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视图的能力差距全要素分析方法*

2015-04-23王世贵王京鸣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5年6期
关键词:条令视图差距

傅 勉,王世贵,王京鸣

(陆军军官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作战能力差距是指当前作战能力与完成指派的作战任务所需要的作战能力之间的差距,是探索作战能力实现途径的直接依据[1-2]。基于多视图的能力差距全要素分析方法,主要是运用体系结构框架[3]的各种视图分析各个能力生成要素对作战能力的影响,对引起能力差距的各方面原因按照条令、编制、训练、装备、领导、人员和设施7个领域进行分类、归纳,分析各个领域的因素对能力差距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形成权衡优化后多种要素有机结合的整体能力差距解决方案。

1 全要素分析的问题框架与步骤

全要素是指形成作战能力所需的各种资源,目前国内外对能力要素的认识尚不统一,但主要包括条令、编制、训练、装备、领导、人员和设施等方面。对能力要素进行优化、调整、集成、改造和重塑是生成、提高、保持和运用作战能力以及弥补能力差距的前提[4-5]。全要素分析基于作战效果评估的递进式探索过程和多角度认知过程,本文借鉴美军DoDAF多视图的相关思想,提出基于多视图的全要素描述方法,从多个视角分析能力差距解决方案。

1.1 DoDAF概述

DoDAF(DoD Archithecture Framework)是美国国防部发布的一种体系结构描述规范,主要通过事先定义的一系列视图产品描述体系结构,从而使体系分析相关人员达成一致性,这些视图产品可以是图形,也可以是文字、表格形式。DoDAF共经历了3个版本,目前最新版本是2.0,本文主要使用DoDAF 1.0视图产品支持全要素分析。DoDAF 1.0定义了3类视图,包括作战视图OV、系统视图SV和技术视图TV。其中,作战视图描述作战域,主要描述作战任务、活动、作战执行节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层次、逻辑、指挥、通信、信息等关系。系统视图主要描述系统域,任务、行动和作战要素及作战人员相关信息的描述。系统视图描述系统域,它是作战域向系统域的转化,体现了系统对作战的支持度,主要描述系统、系统功能、作战活动-系统功能映射关系,以及系统之间的通信关系等。技术视图是对作战和系统的技术支持,在此不做介绍。主要视图产品如表1所示。

1.2 全要素分析的问题框架

全要素分析就是结合能力现状和能力要求,通过解决途径,寻求达成能力需求的关键特征参数,比较各种资源在弥补能力差距方面的作用和优势,为寻求高效益低成本满足目标要求的能力解决方案提供依据。全要素分析的问题框架如图1所示。

表1 DoDAF主要视图产品

图1 全要素分析的问题框架

1.3 全要素分析的步骤

由于各个能力要素在支持作战能力形成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同,所以分析各个能力要素在能力差距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消除和弥补能力差距的前提。能力差距的全要素分析过程如图2所示。全要素分析首先从形成能力差距的条令、组织编制、训练、领导、人员和设施6个非装备因素入手,重点分析非装备因素的影响导致能力差距产生的可能性,最后是装备因素分析。按照从非装备因素到装备因素这一顺序分析能力差距形成原因,主要是考虑如果在非装备分析阶段能够确定能力差距的形成原因,则提出武器装备作战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就不必再消耗资源去研制新的武器系统或改进原有武器系统,只有在确定能力差距是由装备因素引起的情况下,才启动新的武器装备发展计划。全要素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分析产生能力差距的原因和各个要素对产生作战能力差距的影响,尝试运用非装备途径弥补能力差距,判断能否通过非装备途径的调整实现作战目标或完成作战任务。

步骤2:对非装备途径不能解决的能力差距,用装备途径来解决,对其实现作战目标或完成作战任务的程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与拟研装备相配套的装备需求指标。

步骤3:通过分析集成方案中各个能力要素的调整对弥补能力差距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花费和效能综合权衡优化,追求整体需求的最佳解决方案。

图2 全要素分析过程

2 非装备要素分析

非装备要素是指装备要素之外的各种要素,主要包括通过修改作战条令、调整体制编制、加强军事训练、提高指挥水平、提高人员素质、改善保障设施等优化作战运用。在探索能力差距或作战缺陷的弥补措施或方法时,首先考虑非装备途径实现能力要求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条令分析

条令分析主要是通过研究条令对作战能力差距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对作战条令的修改建议。条令分析主要包括作战条令评估和作战经验分析两个步骤,分析用到的视图产品是OV-1,如图3所示。

图3 作战条令分析

2)组织编制分析

组织编制分析主要是通过研究组织和组织资源对作战能力差距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对部队组织编制改善的相关建议。组织编制分析的主要步骤包括组织结构分析、组织能力分析、任务执行分析、作战信息分析和组织设计比较,分析用到的视图产品是OV-1、OV-3、OV-4、OV-5,如图4 所示。

3)训练分析

训练分析主要从圆满完成作战任务和提升作战能力的角度,研究训练活动对军事人员、组织和训练系统产生的影响,寻找影响作战能力差距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改善部队训练的意见和建议。训练分析包括训练活动分析、训练效果分析、训练系统分析和训练能力分析4个步骤,分析用到的视图产品是OV-1、OV-4、OV-5,如图5所示。

4)领导能力分析

领导能力分析主要通过对指挥员作战任务完成情况的分析,查看其任务分配方式是否合理,执行方式是否恰当,能否保证合适的冗余,指挥员当前还缺少哪些技能,并通过对比不同指挥员在带领部队完成相同任务后的效果差异,判断指挥员指挥能力、协调能力和管控部队等领导能力的强弱。通过领导能力分析,查找影响作战能力差距的相关因素,提出加强领导能力的相关建议,进而为提升部队指挥员的领导能力提供依据。分析用到的视图产品是OV-1、OV-5、OV-6,如图6所示。

5)人员分析

人员分析主要研究作战任务对人员的要求,通过对任务的分配或分解,确定为了完成某一任务或活动所需要的人员数量、人员的专业结构、人员的技能要求以及人员对武器装备运用熟练程度的要求,提出改善人员结构、加强人员训练和提升人员技能等合理化建议。人员分析包括人员总额分析、任务分配分析、人员技能分析、人员训练分析和系统运用分析5个步骤,分析用到的视图产品是OV-1、OV-5、OV-6,如图7所示。

图4 组织编制分析流程图

图5 训练分析流程图

图6 领导能力分析流程图

6)设施分析

设施分析主要通过对当前设施数量、位置、类型的分析,确定为完成作战任务所需的设施数量、类型,研究设施能提供的保障能力特点,并对新增的设施在不同的组织之间进行分配,依据要保障的武器系统的特性,把各个不同的武器系统分配给合适的设施,对不同的设施解决方案进行对比,提出设施需求的最佳合理方案。设施分析包括设施需求分析、保障能力分析、设施组织分析、保障对象分析和设施费效分析5个步骤,分析用到的视图产品是SV-1、OV-7,如图8所示。

3 装备要素分析

装备要素分析是指以研发新的武器装备为核心的能力差距解决办法,装备要素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步骤:装备关键性能需求分析和拟研装备的条令、编制、训练、领导、人员和设施需求分析。图9给出了分析关键性能参数的流程,首先从作战任务出发,从作战任务映射到所要求的作战能力需求,再从作战能力需求的关键特征追溯到所要求的装备关键性能参数。

图7 人员分析流程图

图8 设施分析流程图

4 全要素综合权衡

全要素综合权衡是指对生成作战能力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进行整体的优化。例如,如果是一个多要素集成方案,可以考虑增强一个能力要素的优势,以减弱其它能力要素的缺陷,必要时,可以用某一能力要素替代其它能力要素。综合权衡包括6个基本的分析:能力发展水平预测、作战编配支持分析、装备系统关联分析、能力可接受性分析、不同能力要素交叉分析调整和不同作战体系间的功能交叉分析调整,如图10所示。

1)能力发展水平预测

能力发展水平预测主要指根据当前和未来的作战理论、技术水平以及其它有关和可能出现的情况,预测方案中应达到(或可能达到)的综合作战能力水平。分析的重点是对条令、组织、装备、领导能力和人员要素进行分析,分析用到的视图包括OV-1、OV-5、OV-6、SV-4、SV-5、SV-7、SV-9、SV-10、TV-1。

图9 关键性能参数分析流程

2)作战编配支持分析

作战编配支持分析是指对方案中支持完成任务的装备系统和组织进行分析,确定组织结构与系统的最优编配或编组方案,分析的重点是对条令、组织、装备、领导能力和人员要素进行分析。分析用到的视图包括OV-1、OV-5、OV-6、SV-4、SV-5、SV-7、SV-10。

3)装备系统关联分析

装备系统关联分析主要是依据作战任务,确定一个系统之间的最优关联方案,分析的重点是对条令和装备要素进行分析。用到的视图包括OV-1、OV-5、OV-6、SV-4、SV-5、SV-7、SV-10。

4)能力可接受性分析

能力可接受性分析是指根据部队要担负的使命,确定最终能否接受计划或预研的作战能力,分析的重点是对条令、组织、训练、装备、领导能力、人员、设施7个要素进行分析。分析用到的视图包括OV-1、OV-5、OV-6、SV-4、SV-5、SV-7、SV-9、SV-10、TV-1。

5)要素交叉分析

要素交叉分析是指对比备选各个要素方案的花费和效果,通过能力要素之间的优化调整,寻找满足任务要求的最佳能力要素方案或集成方案,这里的要素是指要素方案,如条令解决方案、训练解决方案等。分析的重点是对全部7个要素进行分析,分析需要用到全部的视图产品。

图10 综合权衡分析流程

6)功能交叉分析

功能交叉是指不同作战体系之间功能领域的交叉重叠,可以看作是不同作战体系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功能交叉分析首先根据不同作战体系的特点和作战使命的要求,确定所需的交叠层次或水平,然后再通过分析当前存在的交叠水平,找出二者要做的变更,确定进行体系内能力要素变更所需的花费,通过定性定量等各个方面的分析,最终确定两个作战体系最优的变更方案。分析用到的视图包括OV-1、TV-1。

5 结束语

本文以体系结构框架视图为基础,对作战能力差距的全要素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为弥补能力差距和作战缺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如何按照我军信息化武器装备作战需求论证的要求,建立有效服务于需求方案生成与评估工程化的支持系统,是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1]王聪,王智学.基于UML的面向C4ISR能力需求分析的对象建模语言[J].计算机科学,2015,42(2):150-156.

[2]刘刚,邹自力.数字化机步师指挥信息系统作战运用能力需求研究[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4,28(4):8-12.

[3]DoD Architecure Framework Working Group.DoD Architecure Framework Version1.0[R].U.S.A:DoD,2003.

[4]王世贵,喻中华,王书敏.基于关键控制点的装备作战需求论证过程质量评估方法[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1,22(3):25-29.

[5]程贲,谭跃进,黄魏.基于能力需求视角的武器装备评估[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1,33(2):320-323.

猜你喜欢

条令视图差距
美军太空作战条令发展演变分析
以上率下依令抓建聚焦精准革故鼎新
多去“扳手腕”——实际是跟差距较劲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视图
Y—20重型运输机多视图
SA2型76毫米车载高炮多视图
Django 框架中通用类视图的用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