜欢

资源型山西省升级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陕西省资源型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陕西省资源型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字词升级
PPP与资源型经济转型策略探究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