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地下水源地浅层地下水pH值的时空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2015-04-23孟庆强张明珠

地下水 2015年6期
关键词:龙洞平原水源地

李 丹,孟庆强,张明珠

(广州市水务科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510220)

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属南方水资源丰富地区,但绝大部分为过境客水,本地水资源相对较少,人均占有量为1 375 m3,与广东省平均相比,人均少1 808 m3。而广州市本地多年平均径流量仅有81.29亿 m3,其中地表水为60.10亿m3,浅层地下水20.37亿 m3,深层地下水为 0.82亿 m3。近30年快速的城市化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广州市的水质性缺水问题日益突出,境外来水-西江、北江、东江已逐步成为广州市主要的供水来源。然而,这些境外来水的中、上游也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问题,突发性污染事件(如西江的Cd污染事件、北江的铊污染事件等)目前是广州乃至整个珠江三角洲供水安全的最大威胁。故此,广州本地的地下水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其规划、保护、利用意义重大。

本文根据2010~2014年广州市五个重要地下水源地共100个水文地质孔、53个民井的pH值数据,总结了广州市地下水源地pH值的时空分布规律,初步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和成因,旨在为该地区更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根据《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划定的广州市地貌类型,平原区面积为 2 723.06 km2,山丘区面积为 4 223.21 km2,山丘区与山间平原区面积为275.74 km2。广州市在构造单元上属华南褶皱系粤北、粤东北—粤中凹陷带的粤中凹陷区。区内大面积分布花岗岩类岩石,西南部为沉积地层,南部为三角洲沉积及花岗岩类台地。

广州市地下水资源划分了五个重要水源地,分别为广花盆地、龙洞冲积平原、南岗-新塘地区冲积平原、增江冲洪积平原和流溪河阶地,总面积将近1 400 km2。根据《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2005~2030),广花盆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广州广花盆地应急水源区,流溪河阶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广州白云分散式开发利用区,增江冲洪积平原位于珠江三角洲广州三江分散式开发利用区,龙洞冲积平原和南岗—新塘冲积平原位于珠江三角洲广州至新塘地质灾害易发区。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含水介质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将区内地下水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三大类。其中,岩溶水根据埋藏条件的不同分为裸露型、覆盖型、埋藏型;基岩裂隙水依含水岩组及水理性质的差异,分为块状岩类裂隙水、层状岩类裂隙水和碎屑岩类(红层)孔隙裂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HCO3·Cl-Na·Ca型和 HCO3·SO4-Na·Ca型;岩溶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次为 HCO3·SO4-Na·Ca型和HCO3·Cl-Na·Ca型;基岩裂隙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 HCO3-Na·Ca型、HCO3·Cl-Ca·Na型和 HCO3-Ca型。

2 pH值分布特征

2.1 样品采集

调查对象为广州市五个地下水源地内具有代表性的100个水文地质孔及53个民井。从2010年9月至2014年12月每年分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进行pH值的观测,共获得地下水pH值数据1 063组。

表1 广州市2010-2014年五个重要地下水源地地下水中pH值统计汇总

2.2 测试结果分析

分别统计广州市五个重要地下水源地的pH值超标率,结果表明,广州市五个重要地下水水源地的pH超标率大小如下:流溪河阶地(29.77%)>龙洞冲积平原(23.91%)>增江冲洪积平原(20.53%)>广花盆地(6.53%)>南岗-新塘地区冲积平原(2.70%)。流溪河阶地pH值超标率最高,其次为龙洞冲积平原和增江冲洪积平原,广花盆地和南岗-新塘地区冲积平原pH值超标率较低。研究区超标率范围是 2.70% ~29.77%,整体超标率是14.02%。

分别统计五个水源地2010-2014年地下水pH值均值,结果表明各区域 pH值多年均值呈中性,范围为6.90~7.21,pH值多年均值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如下:流溪河阶地(6.90)<龙洞冲积平原(7.03)<增江冲洪积平原(7.04)<南岗-新塘地区冲积平原(7.20)<广花盆地(7.21)。整个研究区pH值多年均值为7.12(见表1)。

对广州市五个重要地下水源地的pH值进行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对比,结果见表2。在403组丰、枯水期对比样中,丰水期地下水 pH值均值为7.04,枯水期均值7.17。丰水期pH值低于枯水期的占47.52%,高于枯水期的占35.64%,无变化的16.83%。丰水期与枯水期pH值的差值平均为-0.08,最大值为 1.80,最小值为 -1.91。结果表明,对研究区整体而言,丰、枯水期地下水pH值变化不大,丰水期略有降低。特别地,龙洞冲积平原丰水期pH值比枯水期略有升高,龙洞冲积平原和流溪河阶地pH丰>pH枯(%)大于pH丰<pH枯(%),个别钻孔在个别年份出现pH值的较大波动。

表2 广州市2010-2014年五个重要地下水源地地下水中pH值丰/枯水对比

2.3 pH值分布特征

本文根据研究区2010-2014年历年数据统计具有代表性的钻孔及民井的地下水pH值多年均值、pH值年际变化率(详见图 1),应用 surfer软件进行克里金(Kriging)插值[1]。克里金(Kriging)插值法[2]又称空间自协方差最佳插值法,它广泛地应用于地学制图、地下水模拟等领域,是一种以最佳线性无偏估计为核心的地质统计格网化方法[3]。图3是根据研究区地下水pH值多年均值等值线图,能基本反映研究区地下水pH值的多年分布态势。图4是研究区地下水pH值年际趋势变化等值线图,能基本反映研究区地下水pH值的多年时空变化趋势。

广州市五个重要地下水源地的pH值具有区域性分布特征,详见图2。研究区pH值多年均值范围在6.48~8.13之内。pH值小于6.5的偏酸性地下水主要位于广花盆地花都区新华街区域,该区域监测到地下水 pH平均值为6.48,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pH值呈Ⅳ类水质标准。广花盆地白云区人和镇、流溪河阶地从化区江浦街道、流溪河阶地太平镇水南村、龙洞冲积平原天河区天河公园、南岗-新塘地区冲积平原黄埔区、增江冲洪积平原荔城镇呈地下水pH值低洼,这些区域监测到地下水pH值平均值为 6.67、6.52、6.60、6.88、6.99、6.95,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pH值呈Ⅰ类水质标准。

研究区pH值2010-2014年际变化率在-0.7至0.7之内。5年内64.43%的水点pH值呈下降趋势,主要分布在增江冲洪积平原、流溪河阶地城郊镇和江浦街道、南岗-新塘地区冲积平原新塘镇、龙洞冲积平原龙洞-上涂屋一带及岑村;pH值呈上升趋势的水点所占比例为35.57%,主要分布在广花盆地白云区石井河上游、新市街和江高镇,龙洞冲积平原员村,流溪河阶地太平镇水南村,详见图3。约80%的水点pH值年际变化范围在-0.3至0.1之间,其中年际变化率在(-0.3,-0.1〛范围的水点所占比例为 27.52%,年际变化率在(-0.1,0〛范围的水点所占比例为 31.54%,年际变化率在(0,0.1〛范围的水点所占比例为20.13%。

结果表明,除局部地段地下水pH值多年均值小于6.5呈Ⅳ类,广州市地下水源地地下水的pH值总体表现良好。然而增江冲洪积平原荔城镇,流溪河阶地城郊镇和江浦街道属于地下水偏酸性地区,且呈逐年酸化趋势,这将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图1 研究区2010-2014年地下水pH值年际变化率

图2 广州市重要地下水源地地下水中pH值多年均值等值线示意图

图3 广州市重要地下水源地地下水中pH值年际趋势变化等值线示意图

3 影响因素及成因浅析

3.1 酸雨

酸雨一般是指pH<5.6的降水。广州作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酸雨污染严重。王志春[2]通过对广州1992-2008年酸雨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广州17年的年平均降雨pH值为4.05,酸雨年均发生频率为86.9%;春季pH值最低,夏季pH值最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大气降水是广州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每年4-9月是地下水的补给期,10月至次年3月为消耗期。丰水期地下水pH值较枯水期偏低,一定程度上指示了酸雨对地下水酸化的贡献作用[4]。

3.2 地质条件

研究区广花盆地、龙洞冲积平原、南岗-新塘地区冲积平原、增江冲洪积平原和流溪河阶地所处地貌分别为盆地、洪积-冲积平原和溪谷平地。其中广花盆地地貌类型以平原为主,台地和丘陵次之。地质条件间接影响地下水的酸碱性。

丘陵区以山顶海拔高度250~500 m和100~250 m分为高丘陵区和低丘陵区。高丘陵分布在广花盆地花都北部、流溪河阶地从化西南部、增江冲洪积平原增城北部,低丘陵主要分布在增城北部,黄埔区南岗以南等地。丘陵是稳定性较差的一类地貌单元,不仅沟谷密度较大,而且经常发生水土流失、崩塌和滑坡等。表层土壤较薄,且土壤粘结性差,通透性好,对酸的缓冲能力甚低[5]。

台地海拔高度小于100 m,包括广花平原及以北的台地,增城的南部和广州市区的大部分。广州市主要是基岩台地,即由花岗岩、变质岩或沉积岩构成的侵蚀-剥蚀台地,主要分布于沿海丘陵与平原过渡地区,风化层较厚,对酸的缓冲能力相对较强。

平原海拔高度小于20 m,按平原特点可分为溪谷平地、洪积-冲积平原、冲积平原,其中溪谷平地分布于丘陵区河谷的上游,平原面积小,组成物质较粗;洪积-冲积平原分布于丘陵边部和冲积平原区间,堆积物来源复杂;冲积平原分布于河流下游,如流溪河、增江、沙河涌、车陂涌的下游平原等,地面平坦,堆积层厚度大;表层土壤粘土含量高,粘结性强,对酸的缓冲能力相对较强[5]。

广花盆地花都区北部、增江冲洪积平原增城区北部、流溪河阶地从化区基岩出露区断裂发育,地表浅部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利于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补给。龙洞冲积平原浅部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水影响大,在获得补给的同时排泄也快,具有雨多泉水流量大、旱天泉流量少的特点。这些区域地下水pH值偏酸性,在一定程度上受酸雨和原生地质环境的双重作用。

3.3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广州市西部低山丘陵及台地区,地下水排泄区接近于补给区,并具径流途径短、循环交替强烈的特点,pH值相对较低,以弱酸性为主;流溪河等冲积平原及古河道地带地下水具径流弱、循环交替较缓等特点,pH值弱酸性-中性。隐伏岩溶区地下水接受上覆松散岩类孔隙水的补给,在岩溶作用下,pH值相对较高,以中性-弱碱性为主。由于地层结构及受外围因素影响的不同,pH值随深度的变化存在差异。如广花盆地,上层松散岩类孔隙水与下层岩溶水的pH值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白云区双岗村应急井中,上层松散岩类孔隙水pH值7.22,水化学类型为HCO3-Ca-Na型;下层岩溶水pH 值 7.50,水化学类型为 HCO3-Ca·Mg型。

3.4 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系统为时空有序结构。水流以不同级次方式有序运移,水量、水质发生稳定的、有规律的时空演变[6]。广州市人口密集,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迅速,是人类活动强作用区。地表水污染、土壤污染、废水灌溉、污渠渗漏等人类活动强烈地影响着地下水环境[7]。数据显示研究区个别钻孔在个别年份出现pH值的较大波动,五年内呈高/低点反弹趋势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人类活动对地下水pH变化的驱动作用。

人类活动增加了地下水补给来源,如灌溉入渗、渠系渗漏、污废水入渗补给。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与天然状态下的补给水水质有很大差别,且区域变化差异较大。流溪河阶地、增江冲洪积平原属于广州市郊,近年来农业集约化、产业多元化和乡镇企业迅猛发展,投入农田中的农药、化肥量和全年畜禽粪尿产生量急剧增加,地表水、土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8]。这些污染物会随着降雨入渗、地表水补给进入地下水。废水灌溉、污渠渗漏也是广州市郊地下水污染的来源之一。目前关于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虽有研究,但深度明显不够,并且大多只针对单一的人类因素进行研究,对于多重人类因素影响下的地下水系统的变化研究不足[6]。

4 结语

(1)广州市五个重要地下水水源地的pH超标率大小如下:流溪河阶地>龙洞冲积平原>增江冲洪积平原>广花盆地>南岗-新塘地区冲积平原。超标率范围是2.70% ~29.77%,整体超标率是14.02%。对研究区整体而言,丰、枯水期地下水pH值变化不大,丰水期略有降低。

(2)广州市五个重要地下水源地的pH值均值及年际变化趋势具有区域性分布特征。除局部地段地下水pH值多年均值小于6.5呈Ⅳ类,广州市地下水源地地下水的pH值总体表现良好。然而增江冲洪积平原荔城镇,流溪河阶地城郊镇和江浦街道属于地下水偏酸性地区,且呈逐年酸化趋势,这将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3)酸雨、地质条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人类活动是影响广州市地下水源地地下水pH值的主要因素,是造成地下水pH值分布出现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

[1]张二勇,李云峰,王玮.Surfer软件绘图接口的开发及应用[J].地下水.2005(03).

[2]艾强.基于不同插值方法的地下水等值线图绘制研究[J].地下水.2012(03).

[3]白世彪,陈晔,王建.等值线绘图软件SURFER7.0中九种插值法介绍[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2(02).

[4]王志春,丁凌云,刘尉,等.广州酸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1,27(5):717 -722.

[5]张玉玺,孙继朝,陈玺,等.珠江三角洲浅层地下水pH值的分布及成因浅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01).

[6]李培月.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环境研究—以宁夏卫宁平原为例[D].长安大学.2014.

[7]张金镇,邓熙,顾继光.流溪河水质的动态特征[J].生态科学.2004(03).

[8]刘平,程炯,刘晓南,等.广州流溪河流域典型农业集水区降雨径流污染物输出特征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8,24(1):92-95.

猜你喜欢

龙洞平原水源地
那一片平原
某备用水源地水库流域内水污染源分析及建议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苏元老撰并楷书《龙洞记碑》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平原的草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浪起山走
孽龙洞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