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课堂中出彩,在合作中展秀

2015-04-20刘涛王丽颖

教育界·中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合作学案高效课堂

刘涛+王丽颖

【摘 要】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关注的重点,课堂模式的变革成为突破口,高效课堂被大家所赞许。本文介绍了实现语文课堂高效的一种方式——引导式学案。文章从引导式学案实现语文课堂高效的实际可能性,量身定制学案是课堂高效的前提,教师在课堂引导中不能忽视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效课堂    语文     学案      合作

传统的教学已经渐渐离我们而远去,新的模式层出不穷。面对这些我们可能无所适从,新课改实质上要教师做什么?这也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我认为不论怎样的新模式,都要思考以下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如何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发展?如何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没有考虑到以上问题就不是实质意义上的课改。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能顾及以上几点呢?笔者认为学案式课堂是不错的选择。

一、使用学案可以实现语文课堂高效的可能性分析

根据这几年对高校课堂的思考与研究,以及进行的课堂实施情况分析,个人认为教师个人或学校教研组制定的引导式学案,对课堂的高效有很大的提升。若是使用的学案是教师所购置的,那么学案的内容与学生底子,以及认知水平将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因此,我认为结合学生实际而自定的引导式学案,是一条通向高效课堂的捷径。由学案引导的课堂,学生的自学兴趣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也能被调动起来。优秀生在课堂中展现才华,而更加自信。潜能生不再是课堂中被忽视的盲区,在优秀生帮助下,潜能生信心之火也被点燃。在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下谁也不会被置身“课”外。在老师适时地引导下学生的合作潜力是无限的。在“人人是主人,生生是老师”的课堂中,实现高效就不再是空谈了。下面我就根据自己有限的经验谈谈如何制作引导式学案和在课堂中实施的方法。

二、量身定制学案是课堂高效的前提

在上课前,教师要结合课文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制作出适合的学案。学案设计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目标明确,如用词应具体到“能找出,会说出,要知道”等。我们语文的学案可以分为以下五部分:上课前学生自学、小组合作互助、教师精讲释疑、课堂达标训练、课尾拓展延伸。上课之前老师把学案发到学生手中,学生独立完成学案的自学部分,识破“隐形衣”,也就是在初步预习的基础上,结合工具书,解决字词的音形,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以及课文作者的情况和创作的背景,再安排一些低难度问题,例如课文所写内容,或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等。在小组合作互助部分,问题的设计要比课前预习稍难一些,这些问题需要优秀学生“抬抬头,立立脚”才能完成,而“抬不动,立不了”的潜能生就要在小组内与优秀生合作完成了,这就是结对帮扶。优秀生在帮扶中当了回小老师,对新知加深了印象,从帮扶中收获了成功之感。而对于潜能生来说,有了优秀生的帮助,治疗好了以往“消化不良”的痼疾,随之学语文的兴趣会更浓。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不论是优秀生还是中等生以及潜能生,他们只会对语文越学越来劲。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但也不能没有导师。充当导演的老师要对演员把握不到位的地方,进行重点强调。因此,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巡视各组,随时观察合作情况,及时调整第一次授课时思路,针对普遍出现的问题,既要做到有针对性,又要注重启发性,及时予以点拨化解疑难,让课堂乘风破浪前行。“好不好看疗效”,课堂的效果怎样,就需要进行第四环节,检查学生的反馈。达标试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注意有层次,忌试题设计过难,同时要注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效果的立竿见影。教师针对试题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为让优秀生能“吃得饱”还要有课堂拓展延伸环节。在这一环节可以阅读分析课文重点语段,或利用课中所学方法阅读课外相似文章,以此提高优秀生的阅读能力。

三、教师在课堂引导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设计适合学生的学案是课堂高效的前提,教师合适的课堂指导又是成功的保障。经过几年的试行我觉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可以让引导式学案教学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1.作业检查要认真。在课前学生要自主学习,这是实现课堂高效的第一步。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告诉学生独立完成哪些题,合作讨论哪些题。使用导学案依然不能违背自觉性、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原则。检查独立完成部分作业时,发现有雷同的要按制度给个人和小组扣一定的量化积分以示警告。课前自主学习时的作业可以检查出学情,教师还要及时调整上课时的教学内容。

2.合作讨论把握时机才能实现出彩。讨论不能泛滥,只有在学生对与文章重难点相关问题认识模糊或意见不一时才能组织课堂讨论,从而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另外,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在讨论时,教师要把握好学生讨论的方向,如果出现偏离论题要及时把学生带回来,否则会因无效的讨论而占用课堂时间,高效就很难实现了。讨论的次数一般限制在一堂课两次左右就够了。

新课改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要求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使用引导式学案的课堂,既能对学生实现素质教育,又能实现课堂的高效,转变了教师靠写教案备课的传统。笔者相信,只要授课教师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以课堂和学生引导者的身份出现,让学生成为新课堂的主人,高效课堂很快就能实现,新课改的实质也就理解确切了。

猜你喜欢

合作学案高效课堂
乡愁导学案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