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白鹤亮翅功法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干预效果观察

2015-04-26陈德菻邱明山陈进春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5期
关键词:白鹤强直性功法

陈德菻,邱明山,陈进春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 福建 厦门 361000)



太极白鹤亮翅功法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干预效果观察

陈德菻,邱明山,陈进春*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 福建 厦门 361000)

目的:探讨太极白鹤亮翅功法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组患者采用太极白鹤亮翅功法配合常规药物治疗。2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VAS、BASDAI指数、BASFI指数、脊柱活动度、ESR、CRP、中医临床症状变化及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BASDAI指数、BASFI指数评分、脊柱活动度及中医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B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SR、CRP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总有效率为62.79%,B组为83.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极白鹤亮翅功法配合常规药物治疗AS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强直性脊柱炎;太极白鹤亮翅功法;康复锻炼;临床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也可累及内脏及其他组织的慢性进展性风湿性疾病[1]。其血清反应呈阴性,目前病因病机尚不完全清楚。据初步调查,我国AS的患病率约为0.3%,男女之比为(2~3)∶1,女性发病较缓慢且病情较轻。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发病高峰年龄为20~30岁,40岁以后及8岁以前发病者少见[2]。AS晚期常导致患者脊柱关节畸形而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AS患者治疗与康复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旨在观察太极白鹤亮翅功法配合常规药物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A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男性31例,女性12例;年龄19~46岁,病程0.5~14年;B组男性30例,女性13例,年龄18~47岁,病程0.25~13年。研究期间无死亡病例发生,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VAS、BASDAI指数、BASFI指数、ESR、CRP、治疗前脊柱活动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拟定:①下腰背痛持续至少3个月,疼痛随活动改善,但休息不减轻;②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③胸廓扩展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④双侧骶髂关节炎Ⅱ~Ⅳ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如患者具备④并分别附加①~③条中的任何1条可确诊为A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s)

1.3 病例纳入标准

①符合AS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16~55岁之间;③3个月内未参加其他临床试验或进行其他治疗者;④自愿受试,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病例排除标准

①合并心、肝、肾等严重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晚期AS患者,脊柱严重变形,功能丧失 (X线病情为Ⅳ期、功能状态为Ⅳ级) ;③合并有其他风湿病者;④无自主能力者,精神障碍者及不愿合作者。

1.5 病例剔除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或符合排除标准但已入组的受试者,一次运动未进行和无任何检测记录者。剔除病例不作疗效统计分析。

1.6 病例脱落标准

已入组但未完成临床观察的病例:①自行退出、失访、依从性差的患者;②由于资料不全而无法分析结果的患者;③出现不良事件或其它严重并发症的患者;④治疗过程服用了研究方案以外的药物者;⑤治疗过程中出现研究者认为不适宜继续参加本研究的情况者。由研究者令其退出。脱落病例如有运动数据,则以最后一次主要疗效指标结果为最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7 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随机将纳入本研究的96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A组43例、常规治疗+太极运动处方B组43例,两组患者的基础治疗时间一致,疗程为2个月:A组患者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山德士(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MP003),75mg/次,一日1次,疗程为2个月,未行有规律的运动练习。B组患者在A组患者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有规律的太极运动处方练习(李和生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之白鹤亮翅功法)。运动强度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坚持锻炼,运动强度适中,一般以运动后疲劳、疼痛在2h内恢复为宜。关节活动应在其允许范围内进行,防止意外发生。若练习中无不适症状,则逐渐增加练习的动作和时间(运动量),餐后2h为宜,每次锻炼时间为30min,连续锻炼2个月,定期随访。

1.8 疗效观察

1.8.1 观察指标 视觉模拟评分(VAS);枕墙距;指地距;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血沉(ESR):本试验采用上海同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TG040107002动态血沉分析仪,测量方式为光学传感检测,操作时采集新鲜抗凝血标本1.28mL,直接插入血沉仪中即可;C反应蛋白(CRP):本试验采用芬兰Orion Diagnostica Oy生产的QuickRead goC反应蛋白分析仪进行分析。采集20μL末梢血标本,采用免疫速率法进行测定。

1.8.2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定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症状分级量化表。见表2。

1.8.3 临床疗效评定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临床疗效评定。①临床治愈: 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75%,ESR及CRP正常或明显改善或接近正常;②显效: 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50%,ESR及CRP有改善;③有效: 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ESR及CRP有改善或无改善;④无效: 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ESR及CRP无改善。

表2 AS症状分级量化

注:主要症状、体征是指VAS、BASDAI、BASFI、枕墙距、指地距等5项,整体改善率是指以上5项指标的改善百分率,即[(治疗前值一治疗后值)/治疗前值×100%],相加后求其平均值。

1.8.4 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排除标准筛选研究对象,在同质条件下选择病人,随机分组,设立对照组;按标准控制患者运动时间、运动量及运动方法,以“太极拳说十要(杨澄甫口述陈微明笔录)”作为拳架标准;资料的收集由两名研究者分别填写与核对,共同完成,保证数据准确可靠;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定期随访,提高患者依从性。

1.9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成组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组内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脊柱痛VAS、BASDAI指数、BASFI指数比较

治疗后,A、B两组患者VAS评分、BASDAI指数、BASFI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VAS评分、BASDAI指数、BASFI指数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脊柱痛VAS、BASDAI指数、BASFI指数比较 ,分)

注:与A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A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脊柱活动度恢复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脊柱活动度恢复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B组在脊柱活动度上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B组疗效优于A组,见表4。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R、CRP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ESR、CRP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R与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脊柱活动度恢复比较 ±s)

注:与A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A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时间ESR(mm·h-1)CRP(mg·L-1)A组治疗前48.67±17.9833.64±10.56治疗后17.79±7.64*19.14±6.98*B组治疗前49.53±18.76﹟32.88±11.34﹟治疗后18.56±7.59△*18.20±7.43△*

注:与A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A组治疗后比较,△P>0.05。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2.79%,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72%,B组患者疗效优于A组(χ2=4.807,P=0.028<0.05)。详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后,A组患者在腰骶脊背疼痛、晨僵时间、肢体困重、腰膝酸软等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B组患者在腰骶脊背疼痛、晨僵时间、刺痛、肢体困重、乏力、腰膝酸软等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且在腰骶脊背疼痛、晨僵时间、肢体困重、腰膝酸软等症状改善方面,B组患者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7。

表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s)

注:与A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A组治疗后比较,△P<0.05。

2.6 安全性评价

在治疗的86例患者中,86例安全性评价均为1级。在运动康复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试验前后所有安全性观测指标如血、尿、粪常规以及肝肾功能等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

3 讨论

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骨突关节,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以至严重的功能障碍,并可累及其它脏器。目前AS尚无根治方法,但大量AS发病机制研究推动了其治疗的发展,《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中指出AS的最佳治疗必须是非药物和药物的联合,并且强调非药物治疗贯穿整个病程的重要性,值得临床工作者更加重视,并在临床实践中运用。

太极拳以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太极和阴阳辨证理念作为核心思想,结合易经的阴阳五行变化,涵盖中医经络学及古代的导引吐纳之术,融陶冶情操及养生、技击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内外兼修、刚柔相济的拳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种意气运动,着重于对精、气、神的修练,尤其在锻炼时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随意走,行随意行,进而推动血液运行,使气血运行流畅而致和平,作为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注重形神合一,强调内外并重,能够全面提高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太极拳强调重心变化,注重下盘的稳固,动作松驰有度,可以增粗肌纤维,增大肌肉体积,从而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3]。太极拳运动中以松为宗旨,这可以减少关节周围肌腱韧带对关节的作用,促进关节、骨骼及肌肉之间的协调运动,同时通过肢体自身重量的牵拉作用,使脊柱、髋、膝、踝等关节的韧带呈缓慢持续的拉伸,可以增大关节腔隙,提高关节灵活性,改善关节活动度[4]。陈荣等[5]研究发现练习太极与快走均能提高老年女性的跟骨骨密度,延缓骨量的丢失。同时,血清中碱性磷酸酶、磷的含量相对升高,钙减少,即利于骨的合成代谢,延缓骨量的丢失。宋桦等[6]研究发现太极拳锻炼可有效防止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生。肖兰等[7]研究认为,适宜强度的太极功夫扇锻炼可抑制骨细胞的凋亡和骨吸收,降低血清骨代谢的高转化状态,从而阻止骨质的流失。

有研究表明[8],太极拳运动可以减少心血管紧张状况,达到良好的通气效率,表现在降低人体的耗氧量,提高氧的利用效率,减少氧脉搏,节省能量支出。而且太极拳讲究“立身中正”,这可以减小患者行为动作所产生的对抗力矩,达到所谓的“四两拨千金”,这些都使得患者能较轻松地完成日常生活动作,从而降低功能指数评分。而太极所讲究的松沉状态,如上肢的松肩、坠肘,下肢的松胯扩膝、涌泉穴贴地、脚趾抓地,中盘的松胸实腹,有利于真气下沉,重心下移,从而稳固下盘。下盘沉稳,又有利于中盘和上盘的轻灵,这些都有利于增强下肢肌力,提高脊柱韧带柔韧性等,从而提高AS患者的BASFI指数。

从中医经络学的角度看,太极运动以“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为原则,强调“腰脊为第一之主宰”,使得腰部松沉直竖,通过微微旋转,以带动下肢的动作,这可以锻练任、督二脉,又使得带脉膨胀,肾部充实。太极运动讲究“尾闾中正”,从中医经络学角度而言,表现在不管前进、后退,还是左转、右转,亦或中定,“长强穴”始终松沉直竖,拳者意在何处,背根便对何处。“长强穴”为督脉的络穴,不断的运转,压挤“长强穴”,有利于通调任、督二脉。结合现代医学,太极拳通过关节在各个方向的广泛运动,可以改善脊柱关节活动范围,温和牵拉炎症所致的韧带增厚以及粘连的软组织,打开椎间隙,从而减轻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症状[9],缓解AS患者疼痛及刺痛感。另外,白鹤亮翅功法可分为定式与动式锻炼,定式类似于站桩姿势,而动式则有左右重心变化以及身体蹲起,锻炼了腿部力量,而两臂的内外旋转则加大了对手臂的扭矩和压力。这些动作均有利于增强AS患者四肢力量,防止肌肉萎缩,从而改善AS患者的乏力及腰膝酸软等症状。

太极拳白鹤亮翅功法动作绵缓,而且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调节功架高低,调整运动强度,从而防止疗程中出现的运动损伤,适宜长期练习。而且太极拳心身双修,可使人情绪稳定,不仅改善了AS患者的生理状况,还可以帮助养成健全的心理,长期习练太极拳的人心情开朗,不怕挫折。太极拳以和顺为本,绵缓运动却能融贯人生修为,陶冶情操,舒展胸怀,使生理、心理与人生哲学互根互连,心理平衡、生活情趣与团结和谐融为一体,从而实现身与心的全面健康。

此次研究时间有限,而患者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不仅要学习、熟练并掌握太极拳练习要领,并让太极拳真正对治疗产生帮助。为了在2个月的疗程内尽量缩短学习时间,让患者更快熟练乃至掌握,我们放弃了大套路动作,而选择了有代表性的白鹤亮翅功法,同时以“太极拳说十要”(杨澄甫口述陈微明笔录)为动作核心标准。太极白鹤亮翅功法包含了定式动作,还有上肢的内外旋转动作以及左右重心变化和蹲起运动,可谓功法虽小,五脏俱全。“太极拳说十要”则让患者有章可循,在练习外形的同时更注重太极拳运动的内涵。这使得太极拳简单易学,而患者在不断地反复练习中,又能处处体验太极拳的核心思想。

4 结论

太极白鹤亮翅功法配合常规药物治疗AS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对于AS患者的VAS、BASDAI指数、BASFI指数、脊柱活动度恢复、中医临床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且明显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故在AS临床治疗中可配合太极白鹤亮翅功法进行康复锻炼,提高临床疗效,改善AS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临床研究中需太极白鹤亮翅作为AS的一种康复治疗手段的研究较少,缺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为全面评估太极白鹤亮翅对AS患者的心身治疗作用,我们今后需在这些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期能为AS治疗提供一定临床依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66-870.

[2]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国风湿病学杂志,2010,14(8):557-560.

[3] 张永超,黄世敬,刘伟.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生理及心理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3,6(3):235-238.

[4] 范全等.松凝正骨手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0例临床报告[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1,9(6):32.

[5] 陈荣,李世昌.太极拳和快走对老年女性跟骨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87-88.

[6] 宋桦.太极拳锻炼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8,15(11):106-108.

[7] 肖兰,王东旭,周勇.太极功夫扇锻炼对绝经女性血清雌激素和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5):105-108.

[8] 姜娟,郭志禹.太极拳健身文化及其科学基础[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4):39-42.

[9] 孔莉,戴立强.中医八段锦治疗骨关节炎在社区康复中的效果评价[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11):17-18.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4-10-20

陈德菻(1978-),男,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临床。

R274

A

1673-2197(2015)05-0070-04

10.11954/ytctyy.201505034

陈进春(1963-),男,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方向为风湿免疫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西医诊治。E-mail:xmzyy-yb@163.com

猜你喜欢

白鹤强直性功法
独孤求败白鹤滩
我国中医传统功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及热点
白鹤滩水电站有多“牛”?
白鹤的真爱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八段锦功法对艾滋病携带者的戒毒人员情志影响的初步观察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白鹤”飞得高靠的抓“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