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8例真菌性角膜炎临床分析

2015-04-22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板层角膜炎真菌性

姚 颖

(长沙爱尔眼科医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的化脓性角膜炎,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该病早期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常迅速发展,导致角膜穿孔、眼内炎等并发症,致盲率较高,现已占居感染性角膜炎的首位。随着临床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抗真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临床上对真菌性角膜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仍有一些真菌炎角膜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给患者带来的极大的痛苦。本文就我院收治的128例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了本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2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8例,女50例,年龄最小者5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51.6±5.8岁,128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

1.2 诊断标准:所有入选的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角膜外伤史,使用抗生素、激素史大于3个月。②裂隙灯检查角膜表面干性溃疡、树根状卫星灶、分界沟、免疫反应环、内皮斑、前房积脓。症状体征分离:自觉症状轻,病灶严重。③涂片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

1.3 排除标准:排除全身重要器官存在严重疾病者,排除入院时己有角膜穿孔或全角膜溃疡及混合感染其他病原微生物者。

1.4 治疗方法

1.4.1 药物治疗:先以生理盐水冲洗患眼结膜囊,使用爱尔卡因进行表面麻醉后,用无菌刀片刮除溃疡坏死组织,然后那他霉素一小时疗法后改一小时一次或者半小时一次,并用1%阿托品滴眼液点眼散瞳,1 滴/次,3次/天,直至溃疡吸收,同时口服伊曲康唑0.2g每天1次,并配合多种维生素治疗。

1.4.2 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效果无效者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指征: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5天后,未见明显疗效,炎症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并继续扩大者、视力明显下降者以及角膜溃疡直径较大,炎性症状明显,有严重并发症者。手术方法主要有角膜板层切削术、角膜板层切削联合羊膜或结膜瓣覆盖术、角膜板层移植术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1.5 疗效判定标准。疗效评价:①治愈:角膜无存留性感染病灶,溃疡愈合无复发,前房积脓消失,无感染性眼内炎;②好转:角膜溃疡部分愈合,前房积脓减少或消失;③无效:角膜病灶逐渐扩大,羊膜或结膜瓣脱落溃疡仍逐渐扩大,炎症得不到有效控制,继发感染性眼内炎。

2 结果

2.1 发病原因:本组128例患者中有外伤史者52例,占40.63%,其中植物划伤31例,占24.22%,异物损伤21例,占16.41%,长期应用抗生素48例,占37.50%,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18例,占14.06%,无明显诱因10例,占7.81%。

2.2 临床治疗效果:药物治疗的有效率88.28%,无效共有15例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有效率为80%,本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6%。详见表1。

表1 128例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效果[n(%)]

3 讨论

真菌性角膜炎最早起病时的症状较为轻微,其主要的发病人群为农民,患者早期来院诊治的不多,导致本病在临床治疗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不能及时处理可导致角膜的组织溶解变薄,角膜穿孔,前房积脓,甚至导致真菌性的眼内炎,使患者失明。

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真菌性角膜炎发病原因主要有外伤史(40.63%),长期应用抗生素(37.50%),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14.06%),无明显诱因(7.81%),其中外伤史中主查植物划伤,这也与发病人群主要为民相符合。

目前治疗真菌性角膜炎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可以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真菌药物,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及抗真菌药物的不断发展,本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越来越好,通过本文的观察,真菌性角膜炎药物及手术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7.66%。

真菌性角膜炎治疗药物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菌种选择不同的抗真菌药物,轻症患者经过联合治疗,大多能治愈,对于症状较生者可加用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不具备角膜移植条件者,可行角膜清创联合结膜瓣遮盖术;病灶可通过板层切除干净者可行板层角膜移植术;药物治疗无效,溃疡逐渐增大、加深,可能或者已经穿孔者,应及早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手术治疗的有效率可达80%以上。

综上所述,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人群主要是农民,而我国是农业大国,并且我国农村的医疗水平还不高,导致本病时有误诊、误治的情况发生,所以必须提高临床医师对真菌性角膜炎认识水平,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减少致盲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陈家祺,袁进.眼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李娜,赵桂秋.真菌性角膜炎免疫机制研究进展.中华眼科杂志,2010,47:378-379

[3] 张军,土丽娅,孙声桃等,真菌性角膜炎转归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J].临床眼利杂志,2011,19()):74-76

猜你喜欢

板层角膜炎真菌性
全方位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中的分析
角膜内皮移植及板层移植取材方式
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病的效果分析
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探讨各型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表现
蒙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
冻干机板层隔条的等离子弧焊程序设计及控制方法
肺部真菌性肺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治疗丝状角膜炎应用的临床分析
95%乙醇在去除LASIK角膜板层刀片残留物质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